2013/09/15

景美發展歷史的沿革

  一、景美開墾史

在文山區公所的網站有關景美的文史敘述如下:

「景美原為平埔族秀朗社民所居,雍正七年(1729年)粵人墾首廖簡岳氏率眾由林口庄(今水源地、公館一帶)開墾拳山,,結果與秀朗社發生衝突,有數百人傷亡;又五年,福建泉州安溪移民由大加蚋堡入墾文山,驅逐粵人,建立公館庄(今師大分部),自此一路向南開墾。乾隆初年(約1740年)溪仔口、三塊厝和十五分庄一帶均已開墾,後來並形成興福及萬盛兩庄。」

   當時的移民,從今水源地、公館向南前進,或沿著新店溪右岸前行,來到公館街及溪仔口落腳,開闢了萬盛庄;後翻過蟾蜍山向東開墾,逐漸形成十五分庄(興福庄)。
二、景美地名沿革

景美地名是由「梘尾」而來,其來源乃因清乾隆年間先民郭錫瑠(1705~1765)開鑿瑠公圳時,引新店清潭水源灌溉大台北農田,經霧裡薛溪(今景美溪)時,架設大木梘輸送灌溉用水,景美位於木梘的尾端,故稱地名為「梘尾」。當時歸淡水堡管轄,嘉慶十七年(1812年)正式設拳山堡管轄;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拳山堡更名為「文山秀氣」的文山堡。

日治時期,因「梘」字少見,日人將「梘尾」更改名稱為「景尾」(梘與景以閩南語發音相同),隸屬台北州文山郡深坑庄管轄。光復初年,景尾為台北縣深坑鄉的轄區;至民國三十九年,因行政區域調整,景尾自深坑鄉獨立設鎮、木柵設鄉,設鎮時因景尾的「尾」字不佳,好像是窮途末路、風景最差的意思,當時縣議員林佛國提議更改為「美」字,經大家同意後,定名為「景美」,行政區域為台北縣景美鎮。目前景美地區的在地人以閩南語發音,仍稱景美為「景馬」而非「景米」。

民國五十七年景美與木柵納入台北市,景美成為台北市的景美區;民國七十九年兩區再合併,景美行政區域隸屬於台北市文山區至今。
三、興福庄(十五分庄)開墾史

 到目前為止,在文山地區所看見最早的土地開墾契約,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胡辛甲和錢亦之、羅克勤所訂的<立杜賣找斷根田契>,從契約中可以得知,此時已有興福庄的村落。另根據《台北縣志》十五分庄的開墾事蹟敘述如下:

「乾隆中葉,安溪積德鄉人蘇興存、高貽椒、林家修、楊元林,及歸善鄉人翁士軒、金田鄉人王賢宗、顏衷,山頭鄉人許標重、許標勝、陳渥千、陳乾智,珊屏鄉人劉世棠等十五股所闢而得名。」

據上所述,此地為合股開墾,共有十二人來自福建安溪縣的幾個不同的鄉,分成十五股共同開墾,故興福庄亦稱為十五分庄。

另據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秀朗社番業戶君孝仔<立給山佃批>中提及,「山埔一所,坐落土名十五份山頂,東至林布生山」,此時已出現十五份的地名。

至於《台北縣志》所載,十五分開墾者之一許標勝,與<台灣許氏宗譜>所提其先祖許標重及許標性兩堂兄弟渡台與其他安溪縣人分十五股合力開闢,其中「許標勝」與「許標性」以閩南語發音相同,故應為同一人。另一開墾者劉世棠之四子劉秉盛遷居至新店大坪林發展,開發七張,成為日後在地聲望顯揚的劉氏家族。
四、萬盛庄的範圍

   東起於橋頭(今興隆路一段底與景興路交口),西至景美溪及新店溪,北與蟾蜍山為界,南臨景美溪。大抵上涵蓋今日以"萬"字開頭及"景"自開頭的里為範圍。

五、萬盛庄的舊地名
●頂公館:

位於萬福國小與羅斯福路五段之間的公館街,為景美早期開發的地區,早期居民已姓許居多,目前仍存有一條紅磚老屋的小巷。在公館街上有「頂公館福德宮」,供奉土地公,已與兩棟公寓緊緊相鄰。

●半路店:

位於汀州路四段23巷師大分部左前方附近,因位於頂公館(公館街)與下公館(羅斯福路四段119巷)之半路上有二、三間店舖而名,以前是萬新鐵路的舊路。在此地有「公館福德宮」供奉土地公。

●番婆厝:

位於羅斯福路五段211巷萬隆集應廟一帶,因開墾之初,有一原住民老婆婆在此地居住,遂以「番婆厝」為地名。又十五分庒盛產鳳梨,小販經「七十二階」將鳳梨挑至萬盛庄番婆厝、三塊厝一帶販賣,故稱此市集為「鳳梨店仔」。

●溪洲仔:

新店溪中靠師大分部以南的兩塊沙洲,其中下溪洲有部分與景美相連,有一支流將之隔成半島狀,後因近河床的溪水乾凅,遂成為新生地(在台師大分部一帶),取名為「溪洲仔」。

●斗門頭:

位於萬盛街與羅斯福路五段交口一帶,因瑠公圳在此設第二水閘,以調節水量,閩南語稱水閘為「斗門」,故稱此地為「斗門頭」。

●挖仔內:

因位於瑠公圳轉彎處的內側,在今萬盛街一帶,老住戶大都是林口庒(公館、水源地一帶)移入開墾的周氏家族,日治時期此地設有「挖仔內保」。萬盛街原為瑠公圳舊圳路,瑠公圳於挖仔內以小木枧橫跨溪流,再流向公館。

●王五常:

在今志清國小附近,清朝時有一王姓人家開墾致富,育有五子,分別以「仁、義、禮、智、信」為五房的代稱,鄉民遂以「王五常」稱呼此地。

●溪仔口:

在今萬慶巖清水祖師廟一帶,因為於景美溪與新店溪交口,故稱「溪仔口」。乾隆初年,高張林三姓由此渡口登岸開墾,為景美較早開發繁榮的地方。後因河道淤積,渡口改由景美街口的「枧腳潭」上岸,溪仔口就逐漸沒落。

●頂街、下街:

景美街舊稱「景尾街」,原為瑠公圳舊圳路,1909年瑠公圳改行景文街,景尾街圳路填平。1919年(大正8年)設景美公有市場,於舊市場豬肉攤以南到溪邊稱「頂街」,為早期最熱鬧的街道,而豬肉攤以北稱「下街」。後因河道廢弛,萬新鐵路及公路相繼開通,下街逐漸聚集人口,形成今日下街比頂街熱鬧的景況。

●石門:

為於景興路與木柵路交口一帶,原為景美山的崙背,因開設霧裡薛圳,自鯉魚山引霧裡薛溪(景美溪舊名)灌溉台北西區一帶農田,圳路於此鑿石通水,故稱此地為「石門」。

●圳後:

在今景後街一帶,因為於霧裡薛圳的後方,故稱。昔日稱瑠公圳為「前圳」, 霧裡薛圳為「後圳」。景後街原為霧裡薛圳舊圳路,1907年日本政府將霧裡薛圳納入瑠公圳公共埤圳組合系統而廢圳。

  • 三塊厝:

   在今景隆街變電所一帶,昔日福建安溪縣積德鄉人林新起與周、陳兩姓至此
開墾並築屋而居,故名。

六、十五分庄(興福庄)的範圍

西起於橋頭(今興隆路一段底與景興路交口),東至馬明潭山(今興隆路三段底、再興中小學前),北以蟾蜍山及芳蘭山為界,南臨溪仔口山(今景美山),為一三面臨山的谷地,並有小溪流貫其間。在清朝時代,馬明潭仍屬十五分庄的範圍之內。大抵上涵蓋今日以"興"字開頭的里為範圍。

七、十五分庄的舊地名

  • 十五分口
       十五分庄入口處,在十五分火車站往內靠今景隆街一帶。
    • 十五分十五分庄的中心位置周圍,在今興隆路二段一帶。
    • 十五分內十五分庄村落的內側,在今興隆路三段與興德路交口往內一帶。
    • 橋頭昔日在興隆路一、二段交界處(在今聖安宮前)有萬盛溪流過,在此有一便橋,故稱地名為橋頭。
    • 土地公坡在今福興路興隆國小對面一帶,因有一土地公廟(今名福興宮)及其後方有一小山坡,故名。
    • 湖仔內在今福興路興福國中一帶,因位於盆地內側而名(閩南語稱盆地為「湖」)。
    • 七十二階在今興福國中對面福興路九十五巷底的山坡上,是昔日由十五分庄通往萬盛庄的捷徑,因兩庄交界處舖有七十二級台階,故名。
    • 中瓦厝在今興隆路三段與興德路口附近,昔日其週遭大都為茅草屋,因有一屋屋頂覆蓋瓦片且位於路中央,故名。
    • 蜈蚣牙在今中國科技大學往內側一帶,因附近山勢如蜈蚣吐牙,故名。
    • 炭窯(坑)在興隆路三段行政院海洋巡防署後方,因昔日有人在此興窯製炭,故名。在日治時期的台灣堡圖即標有「炭窯坑」之地名,為當時長興煤礦(後更名為新益煤礦)所在地。
    • 耙形位於今興隆市場後方,因其山勢如耕田用的耙,故名。許氏宗祠建於今興隆市場左後方的山腳下。
    • 獅形位於今興隆公園靠王者鄉大廈的後方,因其山勢如獅之形貌,故名。昔日此地為劉厝所在地。
    • 虎形位於今興隆國小後方,因其山勢如虎之形貌,故名。昔日當地居民以蘇、高兩姓為多。
    • 猴形位於今公訓中心下方的興德路旁,因其山勢如猴之形貌,故名。昔日此地最初為高姓人家所居。
    • 貢生坳位於猴形山區,有許多低漥小山谷,昔日因其地為周貢生所有,故稱貢生坳。
    • 楊厝位於今興德國小右方,居民以楊姓為主,故名。
    • 翁厝位於今福興路九十五巷內,居民以翁姓為主,故名。
    • 頂厝許位於今景華街二一六巷內一帶,居民以許標性的後代為主。

●下厝許
位於今興隆路二段二十二巷內會元洞清水祖師廟前方一帶,居民以許標重的後代為主。

七、萬盛庄與興福庄行政地名的沿革

   根據湯熙勇先生所著《台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之內容,有關景美地區從萬盛庄及興福庄以來所衍生之各里名稱之沿革如下表所示。大體而言,以現在行政區域劃分,舊地名「萬盛庄」涵蓋以「景」字開頭的六個里及以「萬」字開頭的六個里為範圍;「興福庄」涵蓋以「興」字開頭的十個里為範圍。

景美地區各里名稱演變表

                                                                                                                                                                                                                                                                                                                                                                                                                                                                                                                                                                                                                                                                                                                                                                                                                                                                                                                                                                                                                                                                                                                                                                                                                                                                                                                                                     
                                                                                 
   

清治時期

   
   

日治時期

   
   

民國35年

   
   

民國39年

   
   

民國57年7月

   
   

民國62年5月

   
   

民國62年12月

   
   

民國70年4月

   
   

民國79年3月

   
   

民國91年9月

   
 
   

萬盛庄

   
   

萬盛庄

   
   

景美村

   
   

景美村

   
   

景美里

   
   

景美里

   
   

景美里

   
   

景美里

   
   

景美里

   
   

景美里

   
 
   

景文里

   
   

景文里

   
 
   

景仁里

   
   

景仁里

   
   

景仁里

   
   

景仁里

   
   

景仁里

   
   

景仁里

   
   

景仁里

   
 
   

景慶里

   
   

景慶里

   
 
   

景慶里

   
   

景慶里

   
   

景慶里

   
   

景慶里

   
   

景慶里

   
 
   

景順里

   
   

景順里

   
 
   

景南村

   
   

景南村

   
   

景南里

   
   

景南里

   
   

景南里

   
   

景南里

   
   

景行里

   
   

景行里

   
 
   

景行村

   
   

景行村

   
   

景行里

   
   

景行里

   
   

景行里

   
   

景行里

   
 
   

景東里

   
   

景東里

   
   

景東里

   
   

景東里

   
 
   

景華里

   
   

景華里

   
   

景華里

   
   

景華里

   
 
   

萬盛村

   
   

萬盛村

   
   

萬盛里

   
   

萬盛里

   
   

萬盛里

   
   

萬盛里

   
   

萬盛里

   
   

萬盛里

   
 
   

萬全里

   
   

萬全里

   
 
   

萬和里

   
   

萬和里

   
   

萬和里

   
   

萬和里

   
   

萬和里

   
 
   

萬年里

   
   

萬康里

   
   

萬康里

   
 
   

萬年里

   
   

萬年里

   
   

萬年里

   
   

萬年里

   
 
   

萬隆村

   
   

萬隆里

   
   

萬隆里

   
   

萬隆里

   
   

萬隆里

   
   

萬隆里

   
   

萬隆里

   
 
   

萬祥里

   
   

萬祥里

   
   

萬祥里

   
   

萬祥里

   
   

萬祥里

   
 
   

萬有里

   
   

萬有里

   
   

萬有里

   
 
   

萬瑞里

   
   

萬瑞里

   
 
   

興福庄

   
   

興福庄

   
   

興福村

   
   

興福村

   
   

興福里

   
   

興福里

   
   

興福里

   
   

興福里

   
   

興福里

   
   

興福里

   
 
   

興義里

   
 
   

興安里

   
   

興安里

   
   

興安里

   
   

興安里

   
 
   

興豐里

   
   

興豐里

   
   

興豐里

   
   

興豐里

   
   

興豐里

   
 
   

興邦里

   
   

興邦里

   
 
   

興得里

   
   

興得里

   
   

興得里

   
   

興得里

   
   

興得里

   
   

興得里

   
   

興得里

   
 
   

興昌里

   
   

興昌里

   
   

興昌里

   
 
   

興旺里

   
   

興旺里

   
   

興旺里

   
   

興旺里

   
   

興旺里

   
 
   

興泰里

   
   

興泰里

   
   

興泰里

   
 
   

興業里

   
   

興業里

   
   

興業里

   
 
   

興光里

   
   

興光里

   
   

興光里

   
 
   

興光里

   
   

興光里

   
   

興家里

   
 
   

8村

   
   

8里

   
   

15里

   
   

25里

   
   

30里

   
   

21里

   
   

22里

   
 
   

2庄

   
   

2庄

   
   

5村

   
 
閱讀 7309 次數

內部討論

留下評論

請登入後再發表評論

民眾意見

請填寫您對文章的觀點或是提出修改內容意見,我們會同老師討修正觀點及内容補遗

Drag and drop files here or Browse
何文賢 / He Wen-hsien

最新自 何文賢 / He Wen-hs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