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霧裡薛圳圳路
1336
《淡水廳志卷三》241記載:內湖陂又名霧裡薛圳,在拳山堡,距廳北一百餘里。莊民所置。其水由內湖溝仔口、鯉魚山腳築陂鑿穿石門過梘尾街、後溪仔口、公館街後通流,灌溉大加蠟西畔古亭倉、陂仔腳、三板橋、大灣莊、下陂頭及艋舺街一帶等田七百餘甲,至雙連陂為界。 由此推論霧裡薛圳可能的舊圳道如下: 1.景美溪堤防邊和興路26巷11弄小巷往北 2.清溪翠堤社區中庭(和興路6巷2-16號) 3.埤腹抽水站圍牆內往北 4.木柵路一段(世新大學前方) 5.木柵路與景興路交口(舊稱石門,乃霧裡薛圳鑿穿山岩通水而得名) 6.景後街→景華街52巷(景美國中東側) 7.穿過景華公園和景興國中 8.景興路42巷4弄→三福街74巷…
-
景美街1號與2號距離遠
1229
「街」以前是街廓的概念,日治時期也是行政單位,與庄相同等級,首長稱街庄長。 梘尾街在清朝道光年間已形成,是渡口前的商店街,日治時期把梘尾街改名為景尾街,初期設文山堡辨務所於景尾街,是文山堡的行政中心。景尾街是街廓的區域,因此現在的景美街在景文街與景後街就有橫的街道叫景美街,直的街道也叫景美街的特殊現象。戰後在還沒有道路名稱前,景美街的住址就以頂街屬景南里(日治時期的頂街保),下街屬景行里(日治時期的下街保),直接以在里內設門牌號碼;後來房屋愈來愈密集道路愈來多,於是開始以街道來命名並設立門牌號碼。因景美街是老街區域,於是景美街1號與2號差距甚遠,直的景美街從景華街開始,景美街1號就接近景華街;而進興宮前面的街道是第一條橫的景美街,景美街2號就在橫的景美街上(近景文街)。 對不熟悉的尋路人若要找景美街2號,應該是很難找到,在此地送信的 新郵差,開始應該也會很辛苦。
-
2000年至2020年景美地景變遷
1094
歷經1990年代景美商業營運的高峰,2000年代逐漸走下坡,營運空間一直沒有改善的景美夜市生意大不如前,放映首輪片的巨星影城於2005年結束營業、漢神百貨於2006年結束營業、僑興戲院於2007年結束營運,景美商圈人潮衰退。此時在捷運萬芳醫院站帶來轉運人潮、萬芳醫院營運帶動商機、加上附近學校多,萬芳醫院商圈商業活力後來居上。原景美商圈漢神百貨原址,經重新招商後,2013年由瀚星百貨重新開幕,經營內容幾經調整,現走日系風格的服飾及餐飲路線,生意較有起色,也吸引景美街商圈第一家星巴克咖啡進駐,希冀此商圈能恢復往日榮景。 這段期間房地產景氣扶搖直上,也帶動建商合建案及都市更新案加速進行,已完工多案住宅大樓。最令人矚目的是2015年在車前路的建案「岳泰風範」完工,是景美地一棟33層鋼骨大樓。另外在景興路與景美老街之間,原來是平房為主體的基地,也都更成27層鋼骨大樓,在屬於第三種商業用地加上都更及各種獎勵容積下,在不大的基地建成超高大樓,形成旱地拔蔥的景觀,對景美老街的天際線帶來巨大的衝擊。景美集應廟後方空地興建社區文化會館2019完工,廟埕前戲台2020年初拆除,為打開廟埕的重要進展。 在公有地的開發,規劃多時的景隆街萬隆變電所地下化最引人注目,終於在2009年在北側基地興建地下6層、地上15層的大樓,施工期長達10年,在2019年完成主體工程,大樓地下3-6層為部分變電設備地下化的空間,但因附近居民抗議訴求原地地下化,變電所地下化仍未有進展。公有地開發最值得關注的是羅斯福路六段142巷財政園區的基地,經多次地上權招標,於2013年由華固建設取得70年地上權開發,並提供財政部的辨公大樓,住商建築於2016年起完工入住,財政部也於2018年9月遷入新建的辦公大樓,大樓前方為開放空間綠地,寬敞的林蔭大道、綠地上的公共藝術令人賞心悅目,是改變地方的重要公有基地開發,財政部辦公人潮也帶動周邊商業活動,是公有地開發成功的案例。另外在興隆路二段原國防部軍法司的萬隆東營區,也已搬遷,舊建築已拆除,基地開放為臨時公園,基地為社福用地,未來規劃為多用途的社福大樓。 2000年至2020年景美地景重要變遷如下: 1.2003年興隆路一段台北花木批發市場完工 2.2006年漢神百貨結束營業 3.2007年原義芳化工廠部分用地開發為景美運動公園完工,僑興戲院謝幕 4.2009年景文街106巷景美夜市第二橫街開通,萬隆台電大樓開工,景美舊橋拆除重建。 5.2010年景美橋重建完工 6.2011年景美往木柵河濱公園自行車專用道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