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4

鯉魚山腳的『霧裡薛圳』

張秋蜜  整理

 

鯉魚山腳的『霧裡薛圳』

霧裡薛圳,在《淡水廳志》稱內湖陂,是第一條大規模引自霧裡薛溪(景美溪)進入臺北盆地的水圳。主要灌溉臺北西南區域。

$1◎根據《臺北市誌》,在清代雍正末年、乾隆初年(說明1),入墾的漢人於鯉魚山腳築霧裡薛圳,引水灌溉木柵、景美至公館,並銜接到昔日古亭大安庄陂仔腳(仁愛路2段與忠孝東路2段間)、三板橋(南京東路1段與忠孝東路1段一帶)、下陂頭(中崙一帶)至艋舺街(萬華)一帶農田,灌溉面積達500~700餘甲,是當時重要的水利設施。

$1◎惟墾地日益擴大,陂水供不應求,至雍正末年,周永清招七人合股,開墾水圳,引水自景美霧裡薛溪,經蟾蜍山麓,今水源地附近,在此分渠導流,以灌溉臺北盆地之西南部。此圳稱內湖陂霧裡薛圳,又稱『七股圳』

$1◎木柵路一段國家考場後方有一座鯉魚山,山腳下的和興路在初墾時是一大埤,狀似肚腹,因此被,稱作「埤腹」。埤腹東邊入口處有一乾隆年間興建的土地公廟,廟下方因景美溪彎道形成大潭,名『土地公潭』,霧裡薛圳即引此潭水,灌溉台北市南區田地。  

$1※以前沒有水圳,埤池散布,下雨時盛水,晴天時用水車打水灌溉。後來排水溝沿忠順街,出口在電力公司、光明戲院一帶,那邊稱「水尾」。內湖地勢最低就是在水尾,下雨時只有那一帶會淹水。(林信男)

$1◎霧裡薛圳雖是文山農業最仰賴的溝渠,但在日治初期即無人使用、日漸荒廢、合併為水利組合,取而代之的是供大台北地區灌溉用水的台北市瑠公圳農田水利。…

▲鯉魚山腳的『霧裡薛圳』說明:

1、公元1724年雍正2年,陳元利記和周合軒記合股在霧裡薛溪(景美溪)截流開築霧裡薛圳。然因資金不足致使工程中斷,後來周姓人士招股,股金作七股攤出,合資復工,故又名『七股圳』或『周七股圳』。

2、公元1729年雍正7年,再修築霧裡薛圳。

3、公元1735年乾隆初年,霧裡薛圳已完工通水。

◆鯉魚山埤腹地理位置

▲木柵集應廟正門對聯:

左:面牛山背猴嶺應接群山

右:分鯤島鎮鯉湖集安百姓


◆水尾溝子口、試院路

$1◎昔日有一山澗上引馬明潭潭水,在此地出口,故舊名溝子口。

◎民國四十年,設立考試院,道路乃命名為試院路。

$1◎試院路南起木柵路一段,隔考試院分成單號與雙號兩路,此一奇特景況,或可上溯昔日地理變遷。

◎考試院大門口原有兩埤塘相連,狀似一條褲子,土地名為「褲腳埤」,直到民國71年木柵路拓寬,考試院拓建,才將埤池填平。

$1◎考試院一帶舊名溝子口,臨近景美溪,土地肥沃適合耕種,早在乾隆年間,就留下泉州人開墾的紀錄。但溝仔口發展較木柵各地遲緩,除了日據時代部分機關、宿舍遷入木柵之外,要等到民國40年全國最高考選機關考試院,在溝子口現址設立(遷台初期一度暫借大龍峒孔廟),才漸蛻去鄉野面貌。

$1◎往昔木柵街、馬明潭、樟腳、崙仔尾一帶的水,經由小河溝匯流後,在今日辛亥路七段中港抽水站出口處注入景美溪,因此稱該地為「溝子口」,範圍相當於今日光輝路以西至木柵路一段。

$1◎溝仔口遠較木柵各地晚發展,太平洋戰爭期間,日人利用木柵天險地勢,才將許多重要機關疏散至此。

$1◎國民政府遷台後,於民國四十一、二年間也將考試院、銓敘部、台電、經濟部、教育部、司法行政部、革命實踐研究院等機構集中於此,溝子口才較繁榮。因人口驟增,排水設施卻不良溝仔口飽受遇雨成災之苦,七十六年整治排水溝後才擺脫水患,靠近出口端並加蓋光輝公園。

$1◎漢人最初出入木柵,泰雅族人常出沒仙跡岩和鯉魚山之間阻撓,漢人遂在兩山夾峙處設有隘口。日軍侵台,義民即據守隘口抵抗日軍前進木柵。

$1◎民國四十五年,鯉魚山山麓整地建屋,挖出許多枯骨,推測就是戰死義民的骨骸。

$1◎民國四十五年秋,「世界新聞職業學校」在溝子口創校。

$1◎埤腹先於民國五十四年由中興村獨立為復興村,五十七年成為和興里。

$1◎六十七年 (民國67),鑿通辛亥路懷恩隧道,溝子口地區往市區不再必經木柵路繞道景美。八十六年,景美溪橋通車,埤腹地區也可直通新店。

世新大學-世界新聞傳播學院

$1◎民國45年秋,成舍我先生創辦「世界新聞職業學校」,創校當年溝子口一片荒地雜草,學生僅63人,

$1◎民國49年更名為「私立世界新聞專科學校」,

$1◎民國80年改制為新聞傳播學院,

$1◎民國86年升格為大學,分設新聞傳播學院、管理學院,人文社會學院及法學院。遼闊校園魏魏聳立於山坡,不可同日而語。


$1◆文山區鯉魚山埤腹水尾福德宮

▲水尾福德宮碑文:

遜清康熙年間領台灣,迨乾隆初年北部台灣漸事開發,籍隸建省安溪縣先民,相率抵台,遵景美溪流上溯,開發內湖庄(包括溝仔口、馬明潭、中崙尾、下崙尾、埤腹、樟腳)就緒後,擇溝仔口水尾鯉魚山麓,創建石祠壹座,春秋奉祀福德正神,以報匡扶社稷蒼生之功。

乾隆59年12月間,墾民高鍾興兄弟就公山內擇水一穴安葬父骸,雖庄眾共知,但公地人繁,未盡眾愿,以致互相呈控道憲,仰台南府提訊二比,幸郡城姻親陳彩等調處,勸高鍾興將元判銀契領回,充出萬盛庄番婆厝水田一段,又承買陳文選內湖中崙尾水田一段(計年租七十二石)付莊眾管收,作為福德正神永為祀資。風水仍付高鍾興安葬父骸,永遠勿替。二比均各甘愿,相安兩相碍(同「礙」字),而平息訟累,呈請銷案。嘉慶元年(1795)八月,莊眾立約公議,訂做三保(則三甲),每保當祭一年(每年春秋二祭)依次輪流,周而復始。

惟本祠位於水尾至景美石門必經道路(中經隘口尾景美石碇間國道未開闢前)乃有鯉魚吐珠,萬人朝拜之勝歷年祀典鼎盛,至臺省光復後經管理人等因改善交通就原地退後擴建後相安無事,奈至民國七十二年五月間台北市政府興辦埤腹護堤及堤邊道路工程而本祠及右側風水均需拆除遷建,本祠於是在鯉魚山界內再退後擇地建築福德宮壹座,以鎮英靈於勿替,謹將沿革志之不忘。

高烶深

福德宮管理人  陳牛埤  謹識

張文堂

中華民國七十三年歲次甲子農曆十二月五日  吉旦

▲水尾福德宮碑文說明:

1、『水尾福德宮』也就是『鯉魚山土地公』,民國七十二年五月間台北市政府興辦埤腹護堤及堤邊道路工程,本祠於是在鯉魚山界內再退後,擇地建築福德宮壹座,把土地公廟移往上方;鯉魚山海拔52公尺高,山腳下就是景美溪。

2、乾隆59年12月高鍾興兄弟在公山葬父引發糾紛,告官於府城。

3、經姻親陳彩的調解,高鍾興以萬盛庄番婆厝水田及買陳文選於中崙尾水田一段做為和解條件,息訟。

4、將土地捐給土地公廟,每年得租谷72石,作為土地公廟祀資。

閱讀 5629 次數

內部討論

留下評論

請登入後再發表評論

民眾意見

請填寫您對文章的觀點或是提出修改內容意見,我們會同老師討修正觀點及内容補遗

Drag and drop files here or Browse
何文賢 / He Wen-hsien

最新自 何文賢 / He Wen-hs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