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農業社會,每於農閒時節,舉各村落的廟會活動,一來感謝當地守護神庇佑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社會祥和;一來舉辦迎神賽會,出動陣頭藝閣,各村落較量一番,彼此連絡感情,也款待親朋好友,是台灣傳統社會非常重要的民俗活動,其精神意義,非迷信二字所能簡化。傳統活動當中,陣頭內容南北不同,各地有異,彼此競賽,也互相學習。
景美萬慶巖清水祖師廟-保正公保正婆陣頭,是眾多陣頭當中,非常特殊少見的陣頭。神偶有一位「保正公」,一位「保正婆」,流傳至古代地方保甲制度的人物,當時各庄頭設有保正值位,如同今日的村里長,充當各庄頭意見領袖,也擔任政府官令的推動者,庄頭有婚喪喜慶,保正必然到場關心協助。
有趣的是,地方頭人保正為民服務,但在保正家中仍有一位可管得了保正的太太,庄民皆稱之為「保正嬸」或「保正婆」,保正平時在外服務,有時需要透過保正嬸傳達幫忙,於是保正嬸形成是地方保正的中間人、潤滑劑。久而久之,在廟會活動中,保正伯保正嬸的身分有如土地公土地婆般關懷庄頭百姓,於是出現了「保正公保正婆」在景美萬慶巖祖師廟的陣頭中,留存此項非常特殊少見的民間陣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