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興宮位於福興路5號,因位在十五分庄內又名十五分土地公廟。在1859年(咸豐9年)以六塊石板建祠奉祀,在神龕下方保留刻有「福德正神」的長方形石板,俗稱「土地公基」,就是建廟時留下來的古物。1916年(大正5年)福興宮改建成五坪大的土地廟,由保正許梓矮負責管理。光復後,1950年(民國39年)有地方志士高張先進等人倡議改建,除供奉土地、公婆神像外,又增設集會所及簡易戲台。1975年(民國64年)4月,再經地方熱心人士發起重建,1977年(民國66年)完工,此次擴建的部分有金亭、戲台台階等。新廟為一座宮殿式的鋼筋水泥建築,設施完備,廟體、 拜亭、廟埕、 戲台與金亭,一應俱全,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區中,實屬少見。福興宮的戲台,屋宇高聳,隔著廟埕與廟體三川脊遙相呼應。正面牆壁繪有大幅的福祿壽三仙,線條優美生動,為許連成畫師的大作。福興宮於民國104年11月18日被列為台北市文化資產的歷史建築,其理由1.景美地區民間土地公信仰之中心,為地方文化之表徵,亦為十五分地方開拓使之見證。2.福興宮創建於1859年,歷經多次重修,現為鋼筋混凝土造。寺廟之龍柱、剪黏、泥塑手工細膩,造型優美,代表當時之工藝水準。屋頂曲面比例適當,亦具建築價值,同時戲臺彩繪與正殿門神為知名彩繪匠師許連成所繪,具有保存價值。民國108年重修及增建廟體,擬增設文昌殿和太歲殿。
2020/10/12
景美福興宮

最新自 何文賢
- 霧裡薛圳圳路
- 都更下的景美街困境
- 景美街商業土地使用分區
- 原貌仍在的泰興染織廠
- 中農化工廠基地變遷
- 1980年以後景美的工廠及公營機構
- 1970年以前景美的工廠及公營機構
- 興福庄「建塚記念碑」
- 金獎外觀興隆市場
- 臺北花木批發市場
- 疑似十五份遺址
- 會元洞清水祖師廟
- 景美瑠公圳暨成巷道
- 景美忠勤三莊新面向
- 景美「賴氏萬壽塔」
- 頂公館福德宮
- 消失的興福庄浚溝修路石碑
- 和伯公紀念會館
- 台北江西會館及萬壽宮
- 在興隆路的台北畜產運銷公司
- 在景美的古亭地政事務所
- 文山興安宮
- 文山溪洲福德宮
- 三福街古道
- 十五分火車站
- 景美集應廟豬公祭典
- 在景美的古亭地政事務所
- 順泰玩具食品行
- 民國101年壬辰年景美集應廟迎香慶典(下)
- 民國101年壬辰年景美集應廟迎香慶典(上)
- 景美進興宮遶境III
- 景美進興宮遶境III
- 景美進興宮遶境II
- 景美進興宮遶境II
- 景美進興宮遶境I
- 文山溪洲福德宮
- 萬隆集應廟
- 台北江西會館及萬壽宮
- 會元洞清水祖師廟
- 頂公館福德宮
- 景美福興宮
- 壬辰年(民國101年)景美聯合遶境慶典
- 金獎外觀興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