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3

景美歷史沿革

景美原為平埔族凱達格蘭族秀朗社所居,根據日學者伊能嘉矩的《大日本地名詞書續篇¬¬—臺灣》所述,雍正七年(1729)粵人墾首廖簡岳氏率眾由林口庄(今水源地、公館一帶)開墾拳山〈臺北盆地東南盆緣丘陵一部分,外形如拳頭,即公館蟾蜍山一帶〉,結果與秀朗社發生衝突,有百餘人遭殺害;後5年,福建泉州安溪移民由大加蚋堡入墾文山,建立公館庄(今公館街)。

    當時的移民,從今水源地、公館翻過蟾蜍山向東、向南開墾,或沿著景美溪右岸前行,來到公館街及溪仔口落腳,開闢了萬盛庄、逐漸形成十五分庄(興福庄)。也就是說到乾隆初年(約1740年)今景美地區的溪仔口、三塊厝和十五分庄一帶均已開墾,後來並形成興福及萬盛兩庄;到嘉慶道光年間,梘尾漸成聚落及市集,才成為景尾街。

    清乾隆年間,先民開墾時期,景美轄屬於福建省台灣府淡水廳淡水堡;嘉慶年間在拳山附近再設「拳山堡」,光緒年間更名為「文山堡」,取其「文山秀氣」之意,其範圍包括今日之臺北市文山區(景美、木柵)、深坑、石碇及新店、坪林等地區,約是景美溪、新店溪流域。今台北市文山區之名稱,即是拳山堡、文山堡的緣由。

 

閱讀 230 次數

內部討論

留下評論

請登入後再發表評論

民眾意見

請填寫您對文章的觀點或是提出修改內容意見,我們會同老師討修正觀點及内容補遗

Drag and drop files here or Browse
邱螢輝 / Chiu Ying-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