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3

萬和里踏查活動紀錄

一、 查路線如次: part one

古亭地政事務所→萬隆橋→萬和1、2、3號公園→刺桐樹→市圖景美分館、游泳池→台大御花園/全聯→萬福國小、台灣欒樹→公館街、頂公館福德宮→萬新鐵路舊道〈羅斯福路四段150巷〉→天主教聖方濟沙勿略教堂→半路店→萬盛溪明渠〈溪洲街口〉→武壇→萬年公園、溪洲橋、台灣朴樹→汀州路四段→溪洲街林務局宿舍→溪洲福德宮→陳家古厝→潤華大廈→汀州路溪洲街交叉口停車場、萬和里歡迎牌→→台大緣→隆德天下〈參閱下圖〉

下溪洲位置與今昔變遷:

1. 從1905年、2005年兩張地圖可看出新店、景美兩溪流河道及溪洲仔之變遷概況。事實上,早期從景尾溪仔口到師大分部之間的新店、景美兩溪匯流處主、支河道經常改變,河道間沖積兩塊沙洲,其中近蟾蜍山、師大分部這塊即是所謂下溪州仔。在清朝及日治時期下溪洲仔位於河道間仍未與萬盛庄連接、亦無人居,日治時期日人在下溪洲仔種植桑樹,設一蠶業研究中心。其後新店、景美溪漸淤積,東側支河道逐漸乾涸成沼澤,下溪洲仔漸與萬盛庄萬隆連成一片,但因地勢較低,颱風季節水災不斷。

2. 今日萬和里光復初期原轄屬萬盛村,至民國62年5月才獨立設里,轄區成長條狀,從師大分部以南,景福街水源快速道路入口匝道以北,萬和1、2、3號公園以西至水源快速高架道〈即堤防〉,大致為昔日下溪洲仔大部分區域。下溪洲仔台灣光復初期仍少有人居,民國48年以後才有國防部、陸軍、聯勤總部、少康辦公室等單位及其人員、眷屬先後來此落戶,形成崇德、隆盛、建新等眷村。民國69年起溪洲仔河道闢建公園,舊河道埋下箱涵整建成萬康公園〈後改萬和1、2、3號公園〉,75年增建萬年公園、繼設圖書館、游泳池,成為宜居的住宅區,而今更將眷區全部平房,改建為現代化住宅大樓,共13棟,大大改善居民生活品質。

二、 踏查點簡要說明:

1.古亭地政事務所:

  原在汀州路三段時的古亭地政事務所,最早為台北市唯一一所地政事務所,後台北市人口逐漸增加、改制,地政事務所遂漸分為建成、中山、松山、士林、大安,以及古亭等六所。

  古亭地政事務所於民國80年間由古亭區汀州路三段遷至現址(位於萬和1、2公園旁),負責愛國西路以南的中正區及文山區全區地政業務。現在所在地的地目有部份為市場用地,故成立之初一樓樓層設立萬和市場,但現已成為台北市農會的物流中心。萬和市場為何結束經營?因眷村未改建前在眷村內有攤商聚集的隆盛市場,為附近村民日常購物之處,買賣雙方熟悉互動密切、可賒帳,充滿人情味;而新建的萬和市場,是為安置遷建及標租的攤位,入駐許多外來攤商,故不敵隆盛市場的競爭,致生意清淡,最後仍由政府收回管理。

  古亭地政事務所西側為少康退舍、南面為建新新村,兩處未與隆盛、崇德兩村同步改建,但目前已搬遷完成,正準備改建。

景尾溪舊河道的整建與利用:

   從古亭地政事務所東面的萬和1、2、3號公園,北延到市圖景美分館、游泳池到萬年公園,連貫呈長條狀,地勢低漥。此處原本為景尾溪河道,河道斷流乾涸後,埋下箱涵,地面整建成公園、機關用地等。萬和1、2、3號公園經多次整修,綠化、增建兒童遊樂及休閒設施、鋪設球場、電塔地下化等工作,已相當完善,但吳里長認為仍有許多改善空間。

市圖景美分館、游泳池,也是在舊河道上興建的公共設施,曾是附近區民經常使用的文教設施,但現已稍老舊、游泳池亦非標準池,使用區民漸少。市立圖書館景美分館及游泳池北面為台大御花園、全聯社超市,也是舊河道整建成的市場用地。早期有台北市農產品運銷公司所經營之萬年超市,後轉全聯社經營。因此塊土地有市場用地,也含部分私有地,故合併改建後之建物有超市、有台大御花園住宅大樓。

3.景尾溪舊河道上的兩座橋,萬隆橋與溪洲橋:

  萬隆橋在萬和1、2號公園之間,為早期萬隆越過景美溪到下溪州之通道,目前仍可看出橋面明顯高於公園;另在汀州路四段105巷橫過萬年公園,原本有座溪洲橋,是早期頂公館到下溪洲的通道。

4.莿桐樹、台灣欒樹、台灣朴樹:

  萬和2號公園內,有五棵受台北市政府編號保護的刺桐樹;萬年公園有2棵列入編號保護的台灣朴樹。在萬福國小東側外人行道上有一棵台灣欒樹。台北市區內樹木若符合「台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保護標準,均依法編號受保護。若樹名冠上台灣表示係台灣原生樹種。台灣欒樹是台灣本土的原生特有樹種,一年四季變裝不斷,又稱「四色樹 」。春天複葉新綠滿樹、盛夏時葉色轉為濃綠、秋季黃色小花佈滿樹冠,頂生的圓錐花序,結成覆有嫩紅苞片的蒴果、冬時蒴果轉為暗紅色,膨脹成氣囊狀,像千萬個小燈籠掛在樹梢,因而又有「燈籠樹 」之稱。

5.萬福國小:位於羅斯福路五段170巷內,緊鄰公館街與萬年公園,民國80年代本地人口增加而設立。

6.公館街與頂公館福德宮:part two

  今汀州路四段105巷、羅斯福路5段150巷及170巷間一帶為公館街,曾為許氏家族聚落處,是頂公館,為景美最早開發的地區。頂公館街區中有一福德宮,除福德正神土地公及土地婆外,為求發展因應信徒需求,宮內也供奉天上聖母、保儀尊王、保儀大夫、清水祖師、觀音佛祖等神祗。由於街區發展房舍改建,頂公館福德宮早被夾在兩高樓之間,加之廟舍老舊,目前正進行改建,所供奉福德正神等神像則暫厝對面民宅。此街區中所見老電桿上釘貼「桑園幹」標示牌,是早期下溪洲種植桑樹,曾是桑園的見證。

7.萬新鐵路舊道:

  為運送文山地區煤礦、農產品等物資,1921年私資的台北鐵道株式會社興建萬華到新店的鐵路,即萬新鐵路,全長10.7公里,鄰近下溪洲地區有十五分〈今萬隆〉車站。1965年萬新鐵路功能漸失而遭拆除,舊鐵道改建成汀州路、羅斯福路。公館街區北緣的羅斯福路五段150巷,即為萬新鐵路由汀洲路四段23巷接至羅斯福路五段的一段舊車道。此路段〈150巷25號〉有一教會「天主教聖方濟沙勿略堂」,於民國59年遷入,聖方濟為窮人保護者,當今天主教教宗亦屬此教會系統。

8.半路店:

  現今溪洲街〈羅斯福路5段92巷〉與羅斯福路150巷交叉口附近,昔有二、三間柑仔店,可供往來人士休息購物,因位於頂公館與下公館之間,所以又稱半路店。在羅斯福路5段92巷口有萬盛溪露頭明渠,是由花木市場後方穿越羅斯福路流入,經師大分部附近,到公館寶藏巖附近匯入新店溪。昔日萬盛溪越萬盛街(瑠公圳舊圳道),是與瑠公圳圳道交錯,因此也曾設置小木梘。

9.武壇:

  在汀州路四段105巷22號有處武館名「武壇」,為早期一位曾任職總統府武功高強的情報人員劉雲樵所設,唯今已改掛「劍藝」招牌。

10.溪洲福德宮:

  從萬年公園穿過汀州路到師大分部南牆,沿溪洲街可經林務局宿舍,至溪洲街堤防邊即為溪洲福德宮。1741年福建先民自同安奉請土地公神像隨身渡海來台,建廟供奉。福德祠原建於堤外,後經三次改/遷建:1927年廟宇遭洪水沖毀重建;1960年因建土堤而移至溪洲街103巷30號;1990年再因興建環河道路再遷至現址。現溪洲福德宮廟門上方題「福德祠」兩側楹聯「福德顯赫造溪洲;正神應化賜萬和」,溪洲福德宮奉祀的土地公已逾270年,早期即成萬盛地區最受敬重的土地公廟,每逢萬隆集應廟保儀尊王出巡均以此為停留的首站,可見其在信徒心中之地位。溪洲福德宮前沿溪洲街往南數十米處,有一三合院式的陳家老厝,但久無人居已荒蕪,也聽聞將改建。

11.潤華大廈:

   位於萬年公園西南角對面,原址為潤華染織廠,是下溪洲一帶最早改建的大樓,也是潤泰集團總裁的先父尹書田先生發跡處。

   

12.汀州路四段自福和橋頭景美抽水站起,經師大分部沿萬年公園,至台大緣與溪洲街交會,萬和里在此交會處三角地帶設置收費停車場及萬和里歡迎牌。從此交會路口往南路段原編為溪洲路,但在台大緣、隆德天下改建後,街名改成汀州路四段,據悉是為了提高房產價值。

13.台大緣、隆德天下:

   在溪洲街的眷村有隆盛、崇德、建新、少康退舍等四眷村,早期下溪洲種植桑葚,少有人居,民國50年以後才有國防部〈軍醫署〉、陸軍〈示範樂隊〉、聯勤總部〈汽車大隊〉、少康辦公室等單位及其人員、眷屬先後來此落戶,形成隆盛、崇德、建新、少康退舍等眷村。其後隆盛、崇德眷村規畫改建為「隆德天下」集合住宅,原眷戶於96年1月完成遷出,96年4月開始施工,99年竣工,成為現代化住宅大樓,分13棟共有五百五十戶;建新、少康退舍並未與隆盛、崇德眷村的隆德天下同步改建。另外在眷村附近圍繞著未核准而私自搭建房屋的公有地違佔戶(約六十戶),基地改建時經協調,違佔戶以先補稅、購地,再賣地給建商、配售等方式處理,台大緣即屬建商協助違建戶取得土地再售予建商開發的案例。

 

 

 

 

 

 

 

 

 

 

 

 

 

 

 

 

 

 

 

 

 

 

 

 

 

 

 

 

 

 

 

 

 

 

 

 

 

 

 

 

 

 

 

 

 

 

 

 

 

 

 

 

 

 

 

 

 

 

 

 

 

 

閱讀 1021 次數

內部討論

留下評論

請登入後再發表評論

民眾意見

請填寫您對文章的觀點或是提出修改內容意見,我們會同老師討修正觀點及内容補遗

Drag and drop files here or Browse
邱螢輝 / Chiu Ying-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