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近年來,由於累積了「文山學」多學期的專題式課程經驗、環境與社區學程多年的做中學公民參與成果,加上核災、震災、石油與糧食自主危機、食物安全危機、高齡社會等等課題接踵而來,文山社大與社區共學社群組織意識到該是建構文山學、累積地方知識力量與擴大公民參與力量的時候了。
熱門文章
- 木柵老街踏查報告 13651
- 道南橋的今生前世前前世 13239
- 台灣傳統民居簡介 10431
- 萬新鐵路的歷史 10206
- 木柵老街三寳---漢餅、麵線、茶油 9524
名稱叫古亭地政事務所卻位於景美。 原來古亭地政事務所在民國58年設立後都在古亭的汀州路上,在於80年11月26日才自汀州路舊址搬遷至景美萬隆街現址(臺北市文山區萬隆街47之12號)。 古亭地政事務所是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後,由原臺北市地政事務所於民國58年4月1分設為臺北市松山、建成、古亭等三個地政事務所,是臺北市最老的地政事務所之一。後來又陸續成立士林地政事務所(民國63年1月1),中山地政事務所(民國70年7月1), 大安地政事務所(民國78年7月1日)。至民國79年配合臺北市行政區域重劃,古亭地政事務所轄區調整為文山、中正(愛國東、西路以南)二區迄今。 古亭地政事務所也於80年11月26日自臺北市汀州路舊址搬遷至萬隆街現址,比較接近服務範圍的中心,並於自89年6月15日於臺北市文山行政中心成立「文山地政便民工作站」,就近服務木柵地區的市民。
鐵路名稱:台北萬新鐵路 起終站:萬華—新店 興建:大正10年(1921年) 拆除:民國54年(1965年) 一、建造原因: 日治時期,為有效運輸台北南區的煤礦、木材、物資、人員交通,於1921年,由台北鐵道株式會社完成萬華到新店鐵路,稱為「萬新鐵路」,經調整最後設有11站,萬華--馬場町--古亭--螢橋--水源地--公館--十五分--景尾--大坪林--七張--新店--新店郡役所,全長10.7公里,採用窄軌106 .7公分。路線由萬華經現在汀州路一段—二段—三段—四段23巷到羅斯福路五段150巷--五段--羅斯福路六段-北新路-到新店捷運站附近。目前景美民眾60歲以上的人,大都有坐過萬新鐵路火車的經驗。 二、拆除時間: 光復後萬新鐵路由鐵路局繼續營運,到民國54年(1965年),因交通政策變革,及軍事戰略考量,取消萬新鐵路,原鐵道拆除為汀州路一段到三段為公路,羅斯福路五段150巷後至北新路,成為羅斯福路-北新路拓寬的路基。
文山興安宮位於仙岩路16巷64號,於1917年(大正6年) 建立。據廟前石碑記載,係為當時在仙跡岩山麓下開採煤礦(永豐煤礦)時,因應採礦工人入礦坑前需祭拜土地公祈求平安所設立。建廟之初,僅為容不下一人的小廟,曾於民國40年重建,為一座因開採煤礦礦工所需而產生的信仰,後來成為地方的信仰中心。 永豐煤礦曾停採一段時間,留有賴琳松(當時為礦工的工頭)為首等12戶未遷居,繼續管理興安宮。民國63年再次採礦,由賴氏發起於民國68年重建廟宇,並於73年擴建。附近麥田山莊興建時,為使基地完整,經協調廟宇往外遷建,由建設公司出資建造二層樓粗胚,再由信眾集資修飾外貌,於民國83年完工,呈現目前的廟貌。因廟宇外移,目前廟地所在位置,為當時永豐煤礦的礦坑口。 興安宮地處前馬英九總統(當時為台北市市長)所屬里居,於建廟90週年慶 (2006年2月)時,馬市長特贈”仁愛為懷”匾額一式。 興安宮供奉主神福德正神土地公,左祀神為觀世音菩薩,右祀神為呂純陽仙公祖(呂洞賓),其後又陸續供奉三太子、關聖帝君、媽祖、上帝公等,為一民間常見多神祇廟宇。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聖誕及廟慶時,皆有進香慶典。
在今景興路與木柵路交叉口,原先是有溪仔口山的崙背直抵景美溪邊,雍正年間先民開鑿霧裡薛圳,自鯉魚山埤腹引霧裡薛溪〈景美溪舊名〉灌溉台北西區古亭、萬華一帶農田,圳路自埤腹經木柵路一段到此處,須鑿通岩石以通水,因通水隧道口形似門戶,故稱此地為「石門」。 在石門旁岩石上,有座奉祀盤古大帝的石門宮〈盤古帝王廟〉,建於1839年(清道光19年),為景尾頂街居民的信仰中心。在廟前門楹有清朝末代舉人高選鋒所提一對楹聯 : 「石印足痕滿盤聖跡,門經手鑿亙古神工」;另原宮廟前一小拱門,鑲有「石門宮」,石柱刻門聯「石鑿王宮固;門開古洞幽」為廖嶸溪先生書作。當時石門宮見證了霧裡薛圳及景美地區的發展。 石門宮盤古帝王廟未遷移前香火鼎盛,為景尾頂街居民的信仰中心,由頂街住戶輪值管理,負責開門、上香、清潔、關門等工作。 當時頂街居民曾自組北管康樂社團"文義軒",以石門宮為聚集地點,利用農閒之餘勤練鑼鼓弦琴,排演北管子弟戲自娛。而下街居民也組"文樂軒",以進興宮為練習據點,於廟會祭典中相互較勁。戰後,地方士紳為促地方和諧,將兩社團合併改組為"義樂軒",經常獲邀至各地廟會現藝,當時名聞全省為鄉里爭光。 民國71年因木柵路道路拓寬,石門宮被拆,計畫要遷建至景興路297巷景美山半山腰,後因廟地為公有土地未能依法取得,屬違建而停頓,留下初胚未完工的三層樓建築,據說原供奉的石刻神像已遭竊;在巷口設立的入口牌坊「石門宮盤古帝王廟」也因廟宇不在而被拆除。石門宮因木柵路道路拓寬被毀消失,殊為可惜。
人力板車,顧名思義,是用木板做成、以人為動力的車子。 其大致製作的方式是:把一塊塊的小木皮,拼接成一塊大的木板,再在大的木板塊下面左右兩邊,分別做兩個卡輪胎橫槓鐵軸的小槽,然後再把輪胎橫槓,卡在板車中間左右兩邊的的卡槽裏,一輛簡單實用的人力板車就成了! 在農業時代,交通工具除了三輪車、脚踏車和牛車外,板車算是短程貨運的主要交通工具。平時,人力板車用來運載大量農作物,迎娶時的嫁妝運送也用板車,甚至喪事棺木的搬運也是用板車來搬運。 人力板車,並非景美地區才有的農事與交通工具。附圖這張在景美地區拍攝、有人力板車的相片,不僅記錄了景美早期的農村生活,也算是為一個時代留下生活的見證。照片上兩位穿著制服的中學生,表情愉悅地與人力板車合照,留下當時的學生服裝及生活情景影像。
志榮先生出生文山區埤腹農家,民國十三年一月十八日出生於台北。 父親吳東楊先生,重視子女教育,先生六歲先是寄讀景美公學校,第二年進入日本子弟學校錦小學校,之後就讀台北二中,以四年時間讀五年課程,當時台北只有兩人做到,因此當時景美的子弟都以他為榜樣。 先生奮力向學,就讀台北高等學校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並曾與李登輝總統同學,光復後畢業先就職台大醫院外科,自民國四十年,在景美車前路開設屋外科醫院,為大台北地區公館以南的第一家外科醫院。 志榮先生不但是孝順父母,平日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其人生座右銘為「每日三省吾身,為人某而不忠乎,與朋友交不幸乎,傳而不習呼,你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以言而與之言,失言,知協不失人亦不失言。」 平日對貧窮者常優惠醫療費,甚至免費,曾經有病患子女,主動登門代長輩付清其臨終交代延宕多年的出診醫療費。 吳先生,退休後喜歡賞鳥、旅遊、攝影、圍棋,自我娛樂,景美區多有200多幅紀念老照片,都是由吳醫師提供,為文史提供許多的影像資料。
1965年以前,車前路是連接羅斯福路的萬新鐵路上的火車站,與景文街的公路局車站的交通要道,車前路顧名思義就是火車站前的道路,雖然全長只有83.3公尺,但卻是以路來命名,可見其重要性。 車前路原來都是平房及二層樓的透天厝,最早有好幾家碾米店,以因應當時種植水稻為主的農業社會需求;後來則因出入大學生多,聚集好幾家美髮美容店,以滿足居民及大學生的需要。 現為永豐商業銀行的大樓(照片右側),以前是吳志榮外科醫院,是公館以南的第一家外科醫院,原為二層樓的洋樓,於1983年拆除改建為商業大樓,是車前路由平房、二層樓透天厝改建為大樓的第一案,不久之後隔壁的平房也改建為大樓。 永豐商業銀行的對面(照片左側),2011年原本車前路雙號的一半道路的平房及二層樓建築拆除(老店順泰玩具食品行座落其中),都更改建為33層高樓的「岳泰風範」建案,基地也往內延伸,原來已停業的僑興戲院也整合在都更的基地中。 這棟大樓是景美地區最高的鋼骨大樓,主要是因為基地面積大,而且土地地目屬於第三種商業區建築用地,完工後的龐然大物的建築,也徹底改變了整個車前路的地景地貌。
壹、活動緣起 清乾隆初年,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大坪村高氏族人越過黑水溝渡海來台,於淡水登陸,落腳北投。開墾之初,由安溪護身來台保護族人一路平安的保儀尊王及林氏夫人神像暫奉在草寮中。 部分高氏族人再沿淡水河、新店溪往南遷,就在景美溪匯入新店溪的景美溪仔口登岸開墾。經一段時間開墾有成,於清咸豐十年(1860 )於竹圍仔內(現景美國小南側)建廟安奉保儀尊王及林氏夫人;於是將暫奉在北投草寮中之保儀尊王(稱老祖)及林氏夫人(稱老媽)神像移駕,恭奉於景美集應廟。同治六年(1867 )因風水因素,景美集應廟再遷建至景美街的現址。 光復後,北投高氏族人也興建集應廟,深感應迎回原落腳於北投之老祖、老媽神像恭奉。經協議每五年由北投集應廟至景美集應廟迎回奉祀一年,隔年再由景美集應廟請回奉祀四年,於是形成每五年由北投集應廟前來景美恭迎保儀尊王(老祖)及林氏夫人(老媽)聖駕回北投集應廟的盛事,並於北投、淡水舉行尊王出巡遶境之民間慶典活動。次年,再由景美集應廟至北投請回保儀尊王(老祖)及林氏夫人(老媽)神像,並在文山地區舉行尊王出巡遶境的慶典活動。 以上活動緣由的說法,記載於北投集應廟內,北投集應廟正門廟聯刻上「集福降祥靈分景美、應辰迪吉廟建稻香」之對聯,以記載北投是老祖、老媽由福建來台灣最早之落腳處。由以上說法推估,北投集應廟前來景美恭迎保儀尊王(老祖)及林氏夫人(老媽)聖駕回北投集應廟之慶典活動,應始於光復初年。但由景美集應廟之高氏耆老的說法是,活動早於清朝年間就開始進行,在日治時期由於物資缺乏暫時停辦,於光復後再次恢復慶典活動,延續至今;至於次年度請老祖、老媽神像回景美之活動,則於民國三十六年起,由高氏分派之「祭祀公業高同記」與「祭祀公業高萃記」輪流主辦,明年(民國一O一年歲次壬辰)之請回老祖、老媽迎香活動輪到祭祀公業高同記主辦。 貳、由北投至景美迎老祖 民國一百年歲次辛卯農曆正月二十日(國曆二月二十二日),是北投集應廟五年一次至景美迎回保儀尊王(老祖)及林氏夫人(老媽)迎香的日子。清晨五點半,景美集應廟廟方及工作人員集合就緒,準備歡迎北投集應廟的迎神活動。廟方人員將保儀尊王及林氏夫人的神轎抬出,並請出保儀尊王分靈(稱二祖)及林氏夫人分靈(稱二媽),在菁桐南極社北管樂團的音樂聲中,完成請神入轎的儀式,此儀式後神明已供奉於神轎上,準備隨隊歡送保儀尊王本尊(稱老祖)及林氏夫人(稱老媽)至北投,並參加於北投淡水舉行的繞境活動。完成請神入轎儀式後,大夥吃過點心,就於廟埕等待北投集應廟神轎的到來。 大約六點半左右,由石門老梅長樂軒北管樂團熱鬧的樂聲及鞭炮聲中,神轎分次進入景美集應廟的廟埕。首先進入廟埕的是竹仔湖林氏夫人及保儀尊王的神轎,接下來是北投集應廟林氏夫人及保儀尊王共四頂神轎進入廟埕,其中有有兩頂是空轎,準備迎接安奉在景美集應廟四年的保儀尊王本尊(稱老祖)及林氏夫人(稱老媽)回北投。 迎香隊伍帶頭的報馬仔進入廟中,準備身上配戴的器物及掛於胸前的継光餅;廟方也準備迎神相關物品放至於香籃中,由北投指派的人員帶回;由北投前來的保儀尊王及林氏夫人的分靈也過爐,進入廟內神桌迎接老祖及老媽。在北投工作人員用過廟方準備的點心後,開始進行請神過爐入轎儀式,並將神明安置妥當。 大約七點,迎香隊伍就準備起程了。走在神轎前方的是拿著掃帚開路的兩位還願的義工,及身著粉紅色衣褲的報馬仔;接著由北管團的樂聲引領及鞭炮聲的歡送下,總共八頂神轎跨過金紙火堆完成過火儀式,就分別坐上專車上路了。 景美集應廟的北管團、護轎人員及隨行委員、信眾等也分乘所屬車輛,出發前往北投捷運奇岩站,與當地的遶境陣頭會合。 叁、繞境路程 依照北投集應廟管理委員會所規劃的「恭迎保儀尊王林氏夫人聖駕回本廟出巡遶境平安路程表」,行程上午七點自景美集應廟起駕→經羅斯福路→左轉三福街→上環河南路環河北路→直通洲美高架路下→經大業路→右轉大興街→北投路至奇岩捷運站集合整隊→大約八時左右起駕出發→北投路一段→左轉公館路→鎮安宮前左轉崇仁路→右轉三合街→左轉清江路慈后宮直走→左轉民權路→右轉中央南路→左轉中正路大同街→右轉育仁街→右轉中央北路到分局→左轉光明路→轉入中和街秀山路→右轉稻香路本廟→至前公車266路線總站吃點心休息→中午十二時搭車往小坪頂→福興寮→畚箕湖→下學府路整隊→左轉水源路一段→左轉原德路→右轉中山路→左轉重建街→左傳中正路福佑宮→淡水捷運站→搭車行經中正東路→竹圍捷運站→關渡→至中央北路四段整隊行→經中央北路→右轉大業路→進入豐年里→由豐年街出至中央北路→右轉稻香路本廟…
號石厓,人稱佛國先,光緒十一年 1885年生。 其一生成就堪稱台灣民族文化文化耆老,早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台北市師範又東渡日本進修,入早稻田法政學校,返國後任教大龍峒公學校、深坑公學校不久入臺灣日日新報設編輯。 後任漢文部總編輯之後轉任台北州協議會員,佛國先生政治議壇,無時不以台灣同胞最大福祉為己任。 經常投稿於報刊書籍,訴諸輿論促使日本當局多方修正其殖民台灣政策, 民國十二年出資籌備「景美養豚購買叛賣利用組合」以提高鄉民收入,民國十六年又捐地數甲,提供台北製罈會社來景美設廠,給景美年輕人就業機會。 對台灣光復之初首先開館教授國文,提倡民主,景美設鎮時補選現參議員,之後又當選第一屆縣議員,經常督促地方加強建設 梘尾,原本為木梘橋尾端的地理位置的特徵名稱,因日據時代日人無「梘」文字日人改為「景尾」,台語也讀音「景馬」,民國三十九年三月一日由深坑鄉劃出,自立景尾鎮,屬台北縣,設鎮時景「尾」字意義上好像窮途末路,風景很差的意思,佛國先生為當時的縣參議員,提出「尾」應改為「美」,經大家同意定名為景美,這改變對這地方影響甚遠。 這佛國先,先後兼任中國文字學會及造林協會常務董事、護林協會常務董事、警民協會理事長、臺北縣文獻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林姓宗廟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及滬江中學、文山初中、景美國小家長會長等,畢生致力文化工作,先生終於民國五十八年,享年八十三歲。 著有台灣今昔論、日本地方自治、長林山房詩吟唱等傳世。 其至力於國家及地方事務不宜於力。
原址位於車前路23號的順泰玩具食品行,販售台灣民俗童玩及傳統零食抽組,舉凡陀螺、鈴鼓、彈珠、扯鈴、吹泡泡、拉炮、沖天炮、仙女棒、抽組禮盒…等等,皆有販售,是景美地區僅存的傳統童玩零食老店。 該店自1960年代初期即開始營業,至今已有50餘年;開始營業時,羅斯福路的萬新鐵路上的火車仍在行駛,景文街的公路局也在營運,當時車前路連結火車站與公路局,非常熱鬧。以前該店附近有好幾家碾米店,以因應種植水稻為主的農業社會需求,後來則因大學生多聚集好幾家美髮美容店,以滿足居民及大學生的需要;在該店右前方現為永豐銀行現址,以前是吳志榮外科,為景美第一家外科醫院。 老闆姓官,自彰化北上經營小生意,老闆表示以前來批貨的大都是傳統雜貨店(柑仔店),四五年級生如果想要回味小時候的玩具、零食、抽組等,年輕人想了解父執輩的童年生活的片段,小朋友想了解不同世代的玩意,可把握機會到該店逛逛。順泰玩具食品行已於2009年因該地即將進行都更重建,由車前路喬遷至羅斯福路六段453號。 2011年原本車前路雙號的一半道路的平房及二層樓建築拆除,都更改建33層高樓的「岳泰風範」改建,基地有往內延伸,原來停業的僑興戲院也整合在都更的基地中
第 2 頁,共 2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