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學

文山學

近年來,由於累積了「文山學」多學期的專題式課程經驗、環境與社區學程多年的做中學公民參與成果,加上核災、震災、石油與糧食自主危機、食物安全危機、高齡社會等等課題接踵而來,文山社大與社區共學社群組織意識到該是建構文山學、累積地方知識力量與擴大公民參與力量的時候了。

在社區大學的學習場域中,奠基在對於在地社會與文化的理解逐步發展地方學,將各地方特色串起屬於台灣本土的人文認識。這是「文山學」發展的理念。文山社大與社區共學社群組織明確地定義「文山學」必須包羅大文山區(亦即文山堡概念)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我們從過去學習,在現在行動,共同塑造美好的未來家園;這是我們建構文山學的積極意據此,我們透過「文山學資訊網」的設立,開展文山學資源的盤點,並且從盤點社區資源、社群資源開始,培育文山學人才,來集結打造未來家園的力量。短期目標在累積與未來家園有關的主題知識資料,包含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災難頻繁、高齡化、稅賦與產業調整、都市空間發展智慧、民情與生活智慧等。

透過靜態的展覽呈現及動態的親⼦互動,重塑⼤家對景美傳統市場的想像,並賦予它置於現代⽣活的新定位。讓原本不會出現的⼈出現,交換新的故事;讓疊合的⽣活體驗成為創造⼈情連帶的催化劑,對抗都市裡的冷漠疏離。
n時間:2017年5月4日(週四)晚上7:00至9:30 n地點:景美國中/多功能教室 n主持人:鄭秀娟/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校長 n引言人:張博鈞/文山社大微笑單車講師、台灣城市單車聯盟常務理事 n與談人:葉志宏/臺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科長 張朝雄/文山安全社區促進會道路交通安全組副組長、興邦里里長 夏明達/匈牙利布達佩斯單車人、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研究生 一、主題報告 n文山區友善慢行環境 (替代廊道及指標) 踏查/張博鈞 踏查時間:2017/04/27 踏查路線:起點-捷運動物園站,終點-捷運景美站(距離:約公里) 觀察重點:單車事故熱點及週邊道路環境;是否有通勤替代路線,以建構單車安全交通路網;單車道標線與各項指標設置是否清楚與友善 參考資料:(年度文山區交通事故分析報告;(年度台北市單車事故地圖http://)…
n時間:2017年5月3日(週三)晚上7:00至9:30 n地點:景美國中/多功能教室 n主持人:鄭秀娟/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校長 n引言人:劉柏宏/中華民國景觀協會榮譽理事長 胡如君/臺北市都市更新處經營科科長 一、主題規劃 文山區有景美溪、萬盛溪、瑠公圳及霧裡薛圳水道系統,水利優勢帶動了地區的發展,形成渡口商業文化,進而發展成今日的地景美商圈,快速都市化之下,昔日依山依水的生活方式不復見,本場論壇將引導民眾重新思考環境與人的生活關係,想像未來的生活場域,採用工作坊形式分組討論,就文史、環境、交通及產業面向分析,提出問題點及可解決方案參考,培力社區民眾社區營造的基本概念。 二、分組討論 n文史/桌長:邱螢輝、施佩吟 討論課題: 需彰顯水圳、溪圳的歷史文化。 萬盛溪水道已加蓋,需討論有無開蓋的意義。 地方歷史、鄉土教育與國教應該並行接軌。 發展景美老街、集應廟至仙跡岩一帶的巷弄文化。 對策:…
跟隨文山社大的文史專家周祥傳老師、生態專家黃世仁老師,一起按圖索驥,在景美尋找歷史和地理的遺跡,認識仙跡岩與景美溪交織出的豐富人文與生態!一起來說景美的故事!
跟隨文山社大的文史專家周祥傳老師、生態專家黃世仁老師,一起按圖索驥,在景美尋找歷史和地理的遺跡,認識仙跡岩與景美溪交織出的豐富人文與生態!一起來說景美的故事!
文山社區大學與明興社區發展協會於2012年春季班開始合辦濕地生態探索工作坊,邀請荒野保護協會的陳德鴻老師帶領志工與學員改善木柵公園萃湖的生態環境,擬訂階段性的保育策略。第一階段為建置生態浮島(artificial floating islands),於102年初及103年5月以竹筏為基底建置二座生態浮島,築起適宜野生動、植物棲息的環境,達到淨化水質的功用,並持續進行監測的工作。 運用竹竿搭建浮島的基底 依序鋪上椰纖毯與龜殼網 在基座上覆蓋泥土、泥炭苔並種植水生植物 將四片浮島基座組合成十字型、井字型 井字型的人工浮島全貌 社大學員於浮島上調查植物生長情形
木柵公園萃湖生態復育的第二階段是以人工的方式清除外來種動植物。自102年起由陳德鴻老師帶領社大師生與志工著涉水衣下水捕撈,或運用多種魚網捕捉狡猾的外來魚種(如泰國線鱧、吳郭魚等)。 學員們一齊固定漁網 下網 圍捕 統計捕捉到的魚種數量並分類 運用蜈蚣網圍捕外來魚種 收網
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文山水岸-景美溪大河願景】公共論壇紀錄 n 時間:2015年11 月4日(週三)晚7:00-9:30 n 地點:文山社區大學/景美校區 n 主題引言:蘇迪勒、杜鵑颱風讓雙北居民感受到氣候變遷帶來既淹水又停水的難題,也挑戰了城市治理者在改善水岸環境與水利設施的舊思維。本次文山水岸公共論壇的目的在檢視文山區水域空間永續性,本校亦於10月7日辦理焦點團體座談,形成規劃景美溪親水環境、探究都會區內污水分區處理、分區滯洪與貯水設施、強化舊河道水文意象自明性,以及民眾參與等各層面的執行策略,因此本論壇邀請公部門及民意代表、專家、里長及地方團體等共同討論,以城市空間生態化、生活與生態共存共榮的新思維,進一步討論以景美溪流域為軸帶的都會水環境發展願景。 n 主持人:鄭秀娟/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校長 n 引言人:劉柏宏/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 n 與談人:李慶鋒/台北市議員…
「我們的景美溪願景」焦點團體座談紀錄 n 座談日期:2015年10月07日(周三)晚上7:00-9:30 n 座談地點:景美國中第二會議室 n 座談主題引言:景美溪守護聯盟成立至今逾十五年,與文山區里長及居民共同守護景美溪的水質、安全及生態品質。而今在設計之都、iVoting、參與式預算等市民參與的世代裡,我們對景美溪的願景在生物多樣、水質乾淨、親水安全、環教推動等面向中,有什麼具體的期待與實踐方向? n 座談主持人: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校長鄭秀娟 n 主題演講講者:景觀學會理事長劉柏宏老師 n 焦點團體代表:萬和里吳祚榮里長 景東里高鳳謙里長 明興里鄢健民里長…
第 31 頁,共 4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