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學

文山學

近年來,由於累積了「文山學」多學期的專題式課程經驗、環境與社區學程多年的做中學公民參與成果,加上核災、震災、石油與糧食自主危機、食物安全危機、高齡社會等等課題接踵而來,文山社大與社區共學社群組織意識到該是建構文山學、累積地方知識力量與擴大公民參與力量的時候了。

在社區大學的學習場域中,奠基在對於在地社會與文化的理解逐步發展地方學,將各地方特色串起屬於台灣本土的人文認識。這是「文山學」發展的理念。文山社大與社區共學社群組織明確地定義「文山學」必須包羅大文山區(亦即文山堡概念)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我們從過去學習,在現在行動,共同塑造美好的未來家園;這是我們建構文山學的積極意據此,我們透過「文山學資訊網」的設立,開展文山學資源的盤點,並且從盤點社區資源、社群資源開始,培育文山學人才,來集結打造未來家園的力量。短期目標在累積與未來家園有關的主題知識資料,包含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災難頻繁、高齡化、稅賦與產業調整、都市空間發展智慧、民情與生活智慧等。

(圖一:編號1424刺桐老樹) 萬和公園的老樹 在景美萬隆街底的萬和公園,是一個帶狀公園,從古亭地政事務所前往北延伸至景美圖書館旁,中間以巷道切割,分成萬和一、二、三號公園。在萬和三號公園(溪洲街135巷9弄38號)內有五棵老刺桐樹,分布在一座涼亭方圓10公尺內,皆被台北市文化局列為被保護的老樹,每一棵刺銅前都有編號,並立牌說明。這五顆刺桐生長狀況非常健康,每一棵刺桐往上都有許多筆直的枝幹,其基本資料如下: 編號 數種 樹齡 樹高 樹胸圍 樹胸徑 1424 原生種刺桐 38年 17.8公尺 3.43公尺 1.09公尺…
(圖一:編號1407老榕樹) 景美國中的老樹 景美國中位於景中街27號,是文山區最早成立的國民中學(成立於1968年),校園內共有四棵受保護的老樹,被台北市文化局列為文化資產。 這四棵老樹都是榕樹,剛好成雙成對種植在校門口的兩側,栽種的時間都在景美國中設立時,都是原生種,推估樹齡已近50年。 在校門口右側,也就是在警衛室後方的停車場旁,有兩顆老榕樹。列管編號1407的榕樹(圖一),樹高18.6公尺、樹胸圍2.39公尺、樹直徑0.76公尺。 (圖二:編號1408老榕樹) 列管編號1408的榕樹(圖二),樹高17. 2公尺、樹胸圍3.0公尺、樹直徑0.96公尺。 在校門口左側校園內,也有兩顆老榕樹,附近原來還有人造水池,目前已不復見。列管編號1409的榕樹(圖三),樹高17公尺、樹胸圍3.06公尺、樹直徑0.97公尺。列管編號1410的榕樹(圖四),樹高15公尺、樹胸圍2.91公尺、樹直徑0.93公尺。在這兩顆老榕樹中間,有一座學校第一屆畢業生所贈送的銅鐘,名為警鐘(與景中同音),在校史室有一張老照片在此拍攝,由校長與學生共同留影,照片的背景可清楚看到山上的仙岩廟,以及仙跡岩的全景,視野遼闊,風景優美。 (圖三:編號1409老榕樹) (圖四:編號1410老榕樹) 另外在校園內川堂右側方孔子塑像旁,也有一棵頗為高大的老榕樹,但目前未列為受保護的老樹,筆者也將其照片列上供讀者觀賞(圖五),說不定不久之後,也被列為受保護的老樹喲﹗ (圖五:有老樹架式的老榕樹)
(圖一:編號1414茄苳老樹) 景美國小附近老樹 除了景美國小校園內有五棵受保護的老樹外,在學校附近也有三棵。有一棵茄苳老樹(圖一),在景文街110號,原來衛生所保健室的空地,就在景美國小校園圍牆邊,目前舊房舍已拆除,正準備興建住宅大樓,但此棵茄苳樹是屬受保護的老樹,不可任意剷除,故建商以予以保留,並將老樹的基本資料立牌說明。這棵茄苳樹姿態優美,列管編號為1414,是原生種,樹齡已近百年,樹高10公尺、樹胸圍2.5公尺、樹直徑0.8公尺,目前生長情況良好。 另外有一棵楓香老樹(圖二),樹址在羅斯福路六段336號,滬江高中前校園天文堂前,列管編號1437,屬原生種,樹齡已近50年,樹高17. 1公尺、樹胸圍2.6公尺、樹直徑0.83公尺。目前有植物共生,健康狀況良好。 還有一棵雀榕老樹,依文化局網站記載,樹址在羅斯福路六段469巷8號(在景美國小旁邊巷子),列管編號1438,屬原生種,樹齡已近70年,樹高10公尺、樹胸圍2.5公尺、樹直徑0.8公尺。但筆者遍尋不著,不知是否因興建大樓予以移除,有進一步訊息再與讀者分享。 (圖二:編號1437楓香老樹)
(圖一:編號1415的受保護金龜樹) 景美國小位於景文街108號,是文山區最早成立的學校(成立於1897年),校園內受保護的老樹,除了大家熟悉的兩棵金龜樹外,還有三棵楓香。 在舊操場旁邊的兩顆金龜樹,是景美國小建校時就種植了,樹齡已近一百二十年(約始於1890年) 。因兩顆金龜樹常相廝守,又被稱為夫妻樹;又由於樹齡老邁,於1999年施作支撐工程。列管編號1415的金龜樹(圖一),樹高13公尺、樹胸圍4.06公尺、樹直徑1.29公尺,這棵樹曾患有病蟲害,經樹醫生動手術醫治,補上人造樹皮,目前生長狀況良好。列管編號1416的金龜樹(圖二),樹高10.5公尺、樹胸圍5.12公尺、樹直徑1.63公尺,健康良好。這兩棵都屬外來種,樹姿態非常優美,是景美地區最年邁、最漂亮的老樹。 另外在新操場的游泳池大樓旁,有兩顆並列的受保護楓香老樹。列管編號1411的楓香(圖三),樹高18公尺、樹胸圍1.9公尺、樹直徑0.6公尺;列管編號1412的楓香(圖四),樹高16公尺、樹胸圍1.85公尺、樹直徑1.59公尺。 還有一棵楓香種植於景美國小校園最後方,靠近羅斯福路六段的圍牆邊,可由校門口右側沿著圍牆走到底列即可看到。列管編號1413的楓香(圖五),樹高21公尺、樹胸圍2.03公尺、樹直徑0.65公尺。 以上三棵楓香,都是原生種,樹齡都超過50年以上,推估應是同一時間種植的。 (圖二:編號1416的受保護金龜樹) (圖三:編號1411的受保護楓香老樹(前)) (圖四:編號1412的受保護楓香老樹(前)) (圖五:編號1413的受保護楓香老樹(前))
(這一窩共有五隻小燕子嗷嗷待哺) 景美的春燕 春天時分,在景美街頭,經常可看見燕子以很快的速度橫衝直撞,牠們是為了哺育在巢中嗷嗷待哺小燕子,而到處覓食,捕到小蟲之後,又火速的飛回巢中餵食。 版主在分類文章《十五分庄的溪流》中的「萬盛溪舊溪床的春燕」一文中,曾描述在興隆路二段220巷一帶有許多燕子築泥土巢的原因及分布說明,本文特別將版主以單眼數位相機,在220巷興隆理髮廳的屋簷,捕捉到燕子餵食的過程,分享給各位讀者,有空也建議各位近距離觀察燕子的成長過程,相當有趣。 (燕爸燕媽捕捉到小蟲火速飛回燕巢) (啣著小蟲,到底要餵那一隻呢?) (就餵這一隻吧!) (把小蟲直接塞到小燕子的肚裡去) (終於可以把翅膀放下來,小歇一下) (有五隻小燕子要餵食,又得快速覓食去) (小燕子忍耐一下,燕爸燕媽很快就覓食回來了)
萬盛溪舊溪床旁的春燕 每年春天,有許多燕子也會飛來景美地區築巢﹑下蛋﹑孵化﹑養育﹑習飛,完成繁衍後代的使命;特別是在興隆路二段220巷頭(原來的溪道),短短100公尺的街道兩側屋簷下,就有好幾個燕子的巢窩。有些店家,會在屋簷下釘上一支方形木條,便利燕子築巢,他們相信,若燕子在店家門口築巢,會帶來好運。 燕子的巢窩,是以泥土堆砌而成,並在內部底部舖上乾草,使生活環境更舒適。待小燕子慢慢成長,學會站立,當牠們要排泄時,會站在巢窩上肛門朝外,將糞便排放在地下,而不直接排放在巢內;因此,燕巢下的地上都有燕子的糞便,店家都要定時沖洗,以保環境衛生。 燕爸爸與燕媽媽最是辛苦,在燕子未能學會飛行自覓時前,要不斷尋覓小蟲,餵飽飢腸轆轆的小燕子,小燕子只要聽到靠近燕巢的飛翔聲,就馬上張大嘴巴大聲叫喊,以爭取燕爸燕媽的憐愛,優先餵食;只見燕爸燕媽不斷穿梭,從外頭覓食回巢,餵飽嗷嗷待哺的小燕子,每次覓食回巢停留數秒之後,又火速離開覓食,一直到天黑才回巢團聚。 待小燕子羽翼漸豐,燕爸燕媽會找來同伴示範教學,教導小燕子學習飛行,小燕子會在巢窩附近練習短距離飛行;小燕子學會飛行後,就不睡在巢窩中,而停在巢窩附近屋簷下的電線或鐵線上睡覺。等待小燕子可長途飛行,牠們就啟程飛行至異地過冬,待隔年春天再飛回築巢,繼續完成繁衍後代的生命意義。 在景美地區許多地方皆可看到燕子的蹤跡,而在筆者住家附近的興隆路二段220巷上,單號邊的15號(興隆理髮廳) ﹑23號(炒手麵食店) ﹑25號(宮記商店) ,雙號邊的2號(汽車修護廠) ﹑8號(玉集商店) ﹑10號(國際心算)等店家的屋簷下,皆可看見燕子的泥巢。 興隆路二段220巷特別寬敞,馬路兩側直向停車後,仍可雙向通行。原來此巷是小溪的溪道,在景美在未開發前是一三面環山的谷地,有溪流貫穿其中,此條小溪是由現今辛亥路而來,溪流經福華加油站旁的興隆路二段244巷,右轉220巷31弄,再右轉220巷左向汽車修護場旁的小巷流出,再沿興隆路二段流至國防部軍法司左行繞道,最後流入新店溪。
臺北的孟冬,風輕雲起冬陽斜照,東北季風輕觸著二格山巒,也觸動了植物的花青素、葉黃素,準備以休眠來渡過這一季冬。不耐素顏的青楓、山漆樹把握住最後的時間,換上繽紛的彩裝,綴點二格山容一叢叢紅裡來、一落落黃裡去,當峰面再次過境時,也吹零了落葉,舖滿繽紛山徑,牽動有情人兒也逆風踏葉而來。 當東北季風由微而強,只有生命力極強的大頭茶,以革質化的厚葉片對抗冷颯的寒風,在最惡劣的寒冬中,依然綻放出銀色的花容,撐滿枝梢,在食物最貧乏的冬季,提供來不及冬眠的昆蟲們杯水花蜜,以渡過嚴冬。 大頭茶(Gordonia axillaris)屬茶科大喬木,幹通直。單葉互生,革質,常簇生枝端,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先端圓或鈍。花頂出,萼5片,宿存,花冠白色,雄蕊多數。蒴果長卵形,種子扁平有翅。
臺灣藍鵲,是北臺灣山區活躍的鳥類。大文山地區大面積的森林環境,常能見到牠們成群飛舞而過。而石碇一帶的森林覆蓋完整,在繁殖期更是容易發現在林子理築巢育雛的藍鵲家庭。今年6月份,就曾在石碇路旁的樹林上發現過幾個藍鵲巢,為了擔心影響到親鳥的孵蛋、育雛工作,當時僅僅拍了幾張照片作個記錄便匆匆離開。2個多月後再度造訪,卻早已「鳥去巢空」。 既然「幼雛已隨親鳥去,此地空餘藍鵲巢」,難得來上一趟,就在附近的產業道路來個「自然散步」好了。這條山路平時經過的人車不多,假日也只有零星地單車騎士與當地居民進出的車輛來往,加上有完整的森林與乾淨的溪溝,因此夏日蜻蜓、蝴蝶等的狀況也不錯。3次造訪,共記錄了不少種類的蜻蜓與蝴蝶: 這隻雙尾蝶是這裡給我的第一個驚喜,當6月底剛發現藍鵲巢時,牠彷彿是為了轉移我的目光般在我眼前來回飛繞,最後就停在牠最愛的食物--「排遺」上,「大啖美食」。而當我的注意力剛因為雙尾蝶的「驚」艷而由鳥轉移到蝴蝶的身上時,大琉璃紋鳳蝶與玉帶鳳蝶隨著雙尾蝶的消逝而接續出場,在路旁盛開的大花鬼針上「訪花尋蜜」。 追尋著鳳蝶的腳步沿路向上,臺灣三線蝶、琉球三線蝶、單帶蛺蝶雌蝶陸續出現。外型相近的牠們,似乎在測是我們的觀察力,在相似的身形中找出彼此外型與行為上的差異。 除了三線蝶外,石墻蝶、單帶蛺蝶、紫蛇目蝶、、黑端豹斑蝶、紅星斑蛺蝶等,都愛在一陣激動的飛舞後,找尋喜愛的地點停棲,或許曬曬和煦的太陽,或許吸食地面的汁液,更或許吊掛在最愛的大花咸豐草上,恣意吸食花蜜。 雖然來往的車輛不多,不過還是難以避免道路致死的「事故」發生。一隻攀木蜥蜴媽媽,還來不及產下今年的卵,便成了車下亡魂。破散在地上的蛋汁,卻成了臺灣單帶蛺蝶的美食。 路旁的山坡上有一片澤蘭開花,自然也少不了它最忠實的愛好者:青斑蝶與紫斑蝶。而琉球青斑與端紫斑蝶更是其中的常客。 路旁才被除過草不到1個月卻又馬上欣欣向榮的大花咸豐草,裡頭躲了許多動作敏捷又體型嬌小的灰蝶與弄蝶。紅邊黃小灰蝶停棲時斬露出翅膀腹面的鮮黃亮麗,狹翅弄蝶後翅上鑲著黑邊的白點是牠的註冊商標,相貌神似的竹紅弄蝶與埔里紅弄蝶不時追逐著身旁飛過的其他昆蟲。玉帶弄蝶則愛展開雙翅享受日光浴,而一旁似乎還沒完全醒來的黑星弄蝶,則被我相機的閃光燈給嚇了起來,另外找處不被打擾的地方繼續打盹去囉! 路旁乾淨的溪溝與山坡上完整的森林,是許多蜻蛉目昆蟲喜愛的環鏡,而短腹幽蟌更是溪流環境最有代表性的物種。 總覺得藍色的蜻蜓外貌均極為相似,每次拍照回來都要花好多的時間與圖鑑比對再三,鼎脈蜻蜓是裡頭比較容易認出的種類,而扶桑蜻蜓、金黃蜻蜓及呂宋蜻蜓,就需要好好地比較一番啦!   除了蝴蝶與蜻蛉,寬腹螳螂、麗紋石龍子、黃口攀蜥也與我們在這條路上相遇。麗紋石龍子正準備爬出草叢曬曬太陽,卻不小心驚擾到一旁的寬腹螳螂,螳螂本能的舉起前肢的鐮刀腳,似乎準備與來犯的敵人一較高下。 垂掉在蜘蛛絲上的黃口攀蜥幼蜥並非網子的主人-人面蜘蛛的食物。誤闖蜘蛛網不但破壞了人面蜘蛛辛苦打造的陷阱,也讓自己懸吊在半空中動彈不得。將他從蜘蛛絲上解下,似乎受困了好一陣子的小蜥蜴便迫不及待地開始捕食路過的螞蟻,看來大概餓了很久了吧! 黃口攀蜥 自然散步中所觀察到的物種無法一一用影像記錄下來,3次的造訪還有以下的遺珠尚未捕捉到牠們美麗的身影:臺灣粉蝶、水清粉蝶、大鳳蝶、流星蛺蝶、琉璃波紋小灰蝶、臺灣雙尾燕蝶、恆春小灰蝶、琉璃蛺蝶、姬小紋青斑蝶等,以及我仍然不熟悉的多種弄蝶。看來,還是得趁著天氣轉涼前,多找時間來走走囉!…
樹木是這個城市的綠色居民,努力的淨化空氣、涵養水土、提供優良的覺景觀,默默維持著城市的自淨功能。臺北市文化局為促進民眾對於臺北市綠色資源的了解與重視,進而激發保護之意識,於民國89年起推動「臺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之立法工作,,本條例於民國92年4月18日由臺北市議審議通過,做為保護大臺北地區具保存價值之樹木及其生長環境,維護都市綠色景觀資源,健全都市自然生態文化的依據。此條例明訂臺北市政府應對具保存價值之樹木進行調查,建制為臺北市「綠色資源檔案」,資為今後追蹤保護,厚植臺北市綠色資源,共同打造全民生態城。依據『臺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定義臺北市受保護樹木之標準為: 一、樹胸高直徑0.八公尺以上者。(樹胸高直徑係指離地一.三公尺所量測之樹木直徑)二、樹胸圍二.五公尺以上者。(樹胸圍係指離地一.三公尺所量測之樹木周圍)三、樹高十五公尺以上者。四、樹齡五十年以上者。五、珍稀或具生態、生物、地理及區域人文歷史、文化代表性之樹木,包括群體樹林、綠籬、蔓藤等,並經主管機關認定者。 依臺北市樹木保護的標準下,景美地區目前共有34棵受保護的樹木,如下表所示。 編號 樹種 所在位置 1329 苦楝 三福街12號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一區養護工程處景美工務段 1330 榕 三福街12號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一區養護工程處景美工務段 1331 榕 三福街12號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一區養護工程處景美工務段…
本篇文章是世新大學高階新聞寫作班陳韋婷同學的作業,文章出自 www.jschool.nccu.edu.tw/mpsuen/undergraduate-advance 對過去生活在景美溪的歷史有深入的報導,與關心景美溪的朋友分享之。 走過歷史‧生活在景美溪 文/陳韋婷 景美溪蜿蜒在文山地群山間,攤開地圖,沿溪東向而上,是先民拓墾的足跡;西向順流而下,曾是風帆片片通往大稻埕、淡水貿易的繁忙航道。居民則引溪水、鑿水圳灌溉土地,家園與溪流密不可分。 今天的景美溪雖被長長的堤防所隔,但我們仍能跨越這道隔閡,漫步在河堤旁,遙想先民與景美溪一同生活的情景。 對外商貿的唯一航道 踏上通往木柵政治大學的道南橋,景美溪靜靜地在橋下流動,它看來與一般溪流無異,但它曾經是文山對外唯一的交通路線、農人的經濟命脈,更是先民日常生活經驗裡不可或缺的一環。 景美溪曾一肩扛起文山對外的交通重任,不是從運輸「貨物」,而是從載運「人」而起。 大約雍正年間,福建安溪的先民乘船順著新店溪而上,碰到支流交會口,一批人繼續沿新店溪主流向上,而另一批轉入景美溪。木柵文史工作室總幹事許哲豪指著地圖解說。景美溪領著先民尋覓屬於自己的樂土,他們順著溪流,找到一片可拓墾的地方便落腳生根,因此,聚落即沿著河道,由下游漸往上游發展。 清代即貿易繁忙的溪仔口河港(現台灣師範大學分部後),在日治時期(約民國前二年)因泥沙淤積而日漸沒落,而後,來往船隻遂改停泊至上游的梘尾渡船頭(現世新大學旁、景美街口);梘尾渡船頭原只是景美溪兩岸往來的停靠站,因港闊水深,且已有市集,因此取而代之,成為商船停泊的地方、物資豐富的貨物集散地;直至民國十六、十七年梘尾、深坑仍可見船隻載貨往來。 風帆雲集繁榮了景美 「以前攏嘛是嗙伯仔船(帆船),」現年七十八歲的高樹榖提高音量說,順風時往來景美和大稻埕約莫四十分鐘;逆風時,船夫即拿著長竿撐船前進,要花上一個半鐘頭。 高樹榖的父親在景美街開設一間鐘錶行,父親過世後,他繼承鐘錶行繼續營運,迄今已有百年歷史;這間店沒有店名、沒有招牌,祇有一張與國小書桌同寬的工作桌,以及一張木製的長板凳,供客人休憩、聊天;牆上則零落地掛著幾個古董鐘。…
在仙跡岩的步道附近,常常會不經意發現一些有趣有歷史的景物,就當做是登山賞景之外的小小驚喜吧!姑且稱為仙跡岩拾遺. 一、石獅祕境(凌雲路上) 二、岩石彩繪 三、日式路燈(民國40年立) 四、圖書館苦讀浮雕彩繪 五、人頭結核 六、佛字雕刻 七、樹吃鐵牌 八、高家恩德塔 九、嘉慶古墓(1810年)
仙跡岩舊八景 一、長壽梯:拾階而上長命百歲 二、登仙坡:如臨仙境神化昇天 三、凌雲路:濃蔭密佈超俗脫塵 四、明遠台:登高遠眺盡覽美景 五、消遙嶺:登嶺四顧物我兩忘 六、御風亭:遮陽避雨小憩暢敘 七、根抱石:根抱巨石懸而不墜 八、仙跡岩:仙人足跡傳為美談
第 39 頁,共 4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