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3

瑠公圳由景美街改道景文街

1907年(日治明治41年)日本政府實施公共埤圳瑠公圳組合,將霧裡薛圳與上埤併入瑠公圳組合中,並開始投入大量經費整治瑠公圳。原來木梘(水橋)效率不佳,且須經常拆卸及維修,於是日本政府在1908年(明治41年)建造全台第一座鋼筋水泥橋取代原來的輸水木梘,並將瑠公圳取直,由景美街局部改走景文街,再於車前路前方接原來景美街的圳路直行至公館。

    瑠公圳位從景美街局部改道景文街的原因有四:

    (一)灌溉用水不能停止供應,原來輸水的木梘沒有替代設備,所以必須另外擇地興建輸水橋樑工程。

    (二)原走景美街的圳道,到下街偏左轉入景美集應廟前方直行流向公館,把圳道拉直是有其必要性。

    (三)景美老街人口密集、商業繁忙,在水圳兩邊僅供人員通行的 騎樓,而將景美老街的水圳轉變成一般道路道路勢在必行。

    (四)景美新店往來頻繁,亟需有一座聯繫兩方的陸運交通橋樑,以供人車通行,取代在景美溪的擺渡。

     基於以上四原因,就從原本在新店快樂旅社東側往景美街的圳道,改行快樂旅社的 西側,並新建水陸兩用的全台灣第一座鋼筋水泥橋 (瑠公橋--下方箱涵通水,上方橋面供人車通行),圳道則改行景文街,但至車前路前方50公尺流入景美街西側,在集應廟北方在街上原來景美街的 就圳道直行往公館。

 

閱讀 1359 次數

內部討論

留下評論

請登入後再發表評論

民眾意見

請填寫您對文章的觀點或是提出修改內容意見,我們會同老師討修正觀點及内容補遗

Drag and drop files here or Browse
劉宗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