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3

瑠公圳1907年後的圳道

瑠公圳的圳道水路分布,到了日治時期有了重大的轉變,1901年(日治明治34年)實施公共埤圳政策,將私人產權經營的水圳,開始以政府公權力介入來管理水圳。但有些水圳重疊、灌溉效率不佳,於是在1907年(日治明治40年)再實施公共埤圳組合,開始進行水圳整併,其中最早將瑠公圳、霧裡薛圳與上埤等三圳埤,規劃合併組成「公共埤圳瑠公圳組合」。

    在景美地區,由景美溪取水灌溉台北盆地西區農田的 霧裡薛圳被整併後,公館以南的主幹線就被廢除,原來圳道被填平為道路,而公館以北的霧裡薛圳系統則被併入瑠公圳水利組合的第二幹線。

    之後陸續併入台北盆地各地的灌溉埤塘,改為「瑠公水利組合」,而依1939年瑠公水利組合區域圖其圳道幹線及支線分布如下:

(一)幹線、第一幹線、第二幹線。

(二)支線十二條(興福支線、第一霧裡薛支線、第二霧裡薛支線、第三霧裡薛支線、林口支線、大安支線、東支線、西支線、西新庄子支線、牛埔支線、五份埔支線、舊里族支線)。

 

閱讀 305 次數

內部討論

留下評論

請登入後再發表評論

民眾意見

請填寫您對文章的觀點或是提出修改內容意見,我們會同老師討修正觀點及内容補遗

Drag and drop files here or Browse
劉宗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