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裡薛圳除了又稱內湖陂外,還被稱做周七股圳,而為何會被稱為周七股圳?據說與興建水圳過程中資金籌措有關。
相傳霧裡薛圳在1724年就由佃戶們商議並開始興建,但是在建築的過程中,遇到資金不足而停頓,之後經由向十五分庄挖仔內(今萬盛街一帶)的十位周姓人士,募集了七股資金,才得以繼續興建,水圳因此有周七股圳之名。
從1904年台灣堡圖上,在蟾蜍山(內埔山)南麓萬盛庄內有一「控仔內的 」聚落,實為「挖仔內」的 錯誤標示,因該地正位於瑠公圳沿著蟾蜍山南麓大轉彎的內側,在轉彎的內側故名「挖仔內」。此地正是集資興建霧裡薛圳的 周姓家族的聚落,也是周七股圳的源頭。
霧裡薛圳又稱內湖陂,這二個名稱均是因水圳取水源於景美溪而來,而其又被稱周七股圳,則是來自當時興建過程中的一段重大的產權移轉,水圳的名稱蘊含了典故,值得繼續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