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淡水廳志卷三》241記載:內湖陂又名霧裡薛圳,在拳山堡,距廳北一百餘里。莊民所置。其水由內湖溝仔口、鯉魚山腳築陂鑿穿石門過梘尾街、後溪仔口、公館街後通流,灌溉大加蠟西畔古亭倉、陂仔腳、三板橋、大灣莊、下陂頭及艋舺街一帶等田七百餘甲,至雙連陂為界。 由此推論霧裡薛圳可能的舊圳道如下: 1.景美溪堤防邊和興路26巷11弄小巷往北 2.清溪翠堤社區中庭(和興路6巷2-16號) 3.埤腹抽水站圍牆內往北 4.木柵路一段(世新大學前方) 5.木柵路與景興路交口(舊稱石門,乃霧裡薛圳鑿穿山岩通水而得名) 6.景後街→景華街52巷(景美國中東側) 7.穿過景華公園和景興國中 8.景興路42巷4弄→三福街74巷 9.景隆街36巷 10.穿越萬有1號公園 11.興隆路一段184巷4弄→景明街14巷→興隆路一段70巷9弄 12.於興隆路一段70巷與瑠公圳交會 13.穿過武功國小…
「街」以前是街廓的概念,日治時期也是行政單位,與庄相同等級,首長稱街庄長。 梘尾街在清朝道光年間已形成,是渡口前的商店街,日治時期把梘尾街改名為景尾街,初期設文山堡辨務所於景尾街,是文山堡的行政中心。景尾街是街廓的區域,因此現在的景美街在景文街與景後街就有橫的街道叫景美街,直的街道也叫景美街的特殊現象。戰後在還沒有道路名稱前,景美街的住址就以頂街屬景南里(日治時期的頂街保),下街屬景行里(日治時期的下街保),直接以在里內設門牌號碼;後來房屋愈來愈密集道路愈來多,於是開始以街道來命名並設立門牌號碼。因景美街是老街區域,於是景美街1號與2號差距甚遠,直的景美街從景華街開始,景美街1號就接近景華街;而進興宮前面的街道是第一條橫的景美街,景美街2號就在橫的景美街上(近景文街)。 對不熟悉的尋路人若要找景美街2號,應該是很難找到,在此地送信的 新郵差,開始應該也會很辛苦。
歷經1990年代景美商業營運的高峰,2000年代逐漸走下坡,營運空間一直沒有改善的景美夜市生意大不如前,放映首輪片的巨星影城於2005年結束營業、漢神百貨於2006年結束營業、僑興戲院於2007年結束營運,景美商圈人潮衰退。此時在捷運萬芳醫院站帶來轉運人潮、萬芳醫院營運帶動商機、加上附近學校多,萬芳醫院商圈商業活力後來居上。原景美商圈漢神百貨原址,經重新招商後,2013年由瀚星百貨重新開幕,經營內容幾經調整,現走日系風格的服飾及餐飲路線,生意較有起色,也吸引景美街商圈第一家星巴克咖啡進駐,希冀此商圈能恢復往日榮景。 這段期間房地產景氣扶搖直上,也帶動建商合建案及都市更新案加速進行,已完工多案住宅大樓。最令人矚目的是2015年在車前路的建案「岳泰風範」完工,是景美地一棟33層鋼骨大樓。另外在景興路與景美老街之間,原來是平房為主體的基地,也都更成27層鋼骨大樓,在屬於第三種商業用地加上都更及各種獎勵容積下,在不大的基地建成超高大樓,形成旱地拔蔥的景觀,對景美老街的天際線帶來巨大的衝擊。景美集應廟後方空地興建社區文化會館2019完工,廟埕前戲台2020年初拆除,為打開廟埕的重要進展。 在公有地的開發,規劃多時的景隆街萬隆變電所地下化最引人注目,終於在2009年在北側基地興建地下6層、地上15層的大樓,施工期長達10年,在2019年完成主體工程,大樓地下3-6層為部分變電設備地下化的空間,但因附近居民抗議訴求原地地下化,變電所地下化仍未有進展。公有地開發最值得關注的是羅斯福路六段142巷財政園區的基地,經多次地上權招標,於2013年由華固建設取得70年地上權開發,並提供財政部的辨公大樓,住商建築於2016年起完工入住,財政部也於2018年9月遷入新建的辦公大樓,大樓前方為開放空間綠地,寬敞的林蔭大道、綠地上的公共藝術令人賞心悅目,是改變地方的重要公有基地開發,財政部辦公人潮也帶動周邊商業活動,是公有地開發成功的案例。另外在興隆路二段原國防部軍法司的萬隆東營區,也已搬遷,舊建築已拆除,基地開放為臨時公園,基地為社福用地,未來規劃為多用途的社福大樓。 2000年至2020年景美地景重要變遷如下: 1.2003年興隆路一段台北花木批發市場完工 2.2006年漢神百貨結束營業 3.2007年原義芳化工廠部分用地開發為景美運動公園完工,僑興戲院謝幕 4.2009年景文街106巷景美夜市第二橫街開通,萬隆台電大樓開工,景美舊橋拆除重建。 5.2010年景美橋重建完工 6.2011年景美往木柵河濱公園自行車專用道完工 7.2013年財政園區基地70年地上權與華固建設簽約,瀚星百貨開幕。 8.2015年車前路舊建築蓋建為33層鋼骨大樓完工 9.2016年財政園區大樓群完工 10.2019年財政園區財政部辦公大樓啟用,萬隆變電所北側大樓、景美集應廟社區文化會館、景美街都更案天際大樓主體建築完工。 11.2020年景美集應廟廟埕戲台拆除…
1960年以前的景美,歷經清治後期的台北府淡水縣拳山堡、台北府淡水縣文山堡;日治時期的台北縣文山堡景尾辨務所、深坑廳景尾支廳、台北廳新店支廳、台北州文山郡深坑庄;國民政府初期的台北縣文山區深坑鄉、台北縣深坑鄉;直到1950年由深坑鄉重劃分治設台北縣景美鎮,才有地方自治的主體性。 在此期間是以農業為主體及山區開採煤礦的社會型態,其重要的地景變遷為: 1.1740年左右(清乾隆初年)先民自溪仔口開始開發景美,周氏家族開發霧裡薛圳自景美溪引水,經景後街往北,灌溉台北西區農田。 2.1761(清乾隆26)年郭錫瑠在景美溪上架設木梘水橋,瑠公圳經由新店經景美街往北,於公館蟾蜍山下往東,灌溉台北東區農田。景美在木梘的尾端,產生「梘尾」的地名,是景美地名的根源。 3.1800年左右(清嘉慶道光年間)渡口往前移至「梘尾街」前,景美街開始形成街肆。 4.1831(清道光11)年建立萬慶巖清水祖師廟 5.1860(清咸豐10)年景美集應廟在竹圍仔內(金景美國小南側操場)建廟,1867(清同治6)年遷移至景美街現址。 6.1897(日明治30)年基隆國語傳習所景尾分教場設立,為景美國小前身,1898年改隸台北國語傳習所,同年9月成立景尾公學校。 7.1899(日明治41)年為設深坑廳交通之便,開鑿由景美至深坑的道路。 8.1908(日明治41)年日本政府興建瑠公橋(全台灣第一座鋼筋水泥橋),橋下有箱涵輸水取代木梘,橋面則可供人車通行,圳道局部改行景文街,景美霧裡薛圳被整併至瑠公圳;南門通往新店的台車(輕便車)也在1908年完工通車。 9.1909(日明治42)年填平廢棄圳道的景美街為道路,並擴寬修平往木柵的道路。 10.1919(日大正8)年鋪設景美往木柵、深坑、石碇的輕便車軌道。 11.1921(日大正8)年萬華至新店的萬新鐵路通車,景美地區先設十五分站及景尾站,後增設製罈會設前站;興建往十五分庄內的輕便車運出煤礦。 12.1926(日昭和元)年文山郡大新自動車經營景美與木柵間之路線(先於大正年間經營新店至大稻埕路);此年也整治興福庄造成夏旱秋潦的萬盛溪。 13.1927(日昭和2)年設立台北製罈會社…
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灣及積極在台灣發展工業,景美鎮離台北市近,又有萬新鐵路的火車運輸,成為工廠設置的理想地點,當時也有多處政府單位及眷村遷入此區,從1950年代開始,到1970年代達到高峰,1960-1980年間景美地區由農業生活、轉為工廠設立,再形成為住宅區域,地景有重大改變,主因是1968年台北縣景美鎮併入台北市的景美區。 此期間在羅斯福路五六段兩側工廠林立,許多知名企業皆在景美設廠,如玉兔文具、龍口粉絲、蜜斯佛陀公司、榮民製藥等;公務機關台北製罈會社改為台灣省公賣局製瓶工廠、公路局的養護工程處、國防部軍法局、台灣省政府公共工程局及瀝青拌合場等皆已在此區設立。許多國民教育以外學校也在1960年代在景美鎮時期設校,如靜心中小學、台灣警察專科學校、中國市政專校(中國科技大學前身)等。 隨著1968年台北縣景美鎮併入台北市景美區,景美區在台北市都市計畫中規劃為住宅區,工廠停止設立,原在景美設立的工廠也逐漸搬遷;搬遷後的 土地大都被規劃為住宅使用,少數規劃為公園及市場用地。農地除了變更為住商用地,也有規劃為公園及學校用地。第一批集合住宅的農地開發,是在1966年在景美國中後方的光華新村,為連棟的四層樓公寓,帶來重要改變。 在1960至1980年重要道路開通,改善景美聯外交通,其改變如下: 1.1963年瑠公橋因易造成淹水而拆除 2.1963年景美下溪洲由公館到溪仔口興建堤防,減緩與河爭地的水患發生頻率,上方可為車行便道。 3.1964年接羅斯褔路五段的興隆路一段開通 4.1965年萬新鐵路拆除,羅斯福路五段六段拓寬,並興建北新橋接新店北新路。 5.1968年景文街瑠公圳圳道加蓋,成為景文街的東半側。 6.1972年辛亥隧道開通,開闢辛亥路四段接興隆路。 7.1974年由興隆路一段接景文街、羅斯福路的景興路開通;此年木柵路到木新路的興隆路也開通。 8.1977年蟾蜍山因大雨崩坍,借機拓寬羅斯福路五段六段為36米道路。 9.1978年懷恩隧道開通,開闢辛亥路五段及六段接木柵路,中港路改名為辛亥路七段。
1980年至2000年是景美地區現代化的期間,工廠全部遷出、景美堤防完成、建築往高樓發展、大型公園的闢建、金融機構的設點、量販店的經營、百貨公司設立、連鎖商店開店、教學醫院開業、捷運開始營運,景美由工業廠區蛻變為住宅消費區。 景美建築往高大樓發展,開始於1978年完工的景文街瑞興大樓(一樓為台北富邦銀行)及1979年完工的民生市場大樓(景行公園對面),之後空地、工廠搬遷或2樓以下建築改建就開始以大樓為主體,在1980-2000年達到大樓住宅的高峰。 消費娛樂從1950年代在景美集應廟後方的景美戲院開始,1970年代的僑興戲院,1980年代羅斯福路六段太陽廣場的佳佳戲院、來來戲院;1990年愛買量販店在景美民生市場大樓設立第一家分店,二樓也有麥當勞進駐;1997年的漢神百貨開業及巨星影城的營運,更是帶來景美商業活動的高峰。 1980年至2000年景美重要地景改變如下: 1.1982年景興路後段開通接木柵路,木柵路拓寬,萬芳路開通連結興隆路與木柵路,這是景美地區道路建設的最後工程。 2.1982年景美溪木柵至景美的200年堤防工程完工,徹底解決此區段易淹水的民生問題。 3.1985年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中心進駐公賣局製瓶工廠 4.1990年愛買量販店第一家分店進駐景美 5.1991年水源快速道路兼堤防完工通車 6.1996年捷運木柵線通車 7.1997年景華公園闢建完工 8.1997年景中街漢神百貨開幕 9.1997年市立萬芳醫院委託台北醫學大學經營正式營運 10.1999年捷運新店線通車
景美地區未來20年存在改變的利基,主要的機會是幾處大面積的公有土地,未來開發時若善加規劃符合區域發展的需求,將為景美來新的面貌。而已經存在的歷史紋理也須妥善規劃,讓地方文化可以永遠流傳。 未來20年可以想像的改變,分幾個面向說明: 交通方面 (一)捷運環狀線的完工 從新店大坪林往木柵動物園的捷運環狀線,中間設有溝子口、馬明潭、文山行政中心、政治大學等站,為文山區木柵帶來便捷的交通。 (二)景文街混亂交通改善 目前景文街未設有全線行人道專用道,景文街的騎樓因建築年代不同無法全部依法強制開放,加上各戶騎樓高低落差大,以致無法提供行人安全通道,行人必須行走在車道上與汽機車爭道,險象環生。未來道路應重新規劃,以人本交通為考量,優先畫設行人專用道,縮減汽機車寬度,以解決長久以來景文街的交通亂象。公館汀州路、士林文林路、淡水中正路都是成功改善案例,可供參考。 (三)改善山水串連的行人空間 目前連結景美山與景美溪的幾條橫向道路人行道,大都只景1米或1.5米寬,加上路燈及電線桿設置,行人行走空間相當狹窄。未來道路應重新配置,增加人行道寬度到2米,配合電線桿地下化,還給行人友善的路權,也讓山水容易串聯,展現景美地景的特色。 文化方面 (一)景美集應廟古蹟保存區的整頓 目前景美集應廟已將廟埕戲台拆除,廟埕廣場空間已大致清空,未來將在景文街設置山門,由捷運景美站1號出口即可看見優美的市定古蹟;其周邊臨第一橫街進興宮兩側都已規畫為古蹟保存區,目前仍是臨時搭建的攤位,未落實保存區的政策。未來由捷運1號出口到景美集應廟的廟埕廣場,應整體規劃為廟埕文化廣場空間,將來許多文化活動可在此廣場舉行,成為進入景美市集的門面,帶動景美街風華再現的契機。 (二)景美老街再造 景美老街原是瑠公圳的圳道,目前是商業區的既定道路(並非都市計畫道路),由公有市場延伸出來的早市、夜市與店家所組成的商業街,環境衛生、街道市容30年來如一日,未見任何改變,在評比上經常是最後一名的常客。如何規範景美老街都市更新建築樣貌、如何處理多數沿街擺設的非法攤位、如何能保留老街的記憶及提供友善的購物環境,為未來重要的課題。 (三)保留瑠公圳沿線的文化路徑 …
 景美街以前是瑠公圳最早的圳道,1908年(日治明治41)圳道局部移至景文街後,1909年(日治明治42)才將景美街後半段(近景美溪)原圳道空溝填平成道路,其產權屬於政府機關的公有地,後來在都市計畫規劃中,景美街並不是計畫中的道路。 從臺北市都市發展局網站上的土地使用分區圖來看,在景文街與景興路、景後街之間的景美街兩側,土地分區使用皆是高密度開發的第三種商業區,而景美街這條古街的道路是被涵蓋在在土地開發的規劃中(圖中紅色區塊中虛線所示),按照都市計畫的土地使用上這條道路是不存在的。 而在這高密度開發的第三種商業區的地目,未來將是超高層大樓林立的街區,在2019年完工的「天際」住宅大樓已如旱地拔蔥的矗立在景美街與景後街之間,對周邊都市景觀造成視覺上的極大的衝擊。未來景美街的命運會如何呢?這條文山地區最古老的街區未來是否真如都市計畫使用分區來進行,事關文化的斷鍊及歷史的毀滅,必須有遠見來面對,對後代子孫的生活歷史負責任!
 1970年至1980年間在景美地區的工廠陸續搬遷,至1980年後只剩下幾間工廠待遷及公營機構: 1.義芳化工廠(景豐街底) 2.榮民製藥廠(興隆路二段220巷-224巷間) 3.榮民衛材廠(興隆路二段301巷) 4.東進造漆廠(景福街54巷入左側) 5.蜜斯佛陀公司(羅斯福路五段218巷38弄) 6.菸酒公賣局製瓶工廠 7.國防部軍法局(興隆路二段88號) 8.台灣電力公司萬隆變電所(景隆街) 9.中華電信(景美街1號、景華街口) 10.公路總局第一區工程處景美工務段 11.台北市新工處工程隊及營建署之機關(原瀝青拌合場) 到1990年代工廠全數遷出,只剩下六處公營機構土地待利用: 1.國防部軍法司(興隆路二段88號,現已遷出改為社福預定地) 2.台灣電力公司萬隆變電所(景隆街北側地下化工程進行中)…
 在日治時期,景美地區唯一的工廠是在羅斯福路六段142巷的台北製醰會社(二戰後為公賣局製瓶廠),再加上在景隆街的台北變電所的公營機構之外,其 餘大面積土地為農田及住宅為主。 在台北縣景美鎮的年代(1940-1967),是公司登記在台北市其製造工廠設置的重要地方,以及公營機構設置的地點。盤點過去在景美設廠的公司及公營機構分列如下: (一)羅斯福路東側(由北而南) 1.台灣中國生化製藥廠(羅斯福路五段97巷北側) 2.義芳化工廠(景豐街底) 3.榮民製藥廠(興隆路二段220巷-224巷間) 4.榮民衛材廠(興隆路二段301巷內) 5.國防部軍法局(興隆路二段88號) 6.台灣電力公司萬隆變電所和國際實驗工廠(景隆街) 7.玉兔文具(變電所南側) 8.龍口食品廠(三福街4巷近景華公園) 9.公路局修護廠及材料試驗所(三福街兩側) 10.泰興染織廠(三福街4巷兩側) 11.景美印染廠(景華街光華新村北側)…
第 1 頁,共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