瑠公圳在景美地區最原始的圳道,是1908年(日治明治41年)以前由現在的景美街往北延伸,這條具有歷史意義的圳道現在已成為道路,圳道路線都還完整地被保留下來,就坐落在羅斯福路五段六段東側平行的道路,是自行車、機車從台師大公館院區到景美老街的便捷道路。 這條瑠公圳圳道由許多不同的道路名稱所串接,由南往北依序是景美街→景華街3巷→三福街5巷→羅斯福路六段159巷1弄→羅斯福路六段39巷→景隆街1巷→興隆路一段70巷→萬盛街106巷→萬盛街(1908年後由景文街→景美街→…後同),再接上羅斯福路五段,明明是一條可以串接的道路,卻被各區域分成九段的不同路街巷弄,實在是非常特殊!是否可能將這條具有歷史意義的瑠公圳圳道統一名稱為景美瑠公圳小徑或景美瑠公圳路,並在道路上鋪上水圳意象的路面造景及介紹指示牌,為水圳歷史留下見證!
三福街由羅斯福路六段斜行至景興路和興隆路一段交叉口,這是一條從日治時期就存在的古道,是以前從興福庄到景美街區的主要道路,在羅斯福路六段的「三福街口」還曾經是公車站的站名(108年已改名為財政園區),在景興路未開通前,這條古道還曾被命名為「三福路」。這條古道後段並不是棋盤式都市計畫中的規畫道路,所以沿著三福街若有新的建案之土地有跨越三福街,都可能把三福街道路併入建案中一併開發。在萬隆變電所旁三福街上,就有在2014年完工的「綺華斐麗」建案坐落在三福街古道上,已把三福街截斷,必須由景興路10巷及景興路42巷8弄才可串接原來三福街古道。 時代進步是無情的,曾在農業時代扮演兩地往來的交通要道,也摧毀於在辦公室依地圖決定空間使用的都市計畫中。
景美溪自行車道自木柵動物園開始,終點在景美溪與新店溪匯合處,全長9公里,沿途經過木柵動物園--木柵--道南河濱公園--恒光橋--寶橋--景美女中--實踐國中--中港抽水站--考試院鯉魚山--木柵河濱公園--埤腹抽水站--世新大學--景美河濱公園--溪仔口萬慶巖清水祖師廟--福和河濱公園。在溪仔口連結往新店自行車道,往左轉約5公里可上行抵新店碧潭地區;再往前沿新店溪右岸,經公館、古亭、馬場町、華中橋、華江橋,約15公里可抵大稻埕,為景美地區休閒觀光重要廊道。本條自行車道工程最為困難處,在木柵路一段世新大學的轉彎處,景美溪流到此地,成90度左轉彎,木柵路一段路面狹窄,無更多空間建設人行道或單車道,只能於溪邊做出人工礁石護堤來施作。 由2009年版航測影像圖可見,鋼筋水泥的景美橋仍未改建,往世新大學方向的景美溪右岸自行車道也還未動工;在2011年版航測影像圖上,吊斜索拱式新造景美橋已完工(於2010年完工),橋邊黃色引道護欄及世新大學前的引道清晰可見,往世新大學景美溪邊自行車道清楚呈現。惟每當溪水暴漲時,自行車道護欄常常為洪水衝毀,尤其在世新大學下方90度大轉彎處,經常需要修護。
景美街老市場原本自南往發展,分為頂街與下街,是1762年瑠公圳流過的圳道,先民於1800年代在圳道兩旁建屋居住而成景尾街市集;在日本時代,為提高灌溉效率,1908改建水陸兩用的瑠公橋,圳道改走景文街,將景美街舊圳道填平,成為如今景美老街雛形。景美老街興起於1830年代,到1980年代達最繁榮巔峰,之後由於新市場型態誕生,如周邊新店七張、大坪林、萬芳商圈興起,及新業態市場改變如超市、量販店,逐漸取代景美老街傳統市場的商店,自1999年捷運通車後,景美市場及夜市商機更明顯地逐漸走下坡。為挽救市場商機及市民防火安全的需要,於是在2009年左右,臺北市政府拆除景美街48號到景文街103號附近街屋,開通景文街103巷,並拓寬景興路282巷及景美街進興宮前道路,使進出景美市場更形寬敞,這三條橫向道路都連接景文街道景後街,為南北向景美街上的東西向三條橫街,目前反而成為景美夜市市集繁華的街道。由2007年地形圖上看景文街103巷尚未開通,2009年地形圖上103巷已建設完工,成為景美開通巷道指標之一,也加強狹小的景美街之防火安全。
早期景美地區進出木柵,必經木柵路一段,即使新店大坪林地區進出木柵,也需繞道景美橋走木柵路一段,經世新大學前狹窄道路。1996年為配合北二高通車帶來龐大車流,建設由木柵路一段直接跨越景美溪抵新店中興路口的景美溪橋。從此,新店、中和地區可直接經景美溪橋進入木柵,不必繞道景美橋及木柵路一段。木柵地區要上高速公路,直接行駛景美溪橋左轉中興路,就可進出國道三號高速公路,或直行經秀朗橋到中和地區或64快速道路。景美溪橋完工,是景美木柵地區最後一項對外交通聯絡工程。在景美溪橋完工之後,在新店端橋頭邊「上河圖高樓住宅」也同時進行開發,木柵端橋頭附近因劍橋而拆除的萬善堂有應公廟,也遷移到埤腹抽水站邊橋下重建。原本有計畫由中興路也興建另一新橋跨景美溪連結道景興路的 橋樑,由於牽涉新店邊抽水站位置與景興路路寬不足而未能實現。在1991版地形圖上,景美溪橋尚未興建,2002年版地形圖上,景美溪橋已闢建完成。
1991年完工的水源快速道路,南起新店中正路,經景美景福街(出口匝道)、羅斯或經寶藏巖往師大路或經水源路及環河南路到社子島。水源快速道路分擔台北南區進入台北市的交通車流,由景美到台北市市區,可避開交通瓶頸的「公館」,直接由羅斯福路六段財政園區,左轉142巷進入水源快速道路。此一條便捷道路是與新店溪河岸堤防工程搭配進行,快速道路建於堤防上方,堤防於1967年代開始,分不同區段施工,最後配合水源快速道路工程,於1991年完工。在公館到新店之間採雙層高架方式,上下各層各2線道。此道路對外聯通路段有:往北接師大路口,右轉接辛亥路一段附近,上接建國南北路高架道路,可直行接中山區及中山高速公路;或在師大路口直行到中華路二段青年公園附近,直行進入艋舺;或在中華路二段口直行接環河南路,接市民大道與環河北路,直行到社子島附近。在1980版地形圖上,水源快速道路尚未施工完成,在1991年版地形圖已闢建完成。福路六段142巷(入口匝道),連結基隆路高架道,右行到大安、信義區,
景美地區區內聯絡道路的重大改變之一,是1982年打通「景興路後段」與橫向改名景中街。興隆路一段、二段的十五分附近與老街景美集應廟商圈之間交通,其重大改變第一階段是1974年,先闢建景興路,由興隆路一段連接到景文街、羅斯福六段,呈反L型,在今捷運景美站二號出口交會。第二階段1982年才將景興路連通到木柵路一段,並將原景美國中前的景興路更名為「景中街」。景興路兩階段的開通,使興隆商圈連結景興商圈、景美夜市商圈,到世新大學附近的木柵路一段,完成景美地區內部南北向的交通連結。從此,由木柵路一段進出羅斯福路六段,可以避開景文街複雜交通動線,直接由景興路直行走興隆路一段,由興隆路一段在武功國小右轉進入羅斯福五段。相反,由公館方向欲進入木柵路一段,可以不經景文街,直接在興隆路一段左轉,直行接景興路到木柵路一段,如此可以縮短交通時間,並減輕景文街的交通負荷。景興路連接興隆路一段,是與羅斯福路五段、六段平行道,為景美地區的南北向的重要交通幹道。在1980年版地形圖上,景中街口到木柵路一段口道路尚未開通;1991年版地形圖,此路段的景興路後段已沿著仙跡岩山邊闢建完成。
萬芳路東起木柵路四段,西至興隆路三段止,全長1765公尺,柏油路面,寬二十公尺,路段上有木柵高工、萬芳社區、捷運萬芳社區站、警察專科學校等。日本時代萬芳路附近有許多煤礦,如芳川媒礦、萬隆煤礦、新益煤礦等,台車運送煤礦到十五分火車站轉火車運輸,此地路徑狹窄,人煙稀少,也是過去墓園區。1979年起,北市府在李登輝任市長時期,到新加坡考察後,開發140高地為台北市第一個山坡地開發示範區,即是現在的萬芳社區,開闢社區多條以萬字開頭道路、設萬芳國小,並於1982年將萬芳路拓寬,從5公尺拓為20公尺。萬芳路為興隆路與木柵路之間重要的聯絡道,由此路興隆路三段可直接穿越萬芳社區,經由木柵路四段上福爾摩沙高速公路,或進入信義快速道路抵信義計畫區,使景美木柵離大都會中心在車程20分鐘之內。 由1969版地形圖已有萬芳路規劃路線,1991版地形圖萬芳路已闢建完成。
景美、木柵地區由於景美溪由東北流經本區,並於西南方向流入新店溪,將近一半地區臨景美溪,每當颱風暴雨來時,沿岸水患不斷。在歷史記錄中,自日本時代初期至戰後1980年代,有許多水災記錄,如1924年大水災、1960年代-1980年代木柵政大周邊大水災。為有效防治水患,於1967年代到1981年代,沿景美溪興築堤防防洪牆共1994公尺,土堤5865公尺,並於景美周邊建設多處設抽水站,如景美附近埤腹抽水站於1984年完工、景美抽水站1982年完工。由於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人口迅速增加,土地需求加大,也促使防洪工程加速進行。初期以建堤防預防洪水淹入社區,同時建設多處抽水站,將社區雨水抽入河川內。而後發現河川淤塞,易使河水暴漲,於是1990年後,開始進行河川疏浚,使河川容水量擴大,加大預防水患。當堤防工程與抽水站完工以後,景美溪沿岸水患稍緩,由於堤防設施完工,往年河川地也就變成公園綠地,如景美河濱公園、福和河濱公園(改名為溪洲河濱公園)、景美萬慶公園、萬和一、二、三號公園等,皆是如此誕生,對景美地景地貌改變產生巨大影響。在地圖右側1991年版地形圖上,明顯看到河堤內的景美河濱公園有許多綠地及設施。
景美通往木柵的道路始建於日本時代的1899年,由景尾經木柵抵達深坑。1908年因瑠公圳改道景文街,於是填平原是圳道空溝為景美街,並拓寬通往木柵的道路,此段歷史記載於開道碑中。1919年建台車道通往石碇,1926年始有大新汽車通行景尾木柵間,1960年代,廢除台車道。 1969年版的地形圖中,從景文街沿著山邊到溝子口的道路也命名為景美街,並將溝子口路、馬明潭路、木柵路(接深坑)納入木柵路範圍,建立木柵路一段到五段,後來將景興路開始的景美街也併入木柵路一段。現在的分段點:起自景興路口至兆樸之歌社區前為一段,至秀明路口為二段,至萬壽橋頭為三段,至萬芳交流道口為四段,至高速公路下方為五段。1982年打通「景興路後段」,並同時拓寬木柵路一段。 1982年之前木柵路一段到五段路寬僅單車道,會車不易,1968年景美鎮木柵鄉劃入台北市後,交通管道一一打通,也在1982年將木柵路由單車道擴建為雙車道,並在雙邊設紅磚人行道,呈現現在樣貌。由1980年版地形圖呈未拓寬地形,1991版地形圖已呈拓寬後地形,於是在木柵沿線成為木柵地區重要街道,沿途有:世新大學、永建國小、考試院、革命實踐研究院、文山行政中心、木柵國小、木柵高工、木柵捷運站等。
第 2 頁,共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