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3

木柵許氏家族陂內坑開發史

我們可從許金回先生所寫的【木柵許太嶽許氏宗祠】,看出一些木柵許氏家族在陂內坑開發的史蹟。

開基始祖:宗關公、宗珪公、宗琴公。

重修年代:民國七十七年戊辰(公元一九八八年)六月廿五日

宗祠地址: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四段一二三號

  

    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許氏,許太嶽渡台始祖,諱宗關公,於弱冠之年,奉父命,懷岐黃濟世,雄圖海外壯志,於清乾隆三年(公元一七三八年)。告別故里,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四十一都田寮鄉,渡海來台。于台南府城創設「化育堂藥舖」。當時台灣道憲之夫人身染重病,經宗關醫治痊癒,受贈許明使匾額,並為文推介,醫名因而遠播矣。

宗關公懸壺數載,經濟漸裕。訪得北台灣鎬繡之地,乃至台北拳山堡頭重溪北畔營建晉江厝,拓殖抱子腳三坑十八(佃)基業、乾隆十一年丙寅,清廷解除海禁,離鄉日久,思鄉更切,乃返故里省親,並攜帶夫人王氏伍娘媽,長子可平公,胞弟宗珪公夫婦及侄可岳公等,自淡水上岸入台,醫耕並重,開展鴻圖,未久,堂弟宗琴公攜眷來台相聚。其後於乾隆二十年乙亥(公元一七五六年),宗琴公一房遷居深坑子新陵內墾殖,我太嶽苗裔在台三大房之基業乃告底定。繁衍綿綿,至今歷經二百五十餘載,遂蔚成一大巨族焉。

  迨至民國六十年前後,祖業管理人老成凋謝,又屢遭水患,公業權狀、字契、帳冊、族譜俱皆波失。公業管理乏人,族人形同散沙,幸族親許再添先生熱心奔走籌措,至民國七十三年八月廿六日,乃得正式舉行開派下員大會。推舉管理人,組織管理委員會。祖業管理於焉重上軌道矣。

民國七十五年派下員大會,感於原公有廳(晉江厝原址)老舊窄小,乃議決運用祖地被政府征收之補償款,於木柵路四段一二三號現址,興建宗祠,是年十月規劃設計完成,十月十四日發包,十一月十三日動土,十一月十八日奠定柱基,民國七十六年八月十六日卯時上樑。民國七十七年六月二十五日大功告成,舉行隆重之神主牌位入火奉祀大典,同月三十日,頂樓聖尊廟恭請神明聖駕入廟安座。本宗祠為一地上四層地下一層之鋼筋混凝土建築,外牆貼深紅色磁磚,屋脊雕塑五彩齜鳳,簷下彩繒吉祥圖案,極為富麗莊嚴。頂樓恭請感天大帝許真人公扶乩(鑾)賜名為聖尊廟,恭奉感天大帝、保儀尊王、保儀大夫、觀音佛祖、福德正神,三樓為許太嶽宗祠,供奉來台後歷祖先,二樓為會議廳兼辦公室,一樓及地下室,供族人喜慶聚會。茲值宗祠慶成,全族歡慶,至盼宗親克紹祖武,敦睦同心,孝悌傳家,光我太嶽門楣,庶幾無負宗關公、宗珪公、宗琴公渡台建業開基之豪情狀志也。爰為之記。

中華民國七十七年戊辰(公元一九八八年)蒲月吉旦,渡台八世裔杜金敬撰

晉江厝公廳與宗祠同向,舊址在宗祠正後方約百公尺處,民國七十七年被政府劃為捷運工程交通用地,現已夷為平地矣。

中華民國八一年壬申冬月再記。摘自:(許太嶽許氏世系族譜) 

木柵許太嶽許氏宗祠楹聯:

大門楣匾聯:【 許太嶽許宗祠 】

大門右聯:宗稷揚芬功昭桑梓千秋業,

     珪璋挺秀德被裔孫萬古思。

中門聯:宗法賢徽蠱篳維艱新斯土,

    關懷民瘼痌瘝在於式興望。

左門聯:宗祀永安當年臚胝開景運,

    琴畫長樂此日絃誦醉春風。

祖廳右聯:晉水仰芳型拓殖勛徽垂奕世,

     台員遺勝蹟宣流惠澤裕群生。

中聯:太神穆功業皇皇今為乾坤昭化育,

   嶽殿峨峨靈赫赫海天日月共光華。

左聯:源遠流長宗祧典祀千年重,

   地靈人傑瓜瓞綿延百世昌。

木柵許太嶽許氏昭穆誌:

田寮祖龕記載昭穆:【 珍陳建世孟宗可日朝仕友 】十一字。

清修公,再編昭穆:【 成金衍派振甲班聯文光超拔俊德標芳 】十六字接續。

(全球許氏文化網)記載:

許宗關(1709-1765)

 生於清康熙48年(1709),卒於清乾隆30年(1765)。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四十一都田寮鄉人。清乾隆3年(1738)隻身渡海來台,于台南府城創設化育堂藥鋪。當時台灣道憲夫人身染重病,經宗關醫治痊癒後,受贈「許明使」匾額,醫名遠播。清乾隆10年(1746) 至文山郡深坑莊坡內坑抱子腳(今木柵高工附近一帶)開拓基業。隔年海禁解除,回鄉省親並帶回夫人王氏、長子可平與胞弟宗珪夫婦及侄可岳,不久後堂弟宗琴亦攜眷來台,成為木柵最早墾拓坡內坑地區的家族,時稱三坑十八佃。乾隆20年(1755)宗琴進入深坑子拓墾,成為深坑最早開發之人,而宗關、宗珪其子孫亦不負祖訓,一直擔任此坡內坑地區(今博嘉里)相關的行政首長。現木柵捷運站前方即為許氏家族宗祠,名為許太嶽宗祠。

 

許氏宗祠  (註27) 祭祀公業許太嶽管理委員會,《許太嶽渡臺宗關公、宗圭公、宗琴公世系族譜》,臺北,1992頁1–3 

  又稱——祭祀公業許太嶽、許太嶽祖祠。

  許太嶽派下宗關於乾隆3年(1738)渡海來臺,先居臺南後於乾隆10年(1745)北上,入墾拳山堡頭重溪北畔(陂內坑)。乾隆11年(1746)返原鄉福建泉州府晉江縣41都田寮鄉省親,並搬家眷與弟宗珪一族回臺合力開墾,後宗弟宗琴亦攜眷來臺合族開墾荒地。許太嶽派下在臺三大房之基業乃告底定。至日領臺時期,眾裔孫等興居散處,恐情誼漸疏。並以開闢就緒,欲興祀典,圖報祖德。遂聚族相議,創設祭祀基金。由各房裔孫仕善、仕喜、仕紅、國治、文能、文章、天衢、天爵、光彩、朝福、光彪、朝居、朝惠、朝再、朝廷、金榜、金烏、明旺等18位共同於明治36年(1903)創立,並向政府登記為「祭祀公業許太嶽」。為紀歷代祖先勛功,在民國75年(1986)籌建宗祠,於民國77年(1988)6月完竣進主,並在民國79年(1990)冬至日,再次辦理渡臺歷代各房祖先進祖。

 

第四節 許姓宗族

  許氏家族入墾文山地區甚早,主要有三大支派,最早為晉江田寮派下許宗關、宗珪、宗琴於乾隆11年(1746)開發木柵坡內坑地區。次為安溪西庚派下許標重、標性於乾隆54年(1789)開發景美十五份地區耙形附近(約今興隆路2段,興隆市場後方一帶)。另有一支西庚派下族人於乾隆末年,入墾抱子腳(現木柵捷運萬芳社區站附近),但人數較少。坡內坑許氏族人在地方行政與農會系統均曾任重要職位。許友貢曾任日治時期陂坑內坑區第4任區長,庄協議會員。許友貢子許成重曾任深坑庄助役、深坑鄉長、木柵鄉長、台北縣農會副總幹事(註68),許演隆也擔任木柵農會總幹事多年,對推廣地方農業很有貢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68. 林能士總纂,《深坑鄉志》,(深坑鄉公所,民86年10月),頁585~586。

 

(台北文山地區百餘年來的發展與變遷(1761-1945). 作者: 詹瑋)

 

 

 

(台灣史研究-洪麗完等)

 

 

附錄2臺北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附錄31930年文山郡管內圖

附錄4

許友貢 (1868-1934) 

   坡內坑許太嶽宗關派下第6世子孫。生於清同治7年(1868),卒於日昭和9年(1934)。曾任日治時代坑內坑區第四任區長,庄協議會員,信用組合理事,許氏宗親會發起人,指南宮第8代主持(主任) (註74) 。

 

鄭河南 (1890-1977) 

   鄭河南,光緒16年(1890)生於文山堡陂內坑大竹林。深坑公學校(深坑國小前身)畢,國語學校(師範學院前身)實業部農業科畢,農林實驗所(臺大農學院前身)畢。大正元年(1912)赴日深造,畢業於日本東京高等蠶絲學校 (註49) ,為一農業專家。返臺後先在臺北縣和尚州(蘆洲)從事養蠶業,後任臺北州農會技手。大正10年(1921)任職深坑公學校教員,約2年後奉母與兄長命返家打理家業,終使其家成為日治時代木柵地區第一富豪。戰後任木柵農會理事長[改制前第二屆民國42–44年(1953–1955)],當時基層金融機構經營不易,經其與同仁努力,替木柵農會打下優良基礎,因此對地 方農業發展貢獻很多 (註50) 。民國66年(1977)8月去世。

 

 

 

閱讀 1369 次數

內部討論

留下評論

請登入後再發表評論

民眾意見

請填寫您對文章的觀點或是提出修改內容意見,我們會同老師討修正觀點及内容補遗

Drag and drop files here or Browse
林寬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