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學
名稱叫古亭地政事務所卻位於景美。原來古亭地政事務所在民國58年設立後都在古亭的汀州路上,在於80年11月26日才自汀州路舊址搬遷至景美萬隆街現址(臺北市文山區萬隆街47之12號)。古亭地政事務所是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後,由原臺北市地政事務所於民國58年4月1分設為臺北市松山、建成、古亭等三個地政事務所,是臺北市最老的地政事務所之一。後來又陸續成立士林地政事務所(民國63年1月1),中山地政事務所(民國70年7月1), 大安地政事務所(民國78年7月1日)。至民國79年配合臺北市行政區域重劃,古亭地政事務所轄區調整為文山、中正(愛國東、西路以南)二區迄今。 古亭地政事務所也於80年11月26日自臺北市汀州路舊址搬遷至萬隆街現址,比較接近服務範圍的中心,並於自89年6月15日於臺北市文山行政中心成立「文山地政便民工作站」,就近服務木柵地區的市民。
文山興安宮位於仙岩路16巷64號的興安宮,建廟於1917年(大正6年)。當時在仙跡岩山麓下開採煤礦(名為永豐煤礦)時,因應採礦工人入礦坑前需祭拜土地公祈求平安而設立,建廟之初,為容不下一人的小廟,曾於民國40年重建。永豐煤礦曾停採一段時間,留有賴琳松先生(當時為礦工的工頭)為首等12戶未遷居,繼續管理興安宮。民國63年再次採礦,由賴氏發起於民國68年重建廟宇,並於73年擴建。附近麥田山莊興建時,為使基地完整,經協調廟宇往外遷建,由建設公司出資建造二層樓粗胚,再由信眾集資修飾外貌,於民國83年完工,呈現目前的廟貌。因廟宇外移,目前廟地所在位置,為當時永豐煤礦的礦坑口。興安宮供奉主神福德正神土地公,左配神為觀世音菩薩,右配神為呂純陽仙公祖(呂洞賓),又陸續供奉三太子、關聖帝君、媽祖、上帝公等,為一民間常見多神祇廟宇,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聖誕及廟慶時,皆辦理進香慶典。因所處鄉里住有前總統馬英九先生,廟宇供奉的福德正神特別稱為翰林土地公。
溪洲福德宮位於台灣師大公館院區西南角,即溪洲街與環河快速道路交口的位置,廟址是溪洲街臨16號,所處位置為公共路地,故非永久的戶籍建制。目前所見福德宮,已是第四次重建,根據廟史的記載,內奉土地公係於1741年(清乾隆6年),由陳仲惠與邱煥兩位先民,由福建省同安縣恭請隨行,渡海來台。最早的小廟建於堤防外的新店溪畔,不幸於1927年(昭和2年)遭洪水沖毀,土地公乃由陳江湖先生暫奉家中,嗣與高旺興先生奔走籌資,原址重建。1960年(民國49年),政府因防災因素,增建堤防,福德宮又遷建至溪洲街103巷30號前;又因1990年(民國79年/歲次庚午)環河快速道路興築,而落腳於現址。現在外部牌坊雖稱廟名為福德宮,但廟門上方石碑的原始廟名,乃根據廟況的小空間,謙稱為福德祠。福德祠雖小,但因奉祀的土地公年代久遠,為萬盛地區最被敬重的土地公廟,萬隆集應廟保儀尊王出巡時,即以此廟為停留的首站,可見其在信徒心目中的地位。
三福街由羅斯福路六段斜行至景興路和興隆路一段交叉口,這是一條從日治時期就存在的古道,是以前從興福庄到景美街區的主要道路,在羅斯福路六段的「三福街口」還曾經是公車站的站名(108年已改名為財政園區),在景興路未開通前,這條古道還曾被命名為「三福路」。這條古道後段並不是棋盤式都市計畫中的規畫道路,所以沿著三福街若有新的建案之土地有跨越三福街,都可能把三福街道路併入建案中一併開發。在萬隆變電所旁三福街上,就有在2014年完工的「綺華斐麗」建案坐落在三福街古道上,已把三福街截斷,必須由景興路10巷及景興路42巷8弄才可串接原來三福街古道。 時代進步是無情的,曾在農業時代扮演兩地往來的交通要道,也摧毀於在辦公室依地圖決定空間使用的都市計畫中。
十五分火車站為萬新鐵路的簡易站(未設售票亭),原來的站址在今舊景隆街與羅斯福路五、六段分界點交口的萬美大樓前方,萬美大樓則為當時的儲煤場。輕便車由景隆街直行接興隆路二段至海巡署附近,將新益煤礦、萬隆煤礦運至火車站附近的堆煤場;並有一支線由靜心小學旁經仙岩路六巷至仙跡岩山腳,將永豐煤礦的運出至堆煤場,再由萬新鐵路送。民國四十四年,十五分火車站更名為萬隆站;民國五十四年萬新鐵路停駛,火車站及鐵軌隨即拆除,火車行使於景美的畫面,就只留在耆老的記憶中。
景美溪自行車道自木柵動物園開始,終點在景美溪與新店溪匯合處,全長9公里,沿途經過木柵動物園--木柵--道南河濱公園--恒光橋--寶橋--景美女中--實踐國中--中港抽水站--考試院鯉魚山--木柵河濱公園--埤腹抽水站--世新大學--景美河濱公園--溪仔口萬慶巖清水祖師廟--福和河濱公園。在溪仔口連結往新店自行車道,往左轉約5公里可上行抵新店碧潭地區;再往前沿新店溪右岸,經公館、古亭、馬場町、華中橋、華江橋,約15公里可抵大稻埕,為景美地區休閒觀光重要廊道。本條自行車道工程最為困難處,在木柵路一段世新大學的轉彎處,景美溪流到此地,成90度左轉彎,木柵路一段路面狹窄,無更多空間建設人行道或單車道,只能於溪邊做出人工礁石護堤來施作。 由2009年版航測影像圖可見,鋼筋水泥的景美橋仍未改建,往世新大學方向的景美溪右岸自行車道也還未動工;在2011年版航測影像圖上,吊斜索拱式新造景美橋已完工(於2010年完工),橋邊黃色引道護欄及世新大學前的引道清晰可見,往世新大學景美溪邊自行車道清楚呈現。惟每當溪水暴漲時,自行車道護欄常常為洪水衝毀,尤其在世新大學下方90度大轉彎處,經常需要修護。
景美街老市場原本自南往發展,分為頂街與下街,是1762年瑠公圳流過的圳道,先民於1800年代在圳道兩旁建屋居住而成景尾街市集;在日本時代,為提高灌溉效率,1908改建水陸兩用的瑠公橋,圳道改走景文街,將景美街舊圳道填平,成為如今景美老街雛形。景美老街興起於1830年代,到1980年代達最繁榮巔峰,之後由於新市場型態誕生,如周邊新店七張、大坪林、萬芳商圈興起,及新業態市場改變如超市、量販店,逐漸取代景美老街傳統市場的商店,自1999年捷運通車後,景美市場及夜市商機更明顯地逐漸走下坡。為挽救市場商機及市民防火安全的需要,於是在2009年左右,臺北市政府拆除景美街48號到景文街103號附近街屋,開通景文街103巷,並拓寬景興路282巷及景美街進興宮前道路,使進出景美市場更形寬敞,這三條橫向道路都連接景文街道景後街,為南北向景美街上的東西向三條橫街,目前反而成為景美夜市市集繁華的街道。由2007年地形圖上看景文街103巷尚未開通,2009年地形圖上103巷已建設完工,成為景美開通巷道指標之一,也加強狹小的景美街之防火安全。
早期景美地區進出木柵,必經木柵路一段,即使新店大坪林地區進出木柵,也需繞道景美橋走木柵路一段,經世新大學前狹窄道路。1996年為配合北二高通車帶來龐大車流,建設由木柵路一段直接跨越景美溪抵新店中興路口的景美溪橋。從此,新店、中和地區可直接經景美溪橋進入木柵,不必繞道景美橋及木柵路一段。木柵地區要上高速公路,直接行駛景美溪橋左轉中興路,就可進出國道三號高速公路,或直行經秀朗橋到中和地區或64快速道路。景美溪橋完工,是景美木柵地區最後一項對外交通聯絡工程。在景美溪橋完工之後,在新店端橋頭邊「上河圖高樓住宅」也同時進行開發,木柵端橋頭附近因劍橋而拆除的萬善堂有應公廟,也遷移到埤腹抽水站邊橋下重建。原本有計畫由中興路也興建另一新橋跨景美溪連結道景興路的 橋樑,由於牽涉新店邊抽水站位置與景興路路寬不足而未能實現。在1991版地形圖上,景美溪橋尚未興建,2002年版地形圖上,景美溪橋已闢建完成。
1991年完工的水源快速道路,南起新店中正路,經景美景福街(出口匝道)、羅斯或經寶藏巖往師大路或經水源路及環河南路到社子島。水源快速道路分擔台北南區進入台北市的交通車流,由景美到台北市市區,可避開交通瓶頸的「公館」,直接由羅斯福路六段財政園區,左轉142巷進入水源快速道路。此一條便捷道路是與新店溪河岸堤防工程搭配進行,快速道路建於堤防上方,堤防於1967年代開始,分不同區段施工,最後配合水源快速道路工程,於1991年完工。在公館到新店之間採雙層高架方式,上下各層各2線道。此道路對外聯通路段有:往北接師大路口,右轉接辛亥路一段附近,上接建國南北路高架道路,可直行接中山區及中山高速公路;或在師大路口直行到中華路二段青年公園附近,直行進入艋舺;或在中華路二段口直行接環河南路,接市民大道與環河北路,直行到社子島附近。在1980版地形圖上,水源快速道路尚未施工完成,在1991年版地形圖已闢建完成。福路六段142巷(入口匝道),連結基隆路高架道,右行到大安、信義區,
 景美地區區內聯絡道路的重大改變之一,是1982年打通「景興路後段」與橫向改名景中街。興隆路一段、二段的十五分附近與老街景美集應廟商圈之間交通,其重大改變第一階段是1974年,先闢建景興路,由興隆路一段連接到景文街、羅斯福六段,呈反L型,在今捷運景美站二號出口交會。第二階段1982年才將景興路連通到木柵路一段,並將原景美國中前的景興路更名為「景中街」。景興路兩階段的開通,使興隆商圈連結景興商圈、景美夜市商圈,到世新大學附近的木柵路一段,完成景美地區內部南北向的交通連結。從此,由木柵路一段進出羅斯福路六段,可以避開景文街複雜交通動線,直接由景興路直行走興隆路一段,由興隆路一段在武功國小右轉進入羅斯福五段。相反,由公館方向欲進入木柵路一段,可以不經景文街,直接在興隆路一段左轉,直行接景興路到木柵路一段,如此可以縮短交通時間,並減輕景文街的交通負荷。景興路連接興隆路一段,是與羅斯福路五段、六段平行道,為景美地區的南北向的重要交通幹道。在1980年版地形圖上,景中街口到木柵路一段口道路尚未開通;1991年版地形圖,此路段的景興路後段已沿著仙跡岩山邊闢建完成。
第 4 頁,共 3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