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社區大學
《台灣有50件》巴圖 南太平洋民族的武器【聯合報2007.03.27報導】
《台灣有50件》巴圖南太平洋民族的武器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巴圖究竟是農具、兵器、巫術用具,還是祭祀器物?至今還是謎。
巴圖(patu)一詞起源於紐西蘭毛利族,原意指外型呈扁平匙形的石、骨或木製的兵器。中研院史語所考古學門召集人劉益昌說,專長為南太平洋民族誌的日本學者移川子之藏,在1934年為台灣發現的匙形石斧命名時借用了巴圖之名,台灣民間則俗稱巴圖為石匕或石劍,分布遍及福建沿海、南北美洲、波里尼西亞各島嶼及台灣。
劉益昌說,台灣南、北都曾發現巴圖,北台灣發現者較厚、較小,中有突脊。南部的巴圖較大,既寬又扁且長。如:台南縣下營鄉武安宮保存五支巴圖形石器,最大長約80公分,被當地人奉為「神的兵器」。「十五份遺址」發現的巴圖中,最小僅13公分長,是台灣現有最小的巴圖。
根據文建會「台灣大百科」、由杜美慧撰寫的「巴圖形石斧」詞條指出,台灣發現的巴圖約有4、50件,學界對其用途的看法不一,分別是做為農具、權杖、兵器、巫術或祭祀所用。日本學者鹿野忠雄認為,巴圖是農耕上使用的一種「巫術或祭祀器物」。劉益昌說,南太平洋民族普遍以巴圖為武器,而台灣發現的巴圖在出土時的狀態,皆以豎立方式相靠,且均呈奇數,明顯帶有祭祀功能;而這些巴圖又都有使用過的痕跡,應詀?是既可農耕又兼儀禮祭祀之用。
台大地質所博倣?候選人周述蓉則說,她以顯微攝影從鄭景隆發現的巴圖及網墜身上發現每件皆有「次生附著物」,這正是漢代以前出土器物身上最重要的特徵;而它們身上泛著晶瑩的「玻璃光」,也是出土文物的特徵之一。她認為,這批巴圖製作相當精緻,超越一般實用性的石製農器甚多,做祭祀用的可能性較大。
文山十五分庄(興福庄)地景環境變遷研究
文山十五分庄(興福庄)地景環境變遷研究
一、 前言
自十五份遺址(註一)器物出土後,十五分庄(興福庄)的地方歷史可溯及距今約2500年以前。以器物出土地點的地理位置而言,為一背山面河的景觀,往北跨過鄰近的蟾蜍山即可到達公館,當台北盆地曾經是湖泊時(註二),到山頂往北走即是湖邊,即可進行捕魚活動,以獲取食物。在遺址的南方十公尺處就有萬盛溪,可取水供日常生活所需。因此,就生活機能而言,符合人類居住的要件。在漢人未到此地開墾前,十五分庄是一片原始林地(公館一帶當時地名稱為林口庄,乃因地處森林的入口而名),凱達格蘭族秀朗社散居其間。清乾隆初年(約1740年後),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移民合墾闢林地為耕地,建立聚落,開啟十五分庄地景環境變遷的新頁。
二、十五分庄(興福庄)地名的由來
目前在十五分庄所看見最早的土地開墾契約,是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胡辛甲和錢亦之、羅克勤所訂的<立杜賣找斷根田契人>,「胡辛甲。今有自置水田壹號,土名興福庄,原計正租壹甲參分參厘參毫貳絲正,每年早冬二季,實納官租柒石玖斗玖升玖合貳勺,親送完纳。…」契約知見人為林布生(註三)。由此契約內容中可得知,興福庄已於1761年以前即有村落形成。而其知見人林布生之名在另一份契約書中出現,據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立給山佃批>中之內容記載,「秀霧等庄番業戶君孝。今有承租該管山埔一所,土名十五分山頂。東至林布生山,…」(註四),此契約中出現十五分的名稱。由此兩份契約書中所提及之興福庄及十五分應有其地緣相關性存在。
根據《台北縣志》有關十五分庄的開墾事蹟敘述如下:
「乾隆中葉,安溪積德鄉人蘇興存、高貽椒、林家修、楊元林,及歸善鄉人翁士軒、金田鄉人王賢宗、顏衷,山頭鄉人許標重、許標勝、陳渥千、陳乾智,珊屏鄉人劉世棠等十五股所闢得名。」(註五)
據上所述,此地為合股開墾,來自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五個不同的鄉,有十個不同姓氏共十二人,分成十五股共同開墾,故興福庄亦慣稱為十五分庄。
至於興福庄地名的由來,乃因乾隆初年至此開墾的移民,皆來自福建省,取名為「興福庄」,地名寓意「福建人在此興盛」(註六)。另根據《台北縣志》記載,乃因「地為蘇興存者所闢,故曰興福。」(註七)
三、十五分庄的區域範圍
由日治時期明治37年(1904)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所調製的「台灣堡圖」中標示,興福庄以橋頭附近劃分與萬盛庄之行政庄界,據此,十五分庄的範圍,西起於橋頭(今興隆路一段底與景興路交口),東至興隆山、馬明潭山(今興隆路三段底、再興中小學前),北以蟾蜍山(亦稱內埔山)、興福山、芳蘭山、中埔山(亦稱十五分後山)為界,南臨溪仔口山(今景美山),為一三面環山的谷地,並有萬盛溪流貫其間。另根據湯熙勇對景美地區各里名稱演變的研究(註八),目前文山區以”興”字開頭的十個里,是由清領時期的興福庄一路演變而來,亦呼應此一說法。
另外由日治時期的鐵路新店線(由萬華到新店,地方稱萬新鐵路,1921年至1965年營運)上設「十五分站」及景隆街的變電所稱為「十五分變電所」來推論,十五分庄的生活範圍除上述區域外,也由橋頭(興隆路一段底)再往西再擴大,包括三福街、羅斯福路六段、及景隆街之間的區塊(約現今行政區域的萬有里),即包括舊地名三塊厝的區域,也因此耆老稱景隆街十五分火車站一帶為十五分口 (註九)。
四、十五分庄(興福庄)行政區域名稱演變
台灣地區經歷清領時期、日治時期、中華民國時期的統治年代,地方行政隸屬時有變動,茲將景美地區(含萬盛庄與興福庄)的行政隸屬單位整理於下表 (註十) 。
景美地區行政隸屬單位變動沿革表
時期 |
年代 |
隸屬單位 |
行政區域名稱 |
補充說明 |
清領時期 |
乾隆年間 |
福建省台灣府淡水廳淡水堡 |
萬盛庄、興福庄*1 |
|
清領時期 |
嘉慶年間 |
福建省台灣府淡水廳拳山堡 |
萬盛庄、興福庄 |
歸屬新設的拳山堡管轄 |
清領時期 |
同治年間 |
福建省台灣府淡水廳拳山堡 |
公館街、溪仔口庄、十五分庄*2 |
|
清領時期 |
光緒元年(1875) |
福建省台北府淡水縣拳山堡 |
萬盛庄、興福庄 |
歸屬台北府淡水縣 |
清領時期 |
光緒13年(1887) |
台灣省台北府淡水縣拳山堡 |
萬盛庄、興福庄 |
台灣單獨設省 |
清領時期 |
光緒20年(1894) |
台灣省台北府淡水縣文山堡 |
萬盛庄、興福庄 |
拳山堡易名為文山堡*3 |
日治時期 |
明治28年(1895) |
台北縣文山堡 |
萬盛庄、興福庄 |
地方設縣廳,之下沿用清制 |
日治時期 |
明治30年(1897) |
台北縣景尾辦務所*4 |
萬盛庄、興福庄 |
全島三縣三廳改為六縣三廳 |
日治時期 |
明治33年(1900) |
深坑廳景尾支廳*5 |
萬盛庄、興福庄 |
地方制度由三級改為二級 |
日治時期 |
明治42年(1909) |
台北廳新店支廳 |
萬盛庄、興福庄 |
台北基隆深坑合併為台北廳 |
日治時期 |
大正8年(1919) |
台北州文山郡深坑庄 |
萬盛庄分為六個保*6 興福庄設十五分保 |
民政與警察行政分立 廳改為州,支廳改為郡 |
中華民國 |
民國34年10月(1945) |
台北縣文山區深坑鄉*7 |
萬盛分為六個村*8 興福為興福村 |
改州為縣,易郡為區 更街庄為鎮鄕,保甲改為村里 |
中華民國 |
民國39年3月 (1950) |
台北縣景美鎮 |
萬盛分為六個里 興福分為二個里 |
景美單獨設鎮 |
中華民國 |
民國57年7月 (1968) |
台北市景美區 |
萬盛分為六個里 興福分為二個里 |
景美鎮劃入台北市 |
中華民國 |
民國62年5月 (1973) |
台北市景美區 |
萬盛分為十個里 興福分為五個里 |
增設里數 |
中華民國 |
民國63年12月 (1974) |
台北市景美區 |
萬盛分為十八個里 興福分為七個里 |
增設里數 |
中華民國 |
民國70年4月 (1981) |
台北市景美區 |
萬盛分為十九個里 興福分為十一個里 |
增設里數 |
中華民國 |
民國79年3月 (1990) |
台北市文山區 |
萬盛分為十二個里 興福分為九個里 |
景美區與木柵區合併為文山區,並縮減里數 |
中華民國 |
民國91年9月 (2002) |
台北市文山區 |
萬盛分為十二個里 興福分為十個里 |
增設里數 |
由上表行政區域沿革得知,興福庄自清領時期經日治時期,至景美單獨設鎮前,皆維持單一的行政區域名稱,或名興福庄、十五分庄、十五分保或興福村,至民國39年(1950)景美設鎮後,劃分為興福里與興德里,隨著居住人口不斷增加,而增設至目前以「興」字開頭的的十個里。
*1台北市地名探索,洪英聖,時報文化出版社,2003年8月初版,頁120,〈清乾隆中葉台灣輿圖〉已有萬盛庄及興福庄之標示。
*2若根據《台北文獻》〈直字第七十二期〉頁60之內容,當時行政區域名稱劃分為萬盛庄及興福庄。
*3根據《台北縣文獻叢輯第二輯》〈盛清沂,台北縣疆域沿革誌略〉,台北縣文獻委員會,頁47,在「光緒五年(1879)新置淡水縣圖」,此地行政隸屬單位已以文山堡為名。
*4根據《台北縣文獻叢輯第二輯》〈盛清沂,台北縣疆域沿革誌略〉,台北縣文獻委員會,頁52,當時縣以下新置辦務署,台北縣設13個瓣務署,景尾辦務署管轄文山堡。
*5根據《台北縣文獻叢輯第二輯》〈盛清沂,台北縣疆域沿革誌略〉,台北縣文獻委員會,頁54,明治33年(1900)台北縣景尾辦務署改為深坑辦務署,署治由景尾移至深坑,明治34年(1901)地方制度由三級制改為二級制,廢縣及辦務署,景尾歸屬深坑廳直轄。
*6根據《台北文獻》〈直字第七十二期〉頁20之內容,耆老許阿通專訪之內容,日治時期萬盛設六保,分別是公館保、挖仔保、溪仔口保、竹圍溪州保、頂街保、下街保。
*7根據《台北縣文獻叢輯第二輯》〈盛清沂,台北縣疆域沿革誌略〉,台北縣文獻委員會,頁67,
民國34年(1945)十月,國民政府接管台灣時,除台北基隆二市改為省轄市外,皆沿日人制度,暫維政務。至民國35年(1946)一月,原五州三廳劃分為八縣、九省轄市、二縣轄市,郡改區,街改鎮,庒改鄉,保甲改為村里,景尾由台北縣文山區深坑鄉管轄。
*8根據《文山區志》〈卷三政事篇第一章行政〉,台北市文山區公所網站,光復初期行政名稱以日治時期為本,更街庄為鄉鎮、易保甲為村里,則萬盛應分為六村(因日治時期萬盛設六保) ,但根據《台北文獻》〈直字第七十二期〉頁56之內容,此時期萬盛分為萬盛村、景南村、景行村、景美村四村。
五、十五分庄內的舊地名
在未有道路名稱前,庄內的聚落名稱皆以地理位置、地形、景物或居住者姓氏來稱呼。以地理位置稱呼之地名如十五分口、十五分、十五分內、湖仔內等,以地形稱呼者如耙形、獅形、虎形、猴形、蜈蚣牙、貢生坳等,以景物稱呼者如橋頭、土地公坡、七十二砌、中瓦厝、炭窯坑等,以居住者姓氏稱呼者如楊厝、翁厝、頂(上)厝許、下厝許等。
茲將在十五分庄內小聚落之舊地名來由及現今位置說明如下(註十一):
- 十五分口
十五分庄入口處,在十五分火車站往內靠今景隆街一帶。- 十五分十五分庄的中心位置周圍,在今興隆路二段一帶。
- 十五分內十五分庄村落的內側,在今興隆路三段與興德路交口往內一帶。
- 橋頭昔日在興隆路一、二段交界處(在今聖安宮前)有小溪流過,在此有一便橋,故稱地名為橋頭。
- 土地公坡在今福興路興隆國小對面一帶,因有一土地公廟(今名福興宮)及其後方有一小山坡,故名。
- 湖仔內在今福興路興福國中一帶,因位於盆地內側而名(閩南語稱盆地為「湖」)。
- 七十二砌在今興福國中對面福興路九十五巷底的山坡上,是昔日由十五分庄通往萬盛庄與公館的捷徑,因兩庄交界處舖有七十二級台階,故名。
- 中瓦厝在今興隆路三段與興德路口附近,昔日其週遭大都為茅草屋,因在興德路口處有一頂覆蓋瓦片燕尾屋脊的房屋,故名。
- 蜈蚣牙在今中國科技大學往內側一帶(警察學校對面山邊),因附近山勢如蜈蚣吐牙,故名。
- 炭窯坑在興隆路三段行政院海洋巡防署後方,因昔日有人在此興窯製炭,故名。在1904年日治時期的台灣堡圖即標有「炭窯坑」之地名,為當時長興煤礦(後更名為新益煤礦)所在地。
- 耙形位於今興隆市場後方,因其山勢如耕田用的耙,故名。昔日為許氏家族所有,因此有許氏宗祠建於今興隆市場左後方的山腳下。
- 獅形位於今興隆公園靠王者鄉大廈的後方與華園山莊之間,因其山勢如獅之形貌,故名。昔日此地為劉厝所在地。
- 虎形位於今興隆國小後方,因其山勢如虎之形貌,故名。昔日當地居民以蘇、高兩姓為多。
- 猴形位於今公訓中心下方的興德路旁,因其山勢如猴之形貌,故名。昔日此地最初為高姓人家所居。
- 貢生坳位於猴形山區,有許多低漥小山谷,昔日因其地為台北周貢生所有,故稱貢生坳。
- 楊厝位於今興德國小右方,居民以楊姓為主,故名。
- 翁厝位於今福興路九十五巷內山坡上,居民以翁姓為主,故名。
- 頂(上)厝許位於今景華街二一六巷內一帶,居民以許標性的後代為主。
● 下厝許
位於今興隆路二段二十二巷內會元洞清水祖師廟前方一帶,居民以許標重的後代為主。
● 三塊厝:
在今景隆街變電所一帶,昔日福建安溪縣積德鄉人林新起與周、陳兩姓至此開墾,並築屋而居,故名。
六、十五分庄內的溪流
十五分庄位處三面環山的谷地,由明治37年(1904)所調製的「台灣堡圖」中顯示,在村落中有一溪流(俗稱大溝,正式名稱為萬盛溪)流貫其間,溪流由今辛亥路流經興隆路福華加油站前,往興隆公園方向時與另由辛亥路五段上方山區而來的支流相會,會合後繞一「U」字型再由興隆國小前方流出,沿興隆路二段在國防部軍法司前向仙岩路方向流進,再繞一「U」字型由仙岩路六巷流出,經靜心學園後方繞向會元洞清水祖師廟,流往該廟的左前方,再由興隆路一、二段分界點的聖安宮正下方往景豐公園流,沿蟾蜍山系旁之景美運動公園外側,經興隆路一段83巷的萬盛橋往萬盛公園及花木批發市場後方,經羅斯福路五段140號旁的綠化小巷流向羅斯福路五段92巷口,再往台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流入景美溪。
根據昭和元年 (1926)豎立在興隆路二段頭(舊地名橋頭)的「興福浚溝修路記」碑文中的記載(註十二),萬盛溪曾因溝土日積、導致夏旱秋潦、耕作弗收,當時十五分保保正許仔矮倡議以石砌溝渠,自蜈蚣牙(警察學校對面山邊)興建大型圳溝,利用原溪流為主拓寬改建,以恢復正常灌溉功能,萬盛溪自此由天然溪流變成人工築提的灌溉圳溝。
目前仍有多處遺跡印證溝渠的存在(一)仙岩路六巷的水利地,(二)會元洞清水祖師廟左前方的水利地,(三)景豐公園前方往興隆路方向的綠化小巷,(四)景豐公園後方往景美運動公園的蜿蜒馬路,(五)興隆路一段83巷的萬盛橋橋墩及左右兩側的綠化小巷,(六)花木批發市場後方的大水溝,(七)羅斯福路五段140號旁的綠化小巷,(八)羅斯福路五段92巷口的大水溝。
七、十五分庄的交通演進
在十五分庄未開採煤礦前,平地除了聚落外,皆是阡陌交錯的農田。村落中,只有幾條不到兩米寬的道路,目前還可辨識者為福興路95巷通往萬盛庄的小徑,興德市場內的興德路,通往景美鬧區的三福街,福興路六號往土地公坡的小路,仙岩路16巷沿山邊的小路等。
而對十五分庄交通第一次的的大改變,是大正10年(1921)鐵路新店線完工後,為開採煤礦而鋪設的台車軌道,由十五分火車站(羅斯福路五段與六段分段處)之景隆街沿著變電所的圍牆,貫通十五分庄到警察學校附近。此台車線除運送煤礦外,也收費載人,特別是在清明節時,由台北城內搭火車至十五分火車站,下車後即以台車載送掃墓人潮到興福公墓祭祖。此台車軌道有兩條支線,一為興隆路由景華街沿仙岩路六巷至興安宮前,運送永豐煤礦的煤炭﹔另一支線由警察學校旁之萬芳路,經山洞至萬芳社區捷運站前,運送萬隆煤礦的煤炭。
昭和元年(1926)台車旁的道路拓寬成兩米寬的道路稱為保甲路(註十三),此時興隆路二三段一邊為台車軌道一邊為馬路,﹔民國39年(1950)景美設鎮後,命名為自強路,民國59年(1970)除拆除台車軌道拓寬馬路外,並開通興隆路一段,且將自強路更名為興隆路,為公館到馬明潭的幹道。一直到民國63年(1974),再開通興隆路四段通到木柵的木新路(註十四)。
對十五分庄交通最大的改變,是於民國61年(1972)辛亥路四段開通貫穿中埔山(十五分後山)的辛亥隧道,及民國67年(1978) 辛亥路五六段開通景美山(溪仔口山)的懷恩隧道 (註十五),從此由大安區可直接經景美到木柵,而不用由公館經景文街接木柵路到木柵。
在十五分庄內其它幾條重要道路亦陸續開通,如景興路於民國63年(1974)建成,萬芳路亦於民國68年(1979)由運煤的台車軌道拓寬並於民國71年(1982)完工,景華街於民國69年(1980)底由不同巷名串起拓寬而成(註十六)。
八、十五分庄的產業發展
十五分庄尚未墾植前為一片蓊鬱的林地,原住民在其間活動以漁獵維生
。自清乾隆年間福建省安溪縣墾戶遷入,以務農為業,平地種植稻米,山坡地種植茶葉。在清領時期文山堡茶在市場上已頗負盛名,在日治時期文山區滿山皆是茶園,當地所生產的茶葉被認為是最優良的品質,因此早在明治34年(1901)十五分庄即設有茶葉栽培試驗場,專司茶樹品種和茶園經營之改善。民國39年(1950)景美地區有75.3公頃的茶園,民國49年(1960)只剩2.2公頃,到民國66年(1977)已無茶園存在,此時在木柵還有67公頃的茶園(註十七)。在茶園減少的同時,綠竹筍的種植起而代之,民國66年(1977)景美地區共種植36公頃的綠竹筍,主要分佈在興福、興得、興光、景美、景仁等里,自民國68年(1979)140高地開發為萬芳社區,筍園面積大幅減少(註十八)。除以上農產外,在福興路95巷內的山坡地也曾種植鳳梨,當時將鳳梨挑至萬隆一帶銷售,萬隆集應廟附近舊稱番婆厝,也因販售鳳梨亦稱為鳳梨店仔,另在興隆市場一帶也曾有一段期間種植筊白筍。
文山區興隆路兩側及景美溪兩岸靠木柵動物園一帶,煤礦蘊藏量十分豐富,日治時期因煤礦經營盈利甚豐,吸引私人投入俗稱「黑金」的煤礦開採。在十五分庄內最早開採煤礦,是由明治40年(1907)一月的「十五分炭坑」開始(註十九),陸續又有新礦開採,經合併或易主經營,最後存有興隆路兩側的萬隆、新益、及永豐三大煤礦。萬隆煤礦位於警察學校後方山區(萬芳路21號),原名朝發煤礦,又更名為德豐煤礦,於民國63年(1974)停業﹔新益煤礦位於海巡署後方山區(原為長興煤礦),於民國69年(1980)停採﹔永豐煤礦位於仙岩路16巷內興安宮下方,最初是於昭和2年(1927)開採的重興炭坑,昭和8年(1933)更名為永豐炭礦,昭和18年(1943)合併十五分炭坑(註二十),曾有一段時間停採,民國62年(1973)復採,更名為中山煤礦,翌年旋又停業(註二十一)。此三處所產的煤礦由輕便車十五分線運送至十五分火車站附近的儲煤場(現今羅斯福路六段萬美大樓現址),再以萬新鐵路運送出。萬新鐵路停止營運後,馬路相繼拓寬,煤礦改以卡車行駛公路運輸。
九、結語
自十五分庄發現台灣史前人類曾經在此生活,留下精磨匙形石器(或稱巴圖形石器)及網墜石器後,其地方歷史可追溯距今約2500年前,之後凱達格蘭族秀朗社亦散居於此地森林中。一直到乾隆初年(約1740年後) ,十五分庄才由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的移民開墾,村落行政名稱為興福庄,地方俗稱十五分庄,其行政單位歸屬屢有更迭。其交通建設自1921年鐵路新店線營運後,為開採煤礦鋪設台車軌道而有重大改變﹔而原來三面環山的谷地地形改變,則是興隆路四段開通,以及辛亥隧道及懷恩隧道打通所帶來的變革。隨著人口增加,土地使用因都市計畫變更,道路陸續拓寬開通,農地變更為建地,學校、公園、行政機關相繼成立,而逐漸發展成現今面貌。
參考文獻
註一:「份」與「分」相通,因「十五分」曾為正式地名及火車站名稱,故全文除「十五份遺址」外,餘皆以「十五分」稱之。在日治時期的台灣考古地圖上即有「十五份遺址」出現,地點在今景豐街底的景美運動公園內。由日治時期十五分變電所方向所拍攝的照片,十五份遺址附近是山腳下的一片農田,1950年於此設立義芳化學工廠,因環境污染的緣故,工廠於1996年搬遷至桃園蘆竹,原地被徵收為公園預定地,2003年台北市環保局整治汞污染,2004年在短暫作為交通大隊酒醉駕車拖吊停車場,2005年都市計畫正式變更為公園用地,並於2006年10月整地開發為景美運動公園。就在施工期間,二十年前十五份遺址出土的石器重現,但因工程已經在進行中,已無法保留十五份遺址原貌。台北市文化局於2007年9月7日邀請考古學者及公部門人員進行現場勘查,但因出土的詳細位置不夠精確,現暫以"疑似遺址"來認定,尚無法進展為列冊及指定遺址的層級。
註二:《台灣土地故事》,王執明等撰,大地地理出版公司,2000年4月初版,頁39。
註三:《大台北古契字三集》,高賢治編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民國94年,頁420。
註四:《大台北古契字三集》,高賢治編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民國94年,頁427。
註五:《臺北縣志》〈卷5,開闢志〉,盛清沂編纂,臺北縣文獻委員會,民國49年,頁35。
註六:《台北文獻》,直字第七十二期,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發行,頁54。
註七:同註五。
註八:《臺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湯熙勇主編,臺北市文獻委員會,民國91年,頁94。
註九:《台北畫刊》,台北市新聞處發行,436期,民國93年5月,頁26-28。另十五分火車站於民
國44年(1955)年更名為萬隆火車站。
註十: 參考《台北市文山區志》〈卷三政事篇第一章行政〉,台北市文山區公所網站,整理而得。不同資料來源說法之差異,於表下註解補充說明。
註十一:由《台北文獻》〈直字第七十二期〉頁54-55,《台北畫刊》436期頁27及《興安家園》第四期(民國93年7月文山區興安里辦公處發行)綜合整理,並訪問耆老興安里老里長許茂仁及興旺里老里長蘇春長確認及補充而得。
註十二:《台北文獻》,直字第七十二期,台北市文獻委員會,頁91。
註十三:《台北文獻》,直字第七十二期,台北市文獻委員會,頁92。
註十四:《臺北市路街史》,黃淑清編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民國74年,頁403。
註十五:《臺北市路街史》,黃淑清編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民國74年,頁126。
註十六:《臺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湯熙勇主編,臺北市文獻委員會,民國91年,頁277-290。
註十七:《臺北市發展史》,陳三井總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民國72年,頁412-413。
註十八:《臺北市發展史》,陳三井總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民國72年,頁430。
註十九:《臺灣鑛區一覽》,殖產局出版第六一二號,台灣省總督府殖產局鑛物課,昭和7年﹙1932﹚,頁27。
註二十:《台北市文山區志》〈卷四經濟篇第三章農礦〉,台北市文山區公所網站。
註二十一:訪問曾擔任復採後中山煤礦總務工作的景美集應廟副主委高朝國。
學員須知
105年第1期春季班學員須知
本期課程於3月7日(週一),請依上課時間按時到校上課。
本期國定假日為:4月4日~5日兒童清明連假、6月9日~11日端午節連假。
l 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簡介
本校是全國第一所設立的社區大學,以富有通識性之人文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課程為特色,辦學至今積極結合社區特色推展環境生態學程、文山學學程,開展以成人教育參與社區發展之做中學模式。本校由臺北市教育局主辦,並由學者專家及師生共同組成「社團法人台北市社區大學民間促進會」承辦,鼓勵成人學員在學習後自立自主,進一步關懷社區與弱勢,達到利人的厚植公民社會目標。
l 校園相關事宜
- 校園管理:社大教室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晚上6:45~9:40,週六上午9:20至下午4:20。請學員週一至週五晚上9:40、週六下午4:20分準時下課並離開校園,以利警衛統一鎖定全校保全系統。下午如有要事進入校園,請配合簽名換證。否則請於18:30後再進入校園。
- 教室空間:本校與國中共用校舍,使用黑板請擦除遺留字跡;請勿使用課桌抽屜,如有更動課桌椅,務必於課後恢復,避免造成日間國中生物品混亂之困擾。下課前請關好窗戶及電燈、風扇、冷氣等設施,以維教室安全及節能省電。
【專科教室】例如電腦教室、韻律地板教室、視聽教室,嚴禁飲食(白開水例外)。
【地板教室】例如韻律教室、木中多功能教室,進入請脫鞋或更換乾淨軟鞋,避免刮傷木質地板,並保持清潔。
●下課離開教室前請務必收拾好個人物品及垃圾,並確實攜走。如有遺落,可於次日下午2:00之後來電社大辦公室,請勿於非社大上班時間進入校園。 - 冷氣使用:為力行環保節能,夏季溫度超過28度方可開啟冷氣。
- 校園停車:國中校園汽、機車停車位有限,僅提供教師及身心障礙學員停放。開車學員於景中校本部可將汽車停放景華街52巷、景華公園停車場(夜間10元/小時),於木中校區則停放校外合法停車格。
- 垃圾處理:垃圾廚餘請自行帶回家,資源回收可放置於社大辦公室之專用垃圾桶,請勿留在教室或丟棄於教室垃圾桶,以避免國中生班級衛生分數受影響,並影響到社大其他師生使用該教室的權益。手作、烹飪班級因課程產生之垃圾,請班級自購〝臺北市專用垃圾袋〞打包後拿到辦公室,謝謝配合。
- 校園禁菸:國中校園全面戒菸,抽菸者請於校園外自理,並將菸蒂帶回家處理,勿棄置於教室垃圾桶。
l 課程及班級相關事宜
- 班級幹部:請老師於上課後一週內協助班級選舉或推舉出班代表,班代的主要任務為協助老師進行班級經營,包含上課前後拿取放回點名夾、器材借用、校務傳達、班級週記填寫、教師茶水等。本期於開學第二週舉行「班代行政會議」,並預定於公民週週六(5月7日)舉行「班代聯誼會」,請班代先空出時間踴躍參加。
- 請假/簽到:學員每次上課請於點名夾『簽到』,缺席堂數超過1/4視同中斷學習,不發放研習證書等任何研習證明。如事、病假請假者,可預先於點名簿上註明請假,或於上課前以電話請假。公民素養週講座缺席視同缺課。
- 開 學 日:收據已備註開學上課日期,開學日恕不另行通知,請依上課時間按時到校上課。教室將於開學第1週公佈在校門口穿堂。
- 補課/調課:學期中若需要調/補課,或老師請假延後上課時,請班代及班級幹部協助老師於一週前上網填寫『調補課申請表』,並由班級幹部通知學員調補課事宜。如果調補課為「校外教學」時,請於調補課申請表中填寫集合時間地點及連絡人姓名電話,並請班級幹部自行聯繫班級同學。
- 全校休假:遇國定假日、選舉日、市政府決定不上課日(天災等)、校定假日等課程,順延上課週次或擇日補課。
- 公民素養週:臺北市社大之第九週為鼓勵學員擴大學習視野、關懷社區及公共議題而形成「公民素養週」,由校方規劃主題式講座及活動,屬於多元學習的正式課程,全部免費開放參加,請學員踴躍參加。
- 學習成果展:具有教學成果展示及招生宣傳之效益,視同正式上課,請所有師生共同參與。
l 加退選及旁聽相關事宜
- 退費換課辦法:
- 辦理退費時間:開學第1-2週退選課程之學分費、場地設備費全額退還。第3週退選者,僅退還七折學費;第四週起,不再受理退、換課申請。(1學分課程以第1次上課為免費旁聽及全額退費期間)
- 加退選週:105年3月7日(週一)至3月19日(週六)止。3月19日後不受理換課。改(退)選第一次免收手續費,改(退)選第二次起,每次酌收手續費100元。
- 因特殊身分免學分費者,若缺席未超過四分之一(不含免費旁聽週),學期結束後一個月可攜帶學費收據,辦理退回保證金,課程結束一年內未辦理退費者視同捐款,由本校開立捐款收據徵信。
- 學費收據,請妥善保存至課程結束。加、改、退課請出示學費收據及身分證件。
- 本校保留開課與否的權力。
- 旁聽辦法:
- 為維護教學品質及正式學員權益,除第一、九週提供免費旁聽外,第二週起學員欲旁聽課程,需酌收旁聽費250元(電腦、烹飪、手作課程及一般課程校外教學不開放旁聽),請至辦公室辦理繳費,持旁聽費收據上課。
- 凡額滿課程、特殊學習條件限定之課程恕不接受旁聽。
l 其他
- 研習證書申請:申請當學期研習證書及公務人員、台北市教師研習時數者,請於第15~17週(6/13~6/30)至本校官網填寫申請表,行政人員將依據教師評量及出席率後製作研習證書。學期結束一個月後開始發放。但缺席五堂課視同中斷學習,無法申請該課程之研習證書。
- 學員保險:臺北市12所社大於本期聯合開辦學員團體意外險,保障期間為開學日起至成果展結束之每日24小時。保障為100萬元的意外險,1萬元的醫療險,讓學員在就學期間多一層保障,也免去師生每次校外教學活動單一保險的手續負擔,在臺北市多所社大上多門課程皆僅需繳付一次保險費。
善心捐款
- 捐款帳戶
- 戶名:社團法人台北市社區大學民間促進會
- 銀行:第一銀行(007) 景美分行
- 帳號:106-10-004055
交通方式
校本部:台北市文山區景中街27號 / 景美國中內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捷運系統 | 捷運景美站2號出口步行2分鐘 | |
公車系統 | 景美國中站 | 74、284、棕2、棕3、251、253、505、660、673、棕6、棕12、915、666 |
捷運景美站 | 252、290、642、642、644、647、648、650 | |
文山二分局 | 棕2、251、660、671、棕12、915、666 |
木柵校區: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三段102巷12號 / 木柵國中內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捷運系統 | 新店線-景美站 | 轉乘公車251、660、666、棕3、棕6 |
文湖線-萬芳醫院站 | 轉乘公車236、237、298、611、530 | |
文湖線-木柵站 | 轉乘公車282、251、660、666 | |
公車系統 | 251、237、298、282、530、660、666、611、棕3、棕5、小10、小11、指南6、台北客運10、15、6【保儀站】或【木柵站】下車 |
文山社大臨時服務專線:0983546850
校務公告:因景美國中校區施工,8/10(一)~8/13(四)進入校園請改由景美國中側門停車場進入
校務公告:因景美國中校區施工,晚間上課請改由景美國中側門進入
校務公告:8/6(四)課程教室及社大辦公室異動
8/6日(星期四),景美校區因電源異常,部分教室無法使用,受影響教室有,
社大辦公室暫時改至健體領域教室為各位學員服務,
今日晚間
電影備忘錄改至仁愛樓普通教室812上課,
美國旅遊觀光景點導覽改至仁愛樓3樓音樂教室2上課,
社大景美校本部辦公室因斷電之故辦公室電話全面斷線,已請工程找出斷電原因全力搶修,
電話中斷期間,可撥打木柵校區:(02)22342238或景美校區臨時電話:0983546850,電話服務時間請看社大官網校務公告,公佈的時間
造成不便,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