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4

認識常見有刺植物 -步道上的刺客

話說植物不像動物可自由移動,為保護自己,乃發展出許多保護自己的機制,例如硬刺、毒素等、都是正常的自衛方式。不過大部分的植物也都有演化出各式的避險策略來,保護自己,例如使用硬刺、或身懷植物鹼(生物鹼),令動物咬食時變得難吃、難以吞嚥或摘拾者有針刺、臭味刺激等威脅有不方便的感覺,或擬態身上有分泌物黏液屍臭味等等,讓入侵者知難而退之效果,以上等等都是植物演化而來的避險策略方法之一。甚至有些植物為適應乾旱及寒冷的氣候在適合的器官長出毛來,有長有短,有剛有柔,利用毛來截留水滴(露珠),以保全植物本身需要之基本水分,或致使掠食者難以吞嚥而免遭被吞噬故具刺。尤其是防止嚙食植物之動物往往不會顧及其食物之長期供應,而往往趕盡殺絕的肆虐植物,於是乎經長期演化,某些植物會演化出棘刺來保護自身,舉例如今天文中所列之各項植物。

 

植物與真菌亦發展出生物鹼,不但能調節彼此之間的生長速度,或是嚇阻動物的食用,這也是植物的化學武器競賽。其中以組織胺與蟻酸最為直接,例如咬人貓與咬人狗,全身被焮毛,似針筒人畜碰觸其先端隨即釋放出組織胺蟻酸毒液,霎時皮膚馬上紅腫灼熱真有如切膚之痛,這即是扼阻牲畜最佳的防護機制。由於植物既無長棘又無毒液,於是有些植物就發展出另類的避險妙招以避開掠食者侵害,如臺灣百合於秋末種子成熟後,不久,植株隨即枯萎,因而逃避乾旱及寒冬季節與掠食者的嚙食,並且將養分快速貯藏於地下莖,直到翌年春天再度萌發新芽,再度成長,年復一年,於是乎這也是植物避險的生存之道之一。

圖片 1:咬人貓(蕁麻科)

     全株長滿針刺狀焮毛,若不慎碰觸到皮膚,會有長時間的疼痛、灼熱感。咬人貓是北溫帶最常見的尖刺有毒性植物,其葉片兩面附生的焮毛,含有蟻酸類的刺激性有毒化學物質,接觸後蟻酸會令人又痛又癢。處理方法咬人貓、屬酸性毒類,建議使用鹼性類,如肥皂水、尿液等加以酸鹼中和,即可去毒止癢。所以,從小養成不隨意攀折花木的習慣是相當重要的。 

圖片2:陽明山薊(菊科薊屬),別稱:南國薊、小薊、濱薊、雞鵤刺

     葉緣多刺、葉面長毛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約0.5m高。莖多分枝,密被長柔毛。葉呈披針形,葉緣羽狀全裂,多刺;葉基下延、抱莖。總苞片貼伏。

     分布:臺灣特有變種,分布於全島海濱及低至中海拔之開闊地,北海岸、東北角海岸常見。

 

在我們的生活周圍,植物擁有利刺的樣貌繁複,有的長、有的短,有的尖、有的鈍,有的長在葉上,有長在莖上,有的有毒、有的無毒…。於是我們要問為什麼這些植物要長刺?而不同的刺又具有怎樣的作用?這是個十分有趣的問題!

 

植物為何要長刺?

 

一、防止動物的啃食、踩踏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食草動物,在面對一棵全身長滿利刺的植物時,你還有吃它的慾望嗎?某些植物就是利用這種策略來保護自己,例如在葉片上下二面各長著一排利刺的雙面刺,就是一個最好的實例。此外,植物利刺的作用,除了可以防止食草動物的直接啃食外,還可以減少動物不小心的踩踏或有意的攀折。

 

 圖片3、4:臺灣楤木(五加科楤木屬) 

 臺灣楤木又名裏白蔥木,為五加科楤木屬的植物,莖幹表皮及葉片上下兩面長滿刺,連小鳥都不敢停棲、踩踏。

二、減少水分的蒸散

    植物的葉片具有二種主要的任務:「光合作用」與「蒸散作用」。

    大部分的植物透過葉片,利用陽光來進行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轉換成碳水化合物,是植物重要的營養器官。但是葉片也同時負責植物的蒸散作用,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氣體形式從植物體表面散失到大氣中,產生的拉力在植物體內產生上升液流,將根部吸收的礦物質及養分轉運到植物體其他部位,是植物吸收和運輸水分的主要動力。

    但是對生長在乾燥地區的仙人掌而言,水分對他們是很珍貴的資源,炙熱的陽光使得蒸散作用異常劇烈,於是他們的葉片轉變成針狀,減少水分的蒸散,以增加植物的存活機率。至於原本葉片的功能,則改由膨大的綠色莖來執行。更棒的是,這些佈滿全身的細長尖刺,同時具有嚇阻敵害的作用,讓人不敢輕舉妄動。

圖片 5:瓊麻(龍舌蘭科龍舌蘭屬 )葉尖長刺,長在海邊。

圖片 6:仙人掌(石竹目仙人掌科)仙人掌的刺又尖又細,綠色莖負責原本葉片功能,針是變態葉主要是防止水分蒸散過度,其次則是自衛,有嚇阻動物的侵襲功能。這些刺是為了適應惡劣環境(沙漠或極端乾燥的旱地),因此葉片盡量變小、變細。

三、增加攀爬的能力

    某些植物不像蔓性植物具有纏繞生長的本領,也沒有發展出捲鬚的構造來幫忙攀附,於是它發展出利刺來增加自身的攀爬能力,順利佔據有利的生長位置。例如葉形特殊的扛板歸,它的全身長滿了倒鈎狀的利刺,一旦被它纏上之後,就很難再擺脫,它們就利用這些刺來鈎住其他植物或是物體,支撐起纖弱的身體,不斷地向上生長.

圖片7:扛板歸(蓼科蓼屬)葉背中脈及莖上的倒鉤刺也是為了攀爬與防禦作用。

圖片8、9:黃藤(棕櫚科黃藤屬)

    莖上長滿了刺則是為了攀爬。藤心為原住民阿美族人口中的佳餚。老枝就是黃藤成熟的莖,就是我們小時候常見大人拿來修理不乖孩子用的藤條,以及製作藤椅材料。

 

四、協助種子擴散

    植物無法自由移動,在繁衍下一代時,發展出利用種子的不同特性來達到擴散的目的,如水漂、空漂、鳥誘、滾動…等方式。另外,有些植物的種子,如羊帶來(蒼耳),會利用針刺附著在路過的動物身上,藉此搭便車的方式將勢力擴散到其他地方去。

 

 圖片10:羊帶來

(菊科蒼耳屬)的果實外殼具有硬刺及軟毛,可附著在動物身上,藉此來散播下一代。

 圖片 11:蒺藜草(禾本科)

    果實佈滿利刺,因外形像古代的兵器「蒺藜」而得名。蒺藜草(禾本科) (蒺藜草屬)是 會沾粘的植物,它的果實有許多小硬刺,拔除它的時候總是被扎到流血,而蒺藜是古代的一種兵器,係中國古代一種軍用的鐵質尖刺。

 

植物的刺有哪些種類?

一、 葉刺

葉刺由葉片演化而來,依照形成部位的不同,又分為針葉刺、托葉刺、葉柄刺、葉脈刺、葉緣刺等。

 圖 片12:金剛纂(大戟科)由托葉形成針狀刺可保護葉片不被取食。                 

金剛纂,別名:火巷、純陽草、火烘。莖、葉、乳汁有毒。乳汁中的樹脂接觸皮膚後造成發炎、起泡,入眼則導致劇痛甚至失明;誤食小量時引起劇烈下瀉,大量則刺激口腔黏膜。嚴重則引起嘔吐、頭暈、昏迷、肌肉顫動等症狀。

 圖 片13:珊瑚刺桐(豆科)三出複葉的總葉柄上有數枚倒勾狀刺。

 

 圖 片14:刺茄(茄科)葉脈上散佈著長長的針刺,植株高約三十至九十公分,常是匍匐狀生長,全體被覆白色柔軟毛,並密生尖銳刺。莖綠色,密生的銳刺粗細參雜。葉互生,具長柄,葉柄及葉身上葉脈皆生有長銳刺;葉緣波浪狀,具五至七羽狀深裂;無托葉。春、秋間開管狀花,葉脈上也佈滿了刺充分宣示(人畜勿近)的訊息。

 

 二、 皮刺

棘刺是由表皮細胞衍生而成,依照形成部位的不同,又分為莖刺、種子刺等。

 圖片15:玫瑰(薔薇科)

由莖的表皮細胞凸起

而形成粗壯的牙狀刺。

 圖片 16:細刺栲(殼斗科)

果實表皮形成密密麻麻的

針刺,保護珍貴的種子。

 圖片17:菝葜(菝葜科)莖上散佈著利刺。

 

 三、 枝刺

枝刺則是表皮內部形成在由內而外穿透出來,如柚子、魯花樹等。還有一些棘刺是先長出一些瘤狀刺座,再由刺座中長出短刺,如木棉、美人樹、食茱萸等。

 圖片18:安石榴(安石榴科)由嫩枝形成尖刺,妙的是這枝條日後仍可以長出葉子和分枝。

 

 圖片19:泰國檸檬葉(芸香科)又名馬蜂橙,由腋芽形成長長的針刺,保護植物不受侵擾。

 

 圖片 20:魯花樹(大風子科)

嫩枝形成塔狀針刺,看來十分恐怖!

 

 圖片21、22:咬人狗(蕁麻科)

在全幼嫩葉背花序軸果柄部位長有焮毛,焮毛是表皮細胞突起似針頭狀的刺毛。

咬人狗咬傷原因: 咬人狗是北溫帶最常見的尖刺有毒性植物,其葉片兩面附生的焮毛, 含有酸類的刺激性毒質,接觸後會令人痛癢不已。  處理方法咬人狗屬酸性毒類,建議使用鹼性類,如肥皂水、尿液等加以酸鹼中和,即可去毒止癢

 

 圖片23、24:食茱萸(芸香科)

在莖枝、樹幹、葉子及葉背中脈皆佈滿棘刺,莫非是警告人類或動物不可輕易接近。

食茱萸,別名紅刺楤、鳥不踏等,中國植物誌則稱以椿葉花椒。食茱萸的嫩枝密布銳利的尖刺,老幹也長滿了瘤狀尖刺,連鳥兒也不敢在上面棲息,因此有「鳥不踏」之稱。葉片為羽狀複葉。

 圖片25:十大功勞(小蘗科十大功勞屬)葉緣具針刺,亦是中藥藥材。

 

 

 圖片26、27:薊(菊科)又名雞腳刺,薊嫩芽葉緣總苞片均長滿了針刺,自衛能力很強。

 

 圖片28:臺灣柘樹(桑科)莖長刺為中藥處方藥,又名黃金桂,別名:刺格仔、穿破石、葨芝、黃金桂,枝刺特別發達,被扎後皮膚有紅熱灼感,千萬不要嚐試。

 

 圖片29:芡( 睡蓮科芡屬 ) 

芡之果實(芡實)屬中藥中的收澀藥。葉片上葉脈長了許多的勾刺乃是在防止昆蟲停留咬食。

 圖片30:梣葉懸鉤子(薔薇科懸鉤子屬)

藤本灌木植物,又稱紅狹葉懸鉤子,為臺灣原生種。

 圖片31:荷

蓮科(蓮屬)唯一的一個屬,荷花在莖上也布滿小倒刺,若想摘花,得須先通過在莖上倒鉤刺武器的考驗

 

 圖片32、33:花椒

又稱秦椒。是芸香科花椒屬灌木或喬木花椒樹的果實。原屬野生。花椒果實形狀球形,成熟時椒皮外表轉紅楬色,曬乾後呈黑色,有龜裂紋,頂端開裂。內含種子一粒,圓形,有光澤。花椒含有檸檬烯、具有獨特濃烈香氣。

 

 圖片34、 35:刺五加

五加科五加屬,別名:白茨根、貼肉刺、鵝掌筋蔓性灌木,木質藤本,莖伸長,長 5~9 公尺,全株具有鉤刺。

用途:

1.食用-莖切段曬乾後,可為涼茶之原料喝來有特異之芳香。新芽及嫩葉洗淨後可直接炒食或煮湯,滋味頗佳。

2.藥用-將鮮葉搗爛外敷可治疔瘡等等。

 

 圖片36、37:梅

是薔薇科的落葉喬木,梅有時也指其果實或花。原產於中國,後來發展到韓國與日本等地。梅子樹的生命力非常頑强,越是砍伐它,它就越是不斷地長出嫩芽、抽出枝條。梅樹雖是落葉小喬木,卻可高達10米,枝常具刺,樹冠呈非正圓頭形。枝幹褐紫色,多縱斑紋,小枝呈綠色或以綠為底色,無毛。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

 圖片38:枸杞

科名:茄科

生態習性:落葉小灌木,高達l米多。枝細長,常彎曲下垂。枸杞作為蔬菜用途,其品種主要有細葉枸杞和大葉枸杞兩個品種。

枸杞作為傳統的抗衰老補藥早已眾所周知。近代醫學研究發現,其葉、果、果柄皆有抗癌作用。

 

參考資料

˙植物Q&A 鄭元春著

˙植物解說事典,鍾國基及林德勳著,晨星出版社

˙健行筆記認識有刺植物紀瑤勝  網站

˙植物情報林慧容  網站

˙百度百科  網站

 

 

 

 

 

 

 

 

 

 

 

 

 

 

 

 

 

 

 

 

 

 

 

 

 

 

 

 

 

 

 

 

 

 

 

 

 

 

 

 

 

 

 

 

 

 

 

 

 

 

 

 

 

 

 

 

 

 

 

 

 

 

 

 

 

 

 

 

 

 

 

 

 

 

 

 

 

 

 

 

 

 

 

 

 

 

 

 

 

 

 

 

 

 

 

 

 

 

 

 

 

 

 

 

 

 

 

 

 

 

 

 

 

 

 

 

 

 

 

 

 

 

 

 

 

 

 

 

 

 

 

 

 

 

 

 

 

 

 

 

 

 

 

 

 

 

 

 

 

 

 

 

 

閱讀 6576 次數

內部討論

留下評論

請登入後再發表評論

民眾意見

請填寫您對文章的觀點或是提出修改內容意見,我們會同老師討修正觀點及内容補遗

Drag and drop files here or Browse
鄭秀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