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4

福興宮(十五分土地公廟)

福興宮位在台北市文山區興旺里福興路五號,為一座歷史悠久、香火鼎盛的土地廟。因位在十五分庄內最早的土地公廟,又名十五分

土地公廟。

    福興宮的設立,可以遠推至清代乾隆中葉。當時的福建泉州安溪大量移民播遷來台,其中有五鄉十姓人氏共十二人,分成十五股,在此地合墾,耕田種稻、種茶為生,形成聚落,土名為十五分庄,行政名稱為福興庄。

    昔日的十五分庄,岡巒環三面,中有良田數百甲,萬盛溪流貫其間,那是先民兢兢業業,辛勤耕耘才有如此盛景。一切安頓就緒後,於是在1859年〈咸豐九年〉選擇本庄中心地點,即現址,以六塊石板建祠奉祀。前臨萬盛溪,周圍有各姓聚落散居其間。朝朝暮暮護佑著溪流、田園與村莊。這是本宮建廟之始,迄今已有155年的歷史。今天我們在神像桌下猶可見到刻有“福德正神”的長方形石板,俗稱“土地公基”,就是建廟時留下來的古物,彌足珍貴。

    1916年〈大正五年〉本宮改建成五坪大的土地廟,由保正許梓矮負責管理。光復後,1950年〈民國39年〉有地方志士高張先進等人倡議改建,除供奉土地、公婆神像外,又增設集會所及簡易戲台。此後本宮成為庄民信仰及活動中心。1975年〈民國64年〉4月,再經地方熱心人士發起重建,1977年〈民國66年〉完工,此次擴建的部分有金亭、戲台台階等。新廟為一座宮殿式的鋼筋水泥建築,設施完備:廟體、 拜亭、廟埕、 戲台與金亭,一應俱全。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區中,實屬少見。

    值得一提的是本宮的戲台,屋宇高聳,隔著廟埕與本宮三川脊遙相呼應。正面牆壁繪有大幅的福祿壽三仙,線條優美生動,為許連成畫師的作品,是最為可觀之處。戲台每逢農曆正月初二土地公生、八月二十一日宮慶及十月十五日下元節演出歌仔戲敬神;至於信眾還願,則多以布袋戲演出為主。

    本宮主祀福德正神,配祀三太子。未來計畫增建,右殿將增設文昌帝君,左殿將增設太歲殿。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及宮慶、禮斗法會、中元普渡等重要節日,廟方定時舉行祭拜超渡等儀式,同時舉行誦經科儀,由傳承自福州師的女性專業團隊唱誦,音韻優雅,莊嚴隆重。

   本宮百餘年來,向為庄民的信仰中心,四時香火不絕。隨著時代變遷,祭祀圈擴大,護佑的對象不再只限庄民,護佑的類別也由驅蟲除瘟、保護作物,變為各式祈求。範圍更廣,結緣更深,或解厄,或祈福,或問婚姻,或求子嗣,常能如願,是景美地區的重要廟宇。

    本宮現由管理委員會掌理掌理各項事務,熱心參與公益活動,每年頒發獎學金,造福地方學子。現任總統馬英九,同為本庄居民,每年除夕親臨本宮發紅包,為民祈福。

福興宮的土地公,陪伴庄民走過無盡的悲歡歲月,而今建物舊損,環境待整。期待未來的改建,能夠融入十五分庄的人文特色,保有舊風之外,也能發揮廟匾所示“福德廣興”的精神,再創新局。 

附記:本文參考福興宮重修記略〈1977〉、興福浚溝修路記碑〈林佛國1906〉、福興宮農民曆廟史〈2014〉

感謝:福興宮會計陳慧娟小姐、誦經團隊老師暨全體成員,提供資訊。     

 

閱讀 1374 次數

內部討論

留下評論

請登入後再發表評論

民眾意見

請填寫您對文章的觀點或是提出修改內容意見,我們會同老師討修正觀點及内容補遗

Drag and drop files here or Browse
蒯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