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9

興隆路三、四段沿革

壹、地名的由來

    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0年)余文儀《續修台灣府志》裡已有興福庄記載,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年)福建泉州安溪縣許氏堂兄弟與鄉親共分十五股合力開墾興福庄荒地,嘉慶之後人們慣稱「十五份庄」,日據時稱「十五份保」,光復後又改名興福村。民國三十九年景美設鎮,十五份保分興福、興德兩里,隨著外來移民人口不斷增加,今擴編為十里。

1. 「乾隆中葉,安溪積德鄉人蘇興存、高貽椒、林家修、楊元林,及歸善鄉人翁士軒、金田鄉人王賢宗、顏衷,山頭鄉人許標重、許標勝、陳渥千、陳乾智,珊屏鄉人劉世棠等十五股所闢而得名。」,據上所述,此地為合股開墾,共有十二人來自安溪縣的幾個不同的鄉,分成十五股共同開墾,故興福莊亦稱為十五分莊。

2. 又稱十五分莊,為討吉利稱作「興隆莊」含為福建人在此興盛的寓意,也是興隆路路名的由來。

 

貳、十五分庄的範圍

 

    西起於十五分庄口(今景隆街與羅斯福路五六段交口),東至馬明潭山(今興隆路三段底、再興中小學前),北以蟾蜍山為界,南臨溪仔口山(今景美山),為一三面臨山的谷地,並有小溪流貫其間。在清朝時代,馬明潭仍屬十五分庄的範圍之內,十五分庄的中心位置周圍,在今興隆路二、三段一帶。 

1969年臺北市地形圖(出處:臺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1895年地圖

參、興隆路一、二、三、四段沿革

    本路分為四段,起自羅斯福路五段,至木新路三段止,為文山區內要的幹道之一。

1. 清治時期,興隆路二、三段,屬於興福庄,日治時期,本路已有街路之形狀,即今日公館至木柵馬明潭間之路段,為原景美鎮之東西幹道。

2. 1964年建興隆路一、二、三段,原自強路拓寬後更名為興隆路一段,一段多為店舖住宅或公寓,路口北側為臺北市花木批發市場。(日治時期,輕便車由十五分火車站經景隆街沿興隆路二、三段至行政院海洋巡防署前方,均予以拆除。)

3. 1967臺北市改制後,進行公館至馬明潭間道路改善工程,1970年4月完成。二段起自景隆街、景興路口,路南有靜心中小學,北有興隆市場及停車場。景華街口以東則為住宅公寓及國防部軍法司。本路與福興 路交叉口,有興德國小、興隆國小、臺北市立圖書館文山分館、文山第二戶政事務所、興隆派出所等機關。

4. 三段起自辛亥路四、五段間,有萬芳醫院、中國科技大學、興華國小,萬芳國中及國立臺灣警察專科學校、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5. 1974年,再拓築本路四段,自木柵路延伸至木新路。四段至木新路止,沿線有再興中學、木柵公園、游泳池、安康社區、住宅區及店舖式公寓等。

 

肆、興隆路三、四段分界點為何不在木柵路

 

     原興隆路三段有興家里及興得里屬於景美行政區,四段為明興里及明義里屬於木柵行政區,且派出所之管轄亦分為文山一分局(木柵行政區)及二分局(景美行政區),1990年,台北市重新調整行政區域後,景美區與原來東邊的木柵區合併為文山區。

 

 

△資料來源:

1、張秋蜜 編撰,《尋訪故鄉的歷史記憶:文山區-探討拳山堡、文山保-木柵篇  之景美溪右岸》,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人文學程文山學,2015/9。

2、文山鄉土教育網頁,木柵文史工作室, http://mucha.myweb.hinet.net。

3、文山區公所簡介

 

4、中研院GIS地理資訊系統

 

 

 

 

 

 

 

閱讀 1407 次數

內部討論

留下評論

請登入後再發表評論

民眾意見

請填寫您對文章的觀點或是提出修改內容意見,我們會同老師討修正觀點及内容補遗

Drag and drop files here or Browse
高白峰

最新自 高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