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社區大學

文山社區大學

週三, 30 October 2013 20:31

進興宮

 

新廟落成的進興宮

(上圖為新完工的進興宮,下圖為拆建前已有73年歷史的進興宮)

新廟落成的進興宮

    2007年9月11日(農曆八月初一),景美夜市集應廟旁有一所新建土地公廟安座落成,事實上它就是原建於1934年(日治時期昭和九年)的進興宮。原廟斑駁,是景美原始廟貌保存最久的土地公廟,現在搖身一變成為景美最新的土地公廟。進興宮一直以來香火鼎盛,據說許多生意人得到庇祐而飛黃騰達,此次新建工程的經費就是由聯山開發公司捐獻。

也許原廟破舊不堪,不值得維護保存,基於安全考量及信眾發心,有需要拆除重建,但起碼也應將該廟的沿革立碑記錄,以延續進興宮的歷史,否則一座有歷史的廟宇,就此消失在時代進步的洪流及對文史保存的無知中,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進興宮位為景美街、緊鄰集應廟的進興宮,建於1934年(昭和九年),奉祀福德正神土地公。建廟當時景尾街的下街仍少有人居,外地人沿著進興宮的周邊聚集,逐漸形成熱鬧的市集。

週三, 30 October 2013 20:30

景美福興宮

 


景美福興宮
    位於興隆國小對面、福興路六號巷內的福興宮,為十五分庄最早的廟宇,始於1859年(清咸豐九年),原為供奉「福德正神」石碑的小廟;光復初年,重建廟宇,供奉土地公與土地婆;民國六十四年再次擴大廟宇規模,於六十六年完工,供奉更大尊的土地公及興建美輪美奐的戲台;目前神殿下方仍保有「福德正神」的石碑供信眾敬拜。

週三, 30 October 2013 20:23

萬慶巖清水祖師廟

萬慶巖清水祖師廟

 

萬慶巖清水祖師廟位於溪仔口,主祀清水祖師,為福建安溪先民為感恩隨行保護神庇祐而建廟供奉,神像由福建泉州府安溪縣清水巖奉遷至此,為景美最早建立的廟宇。原廟近景美溪邊,建於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後因泥沙淤積、河運廢弛,隨著道路拓寬而重新改建於現址。而道光初年遺留下來的石製香爐,因曾被當成磨刀石而磨損,現放置於內殿的牆邊,見證當年建廟的歷史。每年農曆正月初六為祖師爺的誕辰,熱鬧舉行慶典儀式。

 

壬辰景美遶境6

壬辰景美遶境隊伍由興隆國小對面的巷子,

經巷口小牌樓至景美福興宮拜廟,

廟方誠心掛上「風雨免朝」字樣,祈求風和日麗,方便遶境活動進行,

福興宮前方有一富麗戲臺,慶祝吉慶,也聘請歌仔戲團現場演出戲碼,

福興宮廟埕寬廣,陣頭可大開陣勢盡興表演一番,

是觀賞陣頭表演的及拍照的極佳地點,

可惜因巷子太窄,車子只能在巷口致意

 












 

壬辰景美遶境7

  •  

壬辰景美遶境在美輪美奐的景美福興宮之後,

繼續前往興隆路一段的興福巖清水祖師廟,

這是一間坐落在民宅一樓的廟宇,

這次也慷慨大方的贊助陣頭共襄盛舉,

遶境陣頭也排在拜廟的名單中,

由於廟宇前方有一上坡,

以車子裝載的陣頭,就只能在路口往內稍作轉彎,表達敬意了,

只要能走路上去的陣頭,依然費力的走到廟宇前方拜廟.



 

壬辰景美遶境8

 

壬辰景美遶境由興隆路一段在武功國小旁左轉,

再右轉轉入巷內的萬隆集應廟.

這原是高張林三姓共同恭奉保儀尊王林氏夫人,

分祀後,林家建立的集應廟,一般也稱為林氏集應廟.

萬隆集應廟在一樓設立臨時神壇,也請出七爺八爺來迎接陣頭神轎,

一時之間,在巷子出現多尊七爺八爺

加上不時燃放鞭炮,現場氣氛非常熱鬧.









 

壬辰景美遶境9

壬辰景美遶境由汀州路右轉羅斯福路五段的公館福德宮拜廟,

公館福德宮原廟坐落在汀州路上,因配合都市更新而暫遷至民宅的一樓.

由於距離下一站萬慶巖清水祖師廟較遠,

一路繞境的三太子也累了,

因此在羅斯福路上形成三太子騎著及坐著摩托車的有趣畫面.

每一間廟宇都有平安符令提供給信眾護身,

在路邊設香案的信眾也匯集各廟宇的平安符令,

在眾神保祐下該店家應得到最多的祝福.



 


 

壬辰景美遶境10

壬辰景美遶境由羅斯福路右轉景福街,

沿著景福街到溪仔口的萬慶巖清水祖師廟,

廟方熱情歡迎陣頭神轎的蒞臨,

陣頭也在廟埕賣力演出.

遶境隊伍在林氏夫人保儀尊王拜廟後,

萬慶巖清水祖師廟自己的神將也卸下任務,進入廟內歸位.

此時代天宮的陣頭才到萬慶巖.

原來因入夜景美夜市無法入內,

代天宮及進興宮的陣頭才特別提早到景美市場遶境,

在景美市場遶境後,代天宮也不辭辛勞的遶到萬慶巖.

 


 

 

壬辰景美遶境(完)

壬辰景美遶境由溪仔口的萬慶岩清水祖師廟返回景美老街,到繞境行程的最後一站---進興宮.

此時天色已晚,雨勢也大了起來.

最後到此次遶境的起程點(景美集應廟後方的臨時神壇)向保儀尊王拜別,結束辛苦的繞境活動,

此時嘉義來的電音三太子熱力四射的跳起熱舞,為活動畫下完美句點.

景美集應廟也將保儀尊王及林氏夫人請回神龕,

並祭拜三官大帝及犒賞五營兵將,完成最後的祭典儀式.

廟方也依往例在附近餐廳宴請工作人員,酬謝大家為活動辛苦的付出.

下一年的農曆10月15日再見了.



(以上照片為遶境陣頭到進興宮拜廟)





(以上照片為各廟宇陣頭向保儀尊王拜別)
(上圖:嘉義的電音三太子熱力四射)


(神明請回廟裡的過香儀式)


(景美集應廟祭典負責人祭拜三官大帝及犒賞五營兵將)

民國101年壬辰年景美地區聯合遶境

活動序曲是個廟宇之陣頭神轎先到景美集應廟後方的臨時神壇報到

報到後依序出發

上圖:公告活動海報

圖二:在遶境路線上張貼諭令告示

圖三:將神明請出暫奉在臨時神壇便於活動進行

圖四:各廟宇的參與隊伍陸續報到

圖五:向主辦廟宇的神明致敬報到

圖六:陣頭及神偶團報到

圖七:陣頭神將團報到

圖八:各廟宇神轎報到

圖九:景美集應廟的令旗車出發

圖十:景美集應廟七爺八爺出發

圖十一:林氏夫人神轎出發

圖十二:林氏夫人神轎排序在保儀尊王前方


圖十二:保儀尊王神轎出發現場炮煙瀰漫

圖十三:保儀尊王神轎壓陣出發

壬辰景美遶境2

各廟宇陣頭從景美集應廟報到出發後

第一個經過的廟宇是景美代天宮媽祖廟

以下是在代天宮拜廟的部分照片

 

壬辰景美遶境3

壬辰年景美遶境沿著景興路右轉興隆路二段,

至22巷右轉經會元洞清水祖師廟的山門,

至第二站會元洞清水祖師廟拜廟,

該廟主任委員(著黃色背心)虔誠持香,恭迎陣頭神轎蒞臨,

因廟埕寬廣,各陣頭得以盡興表演,頗為熱鬧











 

壬辰景美遶境4

  • 壬辰景美遶境經會元洞清水祖師廟後

繞道景華街右轉興隆路二段直行

經萬芳醫院後右轉112巷的紫雲宮拜廟

中午就在文山運動中心的後方休息


 







 

壬辰景美遶境5

壬辰景美遶境中午在文山運動中心休息,

約一點遶境隊伍再出發,

沿著興隆路三段二段一段行進,

經警察學校,萬芳醫院,興隆國小,到福興路的景美福興宮,

版主站在興隆路與辛亥路交口的天橋上,

拍攝魚貫而行的遶境隊伍.



 

 

 

 

 

 

 

壬辰年(民國101)景美聯合遶境慶典

一、景美聯合遶境的歷史

   景美聯合遶境活動之原由,乃源於農業社會在秋收後正值農閒時刻,景美人擬舉辦活動,一起熱鬧一下,一方面感謝五穀豐收,一方面互相聯誼、增進情感。

於是選定農曆十月十五日三界公生(註一)當日,舉辦景美地區各廟宇的聯合遶境活動,也就是過去所說的景尾大拜拜。

   在早期以景、興、萬字開頭的各里(註一)廟宇的陣頭,會先在景美集應廟集合,由景美集應廟提供便當、礦泉水及毛巾給參加的人員,在良時出發遶境。由景美集應廟出發後,景、興、萬字開頭之各里廟宇,再到各里區域進行繞境活動。到後期就統一路線,各廟宇陣頭在景美集應廟報到後,一起出發在景美地區遶境。

  民國99年,正值景美集應廟建廟一百五十週年,總共有十六個廟宇(註三)的各式陣頭參加,場面盛大,鞭炮聲此起彼落,熱鬧非常。由於陣頭參與太過盛大,以致交通大亂,到處鑼鼓聲天噪音太大,也引起民眾投訴,怨聲四起;加上景美集應廟本身也為了打開廟埕直通景文街之願景,遭遇許多阻礙,甚至在進行訴訟,就無心力再籌辦大型聯合遶境活動。民國100年(辛卯年)農曆十月十五日不同於往年之聯合遶境,景美集應廟自行舉辦境大典,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二、今年恢復景美聯合遶境

由於去年場面陽春不體面,今年又恢復各廟宇聯合遶境。

當天景美集應廟在後方廣場設臨時神壇,擇良時將保儀尊王、林氏夫人請至神壇,以為各陣頭報的聚集點,以及拜廟後的出發起點。

前幾天都陰雨綿綿,大家都擔心會影響遶境活動得進行,沒想到當日上午天氣出奇的好,不但沒下雨還出太陽,中午過後雖偶有小雨,遶境活動仍可順利進行,一直到傍晚遶境活動接近尾聲,雨勢才逐漸加大,這也是過去保儀尊王出巡時常有的現象,就是小雨會停下、大雨會變小。

早上九點起,各陣頭陸續報到。接近十點鐘,各廟宇陣頭陣頭到齊,繞境隊伍就在令人愉快的天氣下整隊出發了。

三、聯合遶境的廟宇陣頭

參加今年的遶境慶典有進興宮、公館福德宮、福興巖清水祖師廟、會元洞清水祖師廟、景美福興宮、萬慶巖清水祖師廟、景美代天宮、景美集應廟等八座廟宇的陣頭神轎。

在隊伍的最前方是景美集應廟的路關前導車。接著是進興宮,隊伍依序是前導車、令旗、鼓亭、土地公輦轎。

排序第二是公館福德宮,隊伍依序是前導車、蜈蚣大鼓陣、旗排車隊、神將團。

排序第三是福興巖清水祖師廟,隊伍依序是令旗、大旗舞獅隊、神轎。

排序第四是會元洞清水祖師廟,隊伍依序是前導車、令旗、鼓亭、神排車隊、南管團、北管團、七爺八爺及神將團、神轎。

排序第五是景美福興宮,隊伍依序是前導令旗車、土地公輦轎、神偶團、北管團、七爺八爺及神將團、旗隊及神轎。

排序第六是萬慶巖清水祖師廟,隊伍依序是令旗前導車、鼓亭、神將團、神轎。

排序第七是景美代天宮,隊伍依序是前導車、三太子、神將團、女子神轎班、神轎。

排序第八是景美集應廟,隊伍依序是令旗車三部、電音三太子團、涼傘、林氏夫人神轎、北管團、七爺八爺、保儀尊王神轎。

四、遶境實況

在繞境路線,事先都已貼上保儀尊王遶境的諭令告示。陣頭神轎每至廟宇拜廟,現場鞭炮聲不絕於耳。沿路上也可看見許多善男信女擺設香案,虔誠迎接遶境神明。

由景美集應廟出發,經景興路代天宮致敬;由景興路直行,右轉興隆路二段,至二十二巷進會元洞清水祖師廟致敬;經景華街至興隆路二段右轉,直行至興隆路三段112巷至紫雲宮致敬;中午至文山區民運動中心後方休息。

下午約一點整,遶境隊伍再出發,由興隆路三段向西行,至福興路2巷福興宮致敬;直行至興隆路一段興福巖清水祖師廟致敬;再直行在武功國小左轉接興隆路一段211巷至萬隆集應廟致敬;往前穿越羅斯福路至汀州路右轉至206巷左轉至羅斯福路公館福德宮致敬;順著羅斯福路直行至景福街右轉直行至萬慶巖清水祖師廟致敬;再由育英街出至景文街轉入景美街至進興宮致敬;約在下午五點,遶境隊伍回到景美集應廟後方臨時神壇致敬,圓滿結束辛苦的遶境慶典。

註一:三界公為道教神祇,即天官、地官與水官,合稱三官大帝。天官為紫微大帝,地官為清虛大帝,水官為洞陰大帝,主宰天地水三界。有民間傳說認為係古代之堯(天官)、舜(地官)、禹(水官)三帝。天官誕辰為正月之望上元節,地官為七月之望中元節,水官為十月之望下元節。

註二:景字頭各里是約是以前景美街的區域,目前有景美里、景仁里、景慶里、景行里、景東里、景華里;興字頭各里約是以前興福庄的區域,目前有興福里、興安里、興豐里、興得里、興昌里、興旺里、興泰里、興業里、興光里、興家里;萬字頭各里約是以前萬盛庄的區域,目前有萬盛里、萬和里、萬年里、萬隆里、萬祥里、萬有里。

註三:十六個廟宇分別是1、景尾街進興宮福德正神,2、景美興字頭會元洞清水祖師,3、景美十五份福興宮福德正神,4、古亭庄火聖廟火德星君,5、文山興字頭興安宮福德正神,6、木柵張氏集應廟林氏夫人、保儀尊王,7、半路店公館福德宮福德正神,8、文山河濱福德宮福德正神,9、文山溪州仔福德宮福德正神,10、木柵忠順廟申國夫人、保儀大夫,11、文山萬字頭興福巖清水祖師,12、番婆厝萬隆林氏集應廟林氏夫人、保儀尊王,13、景美景字頭代天宮天上聖母,14、景美溪仔口萬慶巖清水祖師,15、景美興字頭紫雲宮觀音菩薩,16、景尾街高氏集應廟林氏夫人、保儀尊王。

 

週二, 29 October 2013 20:49

景美的土地公廟

 

  

    田頭田尾土地公厝前厝後土地公」是台灣民間諺語形容土地公廟的普遍性土地公正式名稱為福德正神其神格位階不高類似現今之里長但與一般百姓卻是最親近可祈求生活平安財富增加農耕順利一般而言農耕村落中都有土地公廟的興建一般家中亦常供奉土地公而在景美地區有煤礦開採也會在礦坑口興建土地公廟供礦工入坑前祈求平安在景美地區就筆者所知有十間土地公廟茲將廟況彙總於下,若有讀者知道還有其它土地公廟,請留言告之,以祈資料完整性。

景美福興宮

      位於興隆國小對面、福興路六號巷內,為十五分庄最早的廟宇,始於1859年(清咸豐九年),原為供奉「福德正神」石碑的小廟;光復初年,重建廟宇,供奉土地公與土地婆;民國六十四年再次擴大廟宇規模,於六十六年完工,供奉更大尊的土地公及興建美輪美奐的戲台;目前神殿下方仍保有「福德正神」的石碑供信眾敬拜。

進興宮   

     位於景美街、緊鄰集應廟,建於1934年(昭和九年)。建廟當時景尾街的下街仍少有人居,外地人沿著進興宮的周邊聚集,逐漸形成熱鬧的市集。2007年9月11日(農曆八月初一),新建的進興宮安座落成,原是景美保存最久的土地公廟,現在搖身一變成為景美最新的土地公廟。進興宮一直以來香火鼎盛,據說許多生意人得到庇祐而飛黃騰達,此次新建工程就是由聯山開發公司捐獻。

三、文山興安宮

位於仙岩路16巷64號,建於1917年(大正6年),當時在仙跡岩山麓下開採煤礦(名為永豐煤礦)時,因應採礦工人入礦坑前須祭拜土地公祈求平安而設立。設廟之初,為容不下一人的小廟,曾於民國40年重建。煤礦曾停採一段時間,留有賴琳松為首等12戶未遷居。民國63年再次採礦,並於民國68年由賴氏發起新建廟宇,且於73年擴建。附近麥田山莊興建時,為使基地完整,經協調廟宇往外遷建,並由建設公司出資建設二層樓粗胚,再由信眾集資修飾外貌,於民國83年完工,呈現目前的廟貌。因廟宇外移,目前廟地所在位置,為當時永豐煤礦的礦坑口。興安宮地處馬英九市長所屬里居於建廟九十週年慶(2006年2月)時,馬市長特贈仁愛為懷匾額一式2016年建廟一百年時,是否會邀請馬總統再贈匾額誌慶,讓我們拭目以待。

四、頂公館福德宮

      公館街由羅斯福路五段入口設有頂公館福德宮的牌坊,沿公館街進入為於右邊的福德宮,已被兩棟公寓包夾,為都市發展過程中特殊景象。公館街所處區域,為景美開發初期即已發展的街道,舊稱頂公館,在福德宮對面巷仔內,仍保有一整排磚造紅瓦的老舊建築,為早期聚落留下見證。頂公館福德宮建廟於民國五十三年,供奉福德正神土地公,此地早期居民以許姓居多,廟內建廟捐款紀念碑的人士中皆以許氏為主,足以說明。

五、公館福德宮

      位於台師大分部左前方的汀州路四段上,原廟於百餘年前建於羅斯福路四段底,再於民國六十一年遷建於此。民國八十一年大幅翻修,並特地自中國大陸訂製石雕龍柱及壁雕裝飾,頗費心思。公館福德宮左前方的小巷(汀州路四段23巷)為日治時期萬新鐵路的舊道(1921-1965),鐵路由萬華火車站沿汀州路一、二、三段,過基隆路後接路口小巷至此,往前直通羅斯福路五段150巷口,再由羅斯福路通往新店(2010年7月遷移至羅斯福路五段42號)。

海巡屬後方福德宮

在新益煤礦礦坑口附近(興隆路三段304巷121號對面巷子底),有一座約一公尺見方的廟堂,名為福德宮,奉祀福德正神土地公,為礦工入礦坑祈求平安所需,為景美最小的土地公廟

福安宮

廟址在懷恩隧道上的溪仔口山山腰上,根據廟史記載清末陳氏渡海來台定居於仙跡岩山腰供奉土地公於此地;後由其子孫與附近居民組織福盟籌資興建小廟安奉自登山步道開闢登山者漸增經由此登山客經常參拜香火鼎盛但因廟小且破舊,於是陳氏親族陳萬得先生發起重建承蒙各界諸善信踴躍捐款建廟,遂於民國七十四年完工安座呈現今貌廟門入口廟名福安宮的匾額為當時監察院長黃尊秋先生的題贈門聯由當時景美地區的監察委員許炳南先生所題贈此廟雖位處偏僻山腰但卻有院長級的名流題字相贈蓬璧增輝相當特別造訪此宮可由興隆路二段22065(興隆公園南側)上仙跡岩步道大約100公尺處依指示牌左轉往三段304巷方向步行10公尺的右方亦可由興隆路三段304巷巷底,在興光市場後方上仙跡岩步道約在200公尺處

八、文山溪洲福德宮

    位於師大分部右後方,即溪洲街與環河快速道路交口的位置,廟址是溪洲街臨16號,所處位置為公共路地,故非永久的戶籍建制。目前所見福德宮,已是第四次重建,根據廟史的記載,內奉土地公係於1741年(清乾隆6年),由陳仲惠與邱煥兩位先民,由福建省同安縣渡海來台時恭請隨行,為景美地區最老的土地公神像。最早的小廟建於堤防外的新店溪畔,不幸於1927年(昭和2年)遭洪水沖毀,土地公乃由陳江湖先生暫奉家中,嗣與高旺興先生奔走籌資,原址重建。1960年(民國49年),政府因防災因素,增建堤防,福德宮又遷建至溪洲街103巷30號前;又因1990年(民國79年歲次庚午)環河快速道路興築,而落腳於現址。現在外部牌坊雖稱廟名為福德宮,但廟門上方石碑的原始廟名,乃根據廟況的小空間,謙稱為福德祠。福德祠雖小,但因奉祀的土地公年代久遠(超過260年) ,為萬盛地區最被敬重的土地公廟,萬隆集應廟保儀尊王出巡時,即以此廟為停留的首站,可見其在信徒心目中的地位。

九、文山福興宮

      景美有兩所福興宮,皆奉嗣福德正神土地公,各自在宮名前冠上區域名稱,以玆分辨,分別是福興路的景美福興宮及興隆路三段185巷底的文山福興宮。

文山福興宮由「興隆社區」牌坊往山坡上走,即沿著興隆路三段185巷走到底,就可找到。該廟安座於民國74年(歲次乙丑) ,每年農曆七月舉辦普渡法會,敦請道士做法祈求平安,法會後讚普者可得領豬公肉一塊及白米一包,作為讚普的答謝禮,2007年普渡法會計有236戶登記參加,規模不小,這也是該廟的傳統特色。

十、東福宮

      廟址位於辛亥路166巷底的興泰公園旁,對面為文山駕訓班,也就是在捷運辛亥站後方山丘的另一面山坡下。根據耆老的說法,原廟在目前廟宇前方農田旁的大樹下,以石塊砌成的小廟,內奉石雕的土地公神祇,在1970年代初期,信眾受土地公指示,因當地風水已遭破壞,土地公不擬再居舊所,於是募資興建新廟於大樹上方的山坡上,目前仍在大樹下的原小廟處,以石塊堆砌模型以紀念該廟之發跡地。

十一、河濱福德宮

       廟址位於汀州路4段臨10-1號,在基隆路與丁州路交口的景美污水抽水站往河堤走十公尺的路旁,廟宇在一棵大樹下。

十二、興隆宮   

       興隆宮位於興隆路三段229巷臨5之2號,建於1970年代。興隆宮原僅奉祀土地公,在台灣傳統廟宇多為多神奉祀,在信眾的需求下,現在也奉祀大多數的民間信仰的神祇。每年農曆八月初八,興隆宮會舉辦演戲謝神的戲碼,以慶祝該廟的開宮日。以前是聘請歌仔戲團表演,近年來考慮經費太高及觀眾零落,改請布袋戲單人演出三天,之後再放映電影。這都是信眾還願,感謝神明保佑的心意。

十三、萬友福德宮   

       在興隆路一段202巷7弄的萬有公園內,廟宇就在一顆老榕樹的下方,這棵榕樹是編號1417的被保護老樹。

週二, 10 March 2015 19:53

許興泉商號

許興泉商號

(文山學學員林玉斌整理  何文賢老師指導)

許興泉商號

   許興泉商號為景美富商許能才的故居,起建於昭和元年(1926年),完工於昭和五年(1930年)年,位於景美街與木柵路口,依山傍水,建地百餘坪,為一以鋼筋混泥土所建的洋房,為日治時期文山地區最美麗的建築洋樓。

 洋樓內部裝潢非常華麗,現代化的格局亦是獨樹一格,一樓有大廳、辦公室、客房、餐廳、廚房,還分設客人用的前樓梯和家人專用的後樓梯。後院是一個大花園,有池塘、小橋、噴泉等庭園造景,還以水泥板架設一層層的花臺。

  洋樓內設置自家抽水馬達的自來水設備。洋樓二樓分隔有大廳、客廳及臥房,二樓陽台是一正方形空間,約有3、4坪大,擺設桌椅,供觀看迎神廟會。

  二樓尙有一間和式房間,內舖有榻榻米,三扇落地窗從屋頂直下,躺在榻榻米上從窗戶向外望去,可望見景美溪。三樓是平面露台,地面鋪磁磚,設有花棚、涼亭以及大型盆景。由三樓往四周眺望,景象一覽無礙。當時在萬新鐵路火車上的乘客只要看到許家洋樓,就知道景美快到了。以下圖示許興泉商號的現在地理位置(紅色框框處):

許興泉商號的現在地理位置

   1982年因開闢景興路及木柵路拓寬,遭到拆除南半邊成為斷垣殘壁,至為可惜。

許興泉商號3

   由被部分拆除後的狀況觀察,二樓前陽臺兩側有一希臘愛奧尼柱式的立柱,柱頭四角各有一秀逸纖巧的渦卷裝飾,其它在樑柱承接轉角處、2樓欄杆、3樓女兒牆及側面弧形山牆等建築外觀,均呈現匠師藝術巧手。

許興泉商號4

  愛奧尼柱式(Ionic Order)是希臘古典建築的三種柱式之一,特點是比較纖細秀美,又被稱為女性柱,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

許興泉商號5

     2012年6月,在這裡獨守洋樓繁華的斷垣殘壁,也被徹底鏟除改建。

許興泉商號6

     改建後的許興泉大樓,猶保留原「許興泉」三字及希臘愛奧尼柱式的立柱,來讓人追思許興泉商號往日風華。

許興泉商號7

     建立文山地區最美麗洋樓的富商許能才,是怎樣致富的呢?許能才是外地一個礦工的孩子,十多歲時,來到景美當一個雜貨店的學徒,沒受過什麼教育,但許能才小的時候,便十分好學,常利用做學徒的空餘自我充實,使他能有學問的基礎支持他將來的經商生活。許能才早年從事釀酒行業,在日治時期釀酒改為專賣制度而獲得補償金,之後投資煤礦及地產,而成家財萬貫文山首富。        

恆茂藥行、文山診所恆德藥行
(文山學學員林玉斌整理  何文賢老師指導)

景美老街的發展歷史

  清代交通以水運為主,溯景美溪可達景美、木柵、深坑、石碇。景美街毗鄰景美溪下游,約清乾隆後期(1970年代),設渡船頭,嘉慶道光年漸發展為街肆。

   瑠公圳於景美溪上設木梘導引灌溉水源過溪,本街區位於木梘尾端舊稱梘尾,日治時期改名為「景尾」,戰後1950年更名「景美」迄今。溪岸至公有市場稱頂街,設有市集,非常熱鬧﹔公有市場至土地公廟稱下街。早期交通靠河運,頂街近渡船口較為熱鬧,後來交通依賴鐵路公路下街靠近車站形成人潮匯集,隨著交通的演變,目前下街比頂街熱鬧。

   1908年(明治41年),景美溪上的木梘拆除,改建水陸兩用的台灣第一座混凝土橋-瑠公橋,配合橋梁的位置,瑠公圳圳道局部改行景文街,景美街廢為空溝,蚊蟲滋生,有礙市容觀瞻,於是官民共同出資填溝築路,並拓寬木柵路一段的路面,這段歷史被記載在景美橋前的「開道碑」上。

   1921年(大正10年)萬新鐵路運貨、載客的火車在街西的羅斯福路六段轟隆而過;鐵路、公路運輸興起,帶動木柵、新店的繁榮,商販可直接到新店。木柵採購、做買賣,景美街失去貨物轉運中心的地位,商機開始由盛轉衰,街市一度蕭條。

二、下街的恆茂藥行

   景美街是是一條具有兩百多年歷史發展的街道,在下街(景美街113號)的「恆茂藥行」,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的中藥行目前為前景行里里長張水柳所經營。

   早期恆茂藥行的老闆是張水柳里長的外祖父鄭明賢,他的醫術高明,精於小兒科因身患重病,只能躺在床上替人把脈、診斷,卻無法起身抓藥,只好出高薪,希望能找到一個精通藥理的人來幫忙抓藥張水柳的父親在這樣機會,來到恆茂藥行工作學醫因勤快認真,而受鄭明賢先生欣賞,將自己的大女兒許配給張水柳的父親,並繼承了恆茂藥行的經營張水柳里長也繼承父業接手經營恆茂藥行老家原先也在木柵的張家就因此而在景美落地生根了。

 恆茂藥行1

(上圖:位於下街的恆茂藥行)

下街的文山診所舊址

   文山診所剛好位於恆茂藥行斜對面。由張傳生先生所主持,從1943年(昭和18開業,執業至1998一共營業55,原址至今仍懸掛文山診所的招牌

文山診所1

上圖:位於下街的文山診所)

           張傳生兒時住在木柵保儀路集應廟旁,1940年畢業於台灣帝國大學醫科。在景美行醫一生,80歲那年因不良於行,閒暇時開始手繪故鄉周邊地圖,張傳生第一張手繪地圖就以10歲時的家鄉記憶,描繪「木柵1925年秋天」地圖。不管是老家旁熟黃的稻田、翠綠竹林、清澈的景美溪,或者是小時候上下學的祕密通道,全都入圖;還以藍色屋瓦標示老家古厝還。

張傳生醫師手繪木柵印象1

上圖:張傳生醫師手繪木柵印象)

  83歲那年,張傳生又以初到景美開業執醫時的時空為背景,再動手描繪「景尾1943年」地圖。這張地圖雖不若前一張配色豐富,但對診所周邊道路、鄰居、公共設施的考據卻更為精準,為讓方位更精準,張傳生還再逐戶探訪,重新確認。張傳生子張昌彥表示,剛開始不知道父親在做什麼,只看到每天晚上父親吃完飯就拎著彩色蠟筆進房間,安靜的在畫紙上塗塗抹抹,畫一張就用快一年時間。張昌彥說,看到手繪地圖,不僅勾起兒時回憶,也重新發現這片土地的美麗。

張傳生醫師手繪木柵印象2

上圖:張傳生醫師手繪景美印象)

頂街的恆德藥行

   另一家位於頂街的恆德藥行,也是經營超過百年的老店約與恆茂藥行同時設立當時兩家皆在頂街上的對面為當時街上僅有的兩家中藥行。

位於頂街的恆德藥行1

上圖:位於頂街的恆德藥行)

位於頂街的恆德藥行2

上圖:位於頂街的恆德藥行)

    

週三, 23 October 2013 20:05

十五份遺址立碑 政府牛步化

十五份遺址立碑 政府牛步化 

遲未鑑定保護 文山社大不滿 鄭景隆盼正視遺跡 文化局指有待確認

記者陳仕漢/文山報導 2012/04/30

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十五份遺址研究社曾於民國九十八年發動連署,要求落實十五份遺址的規畫,興豐里里長余鴻儒也多次提案,要求正視十五份遺址。但爭取至今,相關單位仍未有確切回應,規畫方案更是遙遙無期,引起地方及文山社大不滿。

余鴻儒表示,十五份遺址為文山區特有的歷史遺跡,希望能將十五份遺址的發現地──文山景美運動公園鄰近的機關用地發展為一棟綜合大樓,並規畫一樓層展覽十五份遺址的出土文物與相關歷史,讓民眾更了解文山區的千年遺址。他也說,目前景美運動公園未設立任何紀念碑,若計畫設碑,必須以民眾使用公園的安全為前提。

十五份遺址發現人鄭景隆指出,學術界與文山社大針對十五份遺址規畫問題已努力多年,要求相關單位正視遺址重要性並保護。他希望能仿效史前文化社子遺址,並妥善規畫出土文物與遺址發現地,供民眾參觀,並期盼日後能將景美運動公園以十五份遺址命名,更具歷史代表性。

文山社大也計畫設立以十五份遺址為出發點,並結合文山區人文歷史的文山學小型圖書室,集結各方考察結果及十五份遺址相關出版品,盼日後能開放圖書室,讓更多民眾認識遺址。

鄭景隆提到,文山社大十五份遺址研究社曾於民國九十八年發動連署,要求在十五份遺址的所在地──景美運動公園設置紀念碑,以見證千年歷史的文化遺產,但至今仍無下文。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林姓委員表示,十五份遺址中的巴圖與網墜目前仍不足以證實為歷史遺跡,因此文化局尚未有進一步的規畫,仍處於研究階段。

余鴻儒認為,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應對「疑似遺址」加快確認,也應對「疑似遺址」初步保護,避免遭到破壞。他也提到,雖然文化局尚未完成十五份遺址的鑑定工作,但文山區公所已對該遺址進行相關介紹與資料搜集,證明十五份遺址為文山區重要文化遺產。余鴻儒再三呼籲,盼相關單位跨部門協商,盡速對十五份遺址進行規畫。 

居住在遺址附近的李姓民眾表示,當初規畫景美運動公園時,曾有居民建議於公園下方建設地下停車場,被以該地為歷史遺址為由拒絕開挖,僅進行公園建設,並將停車場興建於鄰近大樓內。他也表示,近年來相關單位未對遺址進行規畫,與當初拒絕建設地下停車場的理由矛盾。

第 55 頁,共 10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