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社區大學

文山社區大學

週四, 31 October 2013 15:29

景美進興宮遶境III

景美進興宮遶境III


五、遶境隊伍回進興宮

整個遶境慶典的最高潮是最後回廟宇的行禮儀式,獅陣、龍陣、三太子陣陸續上場表演;女子西樂隊變換各種隊形連續演出的時間長達十分鐘;在神將團由土地公領軍,依序進場的是順風耳、千里眼、齊天大聖、姜子牙公、呂仙公(仙翁呂洞賓);在神將團行禮後,有四為乩童入場,以巫器在頭背部來回行砍,血流滿面,以表示對神明的敬意;在乩童退駕後,由什家將擺陣勢驅邪祈福;最後進行安座儀式,由轎中請出出巡主神福德正神,經過香安座;隨同出巡的還有文判官和武判官,也從神轎請出安座;由此可知進興宮已將里長階級的土地公地位提升至城隍爺級的規格,所以出巡遶境的陣頭與城隍爺的排場同等級。此時忽然出現口含棒棒糖、頭髮綁起幾束的起乩三太子,進行行禮儀式,之後在神職人員的協助下退駕,結束整個下午由一點至五點一刻的遶境活動。


六、遶境後的宴客聚會

在進興宮前面的景美街街道(由景後街至景文街之間)搭起帳篷,現場辦桌大開宴席百桌,宴請工作人員及信眾,排場頗大,晚宴現場也安排請康樂隊表演助興;景美夜市許多攤販也為了這次的福德正神土地公聖誕遶境慶典活動休市一天,以配合活動的進行,可見得這些攤販從過去受到土地公地庇佑下得以順利發展,也抱著感激之意。

上圖:大鼓亭回進興宮


上圖:獅陣回進興宮


上圖:三太子陣回進興宮


上圖:三太子陣回進興宮


上圖:龍陣回回進興宮


上圖:神將團回進興宮



 

上圖:女子西樂隊回回進興宮

上圖:北管團回進興宮


上圖:乩童入進興宮行禮

上圖:乩童入進興宮行禮


上圖:進興宮神轎請出福德正神


上圖:進興宮福德正神安座


上圖:進興宮請出判官過香


上圖:進興宮福德正神文武判官安座完成


上圖:進興宮什家將行禮


上圖:進興宮什家將行禮


上圖:進興宮什家將行禮


上圖:進興宮席開百桌


上圖:進興宮忙碌的辦桌人員

週四, 31 October 2013 15:27

景美進興宮遶境II

 

景美進興宮遶境II


四、遶境的實況報導

廟會遶境活動最怕下雨,偏偏當天天氣惡劣,整個下午天氣變化多端,時而細雨紛飛、偶爾大雨磅礡、有時雨又停下,不過陣頭工作人員在遇到較大雨勢後,早就穿上輕便雨衣,神將、家將、龍頭等頭上也帶上防雨的塑膠袋袋,陣頭因雨也無法渾身解數的盡情演出,因而可看性大大降低,看熱鬧的人也少了,不過沿街擺出香案迎香的信眾倒是不少,讓人見識到信仰土地公的普及性。

        在遶境的行程中,除了行經廟宇陣頭會擺陣行禮外,若有店家密集鳴炮,陣頭也會進行行禮儀式,特別是在進興宮重建時出資的聯山開發在羅斯福路六段上的公司所在地,獅陣、龍陣、西樂團、北管、神將團演出外,家將還進入屋內繞行,以達驅邪祈福的目的,在密集鳴炮下,整個屋內炮煙瀰漫,另人無法正常呼吸、幾近窒息狀態。

上圖:進興宮前導車至會元洞


上圖:進興宮大鼓亭至會元洞


上圖:進興宮獅陣至會元洞


上圖:進興宮三太子陣至會元洞


上圖:進興宮龍陣至會元洞

上圖:進興宮女子西樂團至會元洞


上圖:進興宮北管團至會元洞


上圖:進興宮神將團至會元洞


上圖:進興宮什家將至會元洞


上圖:會元洞主委迎福德正神神轎


上圖:進興宮福德正神旗至會元洞

上圖:進興宮前導車至景華公園


上圖:進興宮頭旗至景華公園


上圖:進興宮大鼓亭至景華公園


上圖:進興宮獅陣至景華公園


上圖:進興宮三太子陣至景華公園

上圖:進興宮龍陣至景華公園


上圖:進興宮女子西樂隊至景華公園


上圖:進興宮北管團至景華公園


上圖:進興宮神將團至景華公園


上圖:進興宮什家將至景華公園


上圖:進興宮神轎至景華公園


上圖:進興宮福德正神旗至景華公園

週三, 30 October 2013 21:30

景美順天宮

 

景美順天宮

順天宮位於興隆路一段13786是一間外觀漆成大紅色的平房外表完全沒有廟宇的任何剪黏裝飾,內部亦無任何彩繪圖案,是一座最不像廟宇的獨立廟宇

順天宮據說是民國64年興隆公園(興隆路二段96巷)整地時由公園預定定遷建於此由順天宮天公爐上民國乙卯的落款,得知建廟時間是民國64與興隆公園設立時同年可能是當時時間緊迫經費不足所以只蓋平房並且未加以裝飾以求省時省錢

在順天宮的入口處矗立一座不鏽鋼牌仿上面寫著「順天宮天上聖母」,清楚的說明順天宮是供奉天上聖母媽祖宮內有十幾尊媽祖的金身左右兩側有千里眼與順風耳陪祀廟裡的左右兩邊靠牆處也各放著四尊廟會遶境的神偶

  

  

     

  

    

在順天宮前方不遠處的景美運動公園內曾經發現據今2000年前的十五分遺址遺留下來的巴圖形石器(可能是祭祀用的)及網墜(捕魚用的)因該地在開闢成景美運動公園時大肆整地在山腳下的遺址原貌已不復見,但為了保留十五分份遺址的歷史,民希望台北市文化局能於遺址器物發現位置立碑紀念,並將景美運動公園更名為十五分遺址紀念公園。

週三, 30 October 2013 21:26

景美代天宮

 

景美代天宮

    景美代天宮是景美地區規模最大的媽祖廟,位於景興路與景中街交口往上的山坡上。正確住址是景興路201巷12弄8號,由景興路上可以看到的「景美代天宮天上聖母」牌樓的兩個巷子進入都可到達。

    目前景美代天宮正舉辦三十周年宮慶的進香活動,將於民國一百年三月12.13日(農曆二月8.9日)兩天,回到雲林縣崙背鄉奉天宮祖廟舉行遶境踩街的進香活動,隔天下午回到景美也有繞境祈福活動。

    景美代天宮所奉祀的媽祖,是三十年前(民國七十年)陳姓人士由崙背的奉天宮分靈而來,現在的廟宇是民國八十年開始興建。目前代天宮所在的土地是與建設公司交換而來,原來廟方持有的土地在現在摩斯漢堡那棟大樓(景興路191號)的後方,地目是第三種商業用地,建設公司持有現在廟宇所在地的土地,地目是第二種住宅用地;在建設公司規劃下,提出換地的邀約,換的後建設公司有完整的土地可供開發,廟方也擁有較大的土地可供建廟;建設公司也協助廟方完成廟宇的初胚建築。目前在建設公司完成兩棟大樓中間留下空地,作為開放空間用途(在原來漢神百貨的正對面),剛好就是廟宇的正前方。因此由景興路193號旁的大樓開放空間走到底,再走兩側樓梯上去,也可以到達景美代天宮,由此角度也才可以觀看代天宮的雄偉全貌

    代天宮一樓的正殿是奉祀天上聖母媽祖,中間除了有有一尊大媽祖的神像外,神龕上還供奉十五尊體型較小的媽祖神像,左右兩側供奉千里眼與順風耳,中間還有三尊三太子神像。這些為數眾多的媽祖神像是滿足信眾有需要時,能請回家中短暫供奉。

    代天宮除主神媽祖外,還同時供奉許多神明,是筆者目前所見同時供奉最多道教神祇的廟宇。

    由龍門進入廟內的點香處,有一個告示牌說明總共要點十九柱清香,分別是一樓的天公爐三柱、天上聖母爐三柱、五聖恩主一柱(五聖恩主是關聖帝君、司令帝君、王靈天君、孚祐帝君、玄天上帝)、福德財神一柱(福德正神及武財神) 、虎爺將軍爐一柱(虎爺在正殿神龕下)、令旗爐一柱(「代天宮天上聖母香位」在以廟為中心的左前方) ,另外二樓主殿三清道祖爐三柱(三清道祖是靈寶天尊、原始天尊、道德天尊) 、救世堂爐三柱(以媽祖和觀世音為主)、太歲星君爐一柱、五營將軍爐一柱、土治尊王一柱,以上就是點十九柱清香參拜眾神明後要插的香爐。另外二樓還有許多神祇未擺設香爐,分別是二樓主殿左配奉祀的地母娘娘、瑤池金母、九天玄女,右配奉祀的佛祖觀音及註生娘娘,二樓左殿還有關聖帝君、濟公禪師、華陀仙翁、文昌帝君、太乙真人,一共奉祀有三十尊不同神明及六十尊以上的神像。

    所以景美代天宮可謂是集道教神祇於一廟(只少了保儀尊王、保儀大夫),滿足信眾一次拜足神明所需之需求,是一座特別熱鬧的廟宇。另外一個頗為特別的是,代天宮除建商協助完成粗胚外,其餘裝飾皆由一般信眾捐獻,每一處都留有捐獻者的姓名,當中未發現有任何高官名人的姓名,最有名氣的就屬中門對聯的捐獻者--景行里里長張水柳夫婦(也是該廟現任的主任委員),算是一座非常平民化的廟宇。

週三, 30 October 2013 21:22

文山興隆宮

 

文山興隆宮

    興隆宮位於興隆路三段229巷臨5之2號,建於1970年代。地址為臨時編設,屬於非正式永久的土地使用,乃因在都市計畫變更前該廟已落腳,但目前非屬都市計畫的合法使用範圍,為尊重民間信仰,暫予核准使用。

原先奉祀福德正神土地公,在廟宇大門兩旁的門聯刻著:

        「興國民福正明道

            隆泰安德神顯化」

如果把對聯上下兩字兩字唸,則為「興隆國泰民安 福德正神民顯道化」。很有深度一副對聯,可以上下左右讀,都具有廟宇相關的意函。

    在廟前的門柱上對聯為:

        「土地蕃昌受出風化雨 

            地方安靖享俎豆馨香」

一般土地公廟前的對聯,大都以「福」及「德」字開頭,但興隆宮卻以「土」與「地」字開始,頗為有趣。

    在台灣傳統廟宇多為多神奉祀,興隆宮原僅奉祀土地公,但在信眾的需求下,現在也奉祀大多數的民間信仰的神祇。在其廟門右側,把廟內神明的慶典日期列表記載,分別是:

慶典日(農曆)

事由

正月初九

玉皇上帝(天公)聖誕千秋

正月十三

關聖帝君(關公)升天日

二月初二

福德正神聖誕千秋

三月初三

玄天上帝(上帝公)聖誕千秋

三月二十三

天上聖母(媽祖)聖誕千秋

六月十四

關聖帝君(關公) 聖誕千秋

八月初八

興隆宮開宮日(福德正神入廟)

九月初九

中壇元帥(三太子)聖誕千秋

以上共列表記載六位神明的生日或成道日,疑﹖怎麼不見民間信仰最普遍的觀世音菩薩呢﹖仔細一看,在神龕上也有奉祀觀世音菩薩的聖像,應該是慶典日整理後才增加,所以未建在慶典日表上,但廟方應該知道農曆二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誕,以及農曆六月十九是其成道日吧﹗

    每年農曆八月初八,興隆宮會舉辦演戲謝神的戲碼,以慶祝該廟的開宮日。以前是聘請歌仔戲團表演,近年來考慮經費太高及觀眾零落,改請布袋戲單人演出三天,之後再放映電影。這都是信眾還願,感謝神明保佑的心意。

週三, 30 October 2013 21:15

文山福興宮

文山福興宮

    景美有兩所福興宮,皆奉嗣福德正神土地公,各自在宮名前冠上區域名稱,以玆分辨,分別是福興路的景美福興宮及興隆路三段185巷底的文山福興宮。

文山福興宮由「興隆社區」牌坊往山坡上走,即沿著興隆路三段185巷走到底,就可找到。該廟安座於民國74年(歲次乙丑) ,每年農曆七月舉辦普渡法會,敦請道士做法祈求平安,法會後讚普者可得領豬公肉一塊及白米一包,作為讚普的答謝禮,2007年普渡法會計有236戶登記參加,規模不小,這也是該廟的傳統特色。

    該廟旁邊有一條往興隆山的登山步道,是附近居民的運動好去處。此外,廟所亦是興家里及興光里的里民活動中心,平日亦為老人家聚會聊天及卡拉OK的歡唱場所。

週三, 30 October 2013 21:14

東福宮

 


東福宮

    東福宮奉祀福德正神土地公,廟址位於辛亥路四段166巷底的興泰公園旁,對面為文山駕訓班,地理位置就在捷運辛亥站後方山丘的另一面山坡下。根據耆老的說法,原廟在目前廟宇前方農田旁的大樹下,以石塊砌成的小廟,內奉石雕的土地公神祇,在1970年代初期,信眾受土地公指示,因當地風水已遭破壞,土地公不擬再居舊所,於是募資興建新廟於大樹上方的山坡上,目前仍在大樹下的原小廟處,以石塊堆砌模型以紀念該廟之發跡地(第二張照片所示)。

    在東福宮的正後方山壁上,嵌有「山神」的石碑,以祭拜主管山脈的神祇,也是傳統道教崇拜大自然多元神祇的常有現象。

週三, 30 October 2013 21:12

文山溪洲福德宮

 

 文山溪洲福德宮

    溪洲福德宮位於師大分部右後方,即溪洲街與環河快速道路交口的位置,廟址是溪洲街臨16號,所處位置為公共路地,故非永久的戶籍建制。目前所見福德宮,已是第四次重建,根據廟史的記載,內奉土地公係於1741年(清乾隆6年),由陳仲惠與邱煥兩位先民,由福建省同安縣恭請隨行,渡海來台。最早的小廟建於堤防外的新店溪畔,不幸於1927年(昭和2年)遭洪水沖毀,土地公乃由陳江湖先生暫奉家中,嗣與高旺興先生奔走籌資,原址重建。1960年(民國49年),政府因防災因素,增建堤防,福德宮又遷建至溪洲街103巷30號前;又因1990年(民國79年歲次庚午)環河快速道路興築,而落腳於現址。

      現在外部牌坊雖稱廟名為福德宮,但廟門上方石碑的原始廟名,乃根據廟況的小空間,謙稱為福德祠。福德祠雖小,但因奉祀的土地公年代久遠(超過260年) ,為萬盛地區最被敬重的土地公廟,萬隆集應廟保儀尊王出巡時,即以此廟為停留的首站,可見其在信徒心目中的地位。

週三, 30 October 2013 21:07

萬隆集應廟

 

萬隆集應廟

     萬隆集應廟位於羅斯福路五段211巷1號2樓,即捷運新店線萬隆站3號出口巷子前方,主祀尪公保儀尊王張巡及尪娘林氏夫人(賜封申國夫人),為林氏家族所籌建。康熙末年(一說是乾隆年間),高﹑張﹑林三姓以保儀尊王護身隨行,由福建安溪渡海來台,登台後同奉祀保儀尊王;1853年(咸豐3年),三氏人丁繁衍,意見分歧,乃決定分立祭祀,並以拈鬮(抽籤)決定鎮廟之寶歸誰奉祀;最後高氏得保儀尊王神像,林姓得林氏夫人神像,張氏得白瓷香爐。林氏爰立廟於三塊厝(台電變電所附近,為林﹑周﹑陳三姓共同開發,故名),於1921年(大正10年)遷建小廟於現址旁(舊地名番婆厝),且於1947年(民國36年)整修;最後於1985年(民國74年歲次乙丑)籌建完成目前之富麗大廟。建廟當時,考量一樓可公里民活動空間使用,乃規劃以二樓為神明廳。目前主祀保儀尊王及林氏夫人外,左配神為天上聖母媽祖,右配神為福德正神土地公,並陸續增加供奉民間道教多神祇信仰之神明(包括尊王左右護駕霆驅魔大將軍雷萬春﹑南齊雲,黑虎大將軍(虎爺公)﹑太歲星君及入口處的五營兵將)。每年農曆二月初一為林氏夫人生日﹑二月初二為保儀尊王聖誕,舉辦慶祝繞境儀式;根據萬隆集應廟廟方記載,2007年為保儀尊王1298年聖誕,依此前推,保儀尊王生於西元709年,時為唐朝中宗神龍五年。

  目前年輕一輩的林姓家族,力圖擺脫萬隆集應廟等同林氏集應廟的家廟印象,積極推廣萬隆集應廟公開化,歡迎各界香客蒞臨祭祀(一樓目前放置神轎及尊王出巡道具,並供停車使用),最近因水泥掉落於102年10月完成門面整修。  

 
週三, 30 October 2013 21:05

福安宮

 


福安宮

    福安宮廟址在懷恩隧道上的溪仔口山山腰上,奉祀福德正神土地公。據廟史記載,清末陳氏渡海來台,定居於仙跡岩山腰,供奉土地公於此地;後由其子孫與附近居民組織福盟,籌資興建小廟安奉。自登山步道開闢,登山者漸增,經由此登山客經常參拜,香火鼎盛,但因廟小且破舊,於是陳氏親族陳萬得先生發起重建,承蒙各界諸善信踴躍捐款建廟,遂於民國七十四年完工安座,呈現今貌。廟門入口廟名「福安宮」的匾額,為當時監察院長黃尊秋先生的題贈,門聯由當時景美地區的監察委員許炳南先生所題贈。此廟雖位處偏僻山腰,但卻有院長級的名流題字相贈,蓬璧增輝,相當特別。造訪此宮,可由興隆路二段22065(興隆公園南側)上仙跡岩步道,大約100公尺處依指示牌左轉,往三段304巷方向,步行10公尺的右方;亦可由興隆路三段304巷巷底,在興光市場後方上仙跡岩步道,約在200公尺處。

第 53 頁,共 10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