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4

景美老街的前世今生

一條街道的名稱如果與地方同名,那麼她與這個地方的發展一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且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景美街與景美同名,早期因鄰近景美溪的渡口而繁榮,在清朝嘉慶年間就已形成市集。一般俗稱的景美街是一個街廓的概念,是指景文街、景中街、景後街和臨溪的景美街所圍起來的區域,本文要介紹的是景中街往南的景美老街。 

    從景美捷運站2號出口,往南跨過景中街,映入眼前的是人聲鼎沸的景美老街。不管假日或是平時,一大早景美老街就被買菜的人潮擁擠的佔滿著。狹窄的街道兩旁,擺滿不同的水果攤、菜攤、魚攤和肉攤;還有五金行以及賣花的、賣飾品的、賣衣服鞋子的、賣熟食的……等等,應有盡有,賣東西的和買東西的人,將整個街道擠得水洩不通。只要走一趟景美街,就能買足日常所需的用品。

    這種熱鬧的景象,一直持續到中午過後。大約下午三、四點左右,另一批做生意的人出場了。起初是零零落落的幾家賣化妝品的、賣飾品的;接著,各種風味的小吃攤也陸陸續續的開張了,諸如:米粉湯、四神湯、紅豆湯、豆花、燒仙草、蚵仔煎、甜不辣、車輪餅、春捲、壽司、肉丸、油飯、鵝肉……等,種類繁多,不勝枚舉,令人難以抉擇。此時,景美老街搖身一變,成為台北南區知名的夜市。從早上的市場到晚上的夜市,景美老街的小攤販一直忙碌著做生意,真是”地盡其利”最真實的寫照啊!

    在這麼熱鬧、擁擠的老街中,竟然存在著國家三級古蹟”景美集應廟”和土地公廟”進興宮”,且都香火鼎盛,可說是老街中少有的現況。

    在西元1762年(清乾隆27年),郭錫瑠開通瑠公圳,並於景美溪上建平底木梘後,景美街成為瑠公圳圳道之ㄧ段。景美街因位於木梘之尾端,故原稱梘尾街,日治時期改稱景尾街,1950年後改為景美街。西元1908年(明治41年),日本人將木梘拆除,興築水陸兩用的鋼筋水泥瑠公橋,將瑠公圳部分圳道改走景文街,把景美街原圳道的渠道填平。

     從景美街1919年設立的公有市場內豬肉攤往南直到景美溪邊的景美街,當時稱為頂街,靠著地利之便(較靠近渡口),是往來商旅及貨物的集中地,商業活動非常絡熱。頂街兩旁商店林立,有茶行、染布行、中藥行、糕餅店、雜貨店、五金行和釀酒廠……等,街端的一側有1930年完工的巴洛克式兩層樓建築---許興泉洋樓(已拆除重建)﹔另一側牆面有抿石子店招的南芳食堂,可知早期是一家餐廳(結束營業已久)。

    而豬肉攤以北到進興宮的景美街,當時叫下街,是外地人趕集處和攤販聚集的地方,在當時較不熱鬧。直至西元1921年萬新鐵路(鐵路新店線)建造完成,及後續的公路通車後,交通更為便利,有利於人們的往返和貨物的運輸,此時下街反而佔了地利之便,發展得比頂街還要繁榮。

    當年頂街上人聲鼎沸的熱鬧景象,物換星移、人事已非,頂街已然蕭條沒落、繁華不再,真可謂”百年河西,百年河東”矣!

 

 

 

 

 

 

 

 

 

 

 

 

 

閱讀 1013 次數

內部討論

留下評論

請登入後再發表評論

民眾意見

請填寫您對文章的觀點或是提出修改內容意見,我們會同老師討修正觀點及内容補遗

Drag and drop files here or Browse
李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