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景美的土地公廟

 

  

    田頭田尾土地公厝前厝後土地公」是台灣民間諺語形容土地公廟的普遍性土地公正式名稱為福德正神其神格位階不高類似現今之里長但與一般百姓卻是最親近可祈求生活平安財富增加農耕順利一般而言農耕村落中都有土地公廟的興建一般家中亦常供奉土地公而在景美地區有煤礦開採也會在礦坑口興建土地公廟供礦工入坑前祈求平安在景美地區就筆者所知有十間土地公廟茲將廟況彙總於下,若有讀者知道還有其它土地公廟,請留言告之,以祈資料完整性。

景美福興宮

      位於興隆國小對面、福興路六號巷內,為十五分庄最早的廟宇,始於1859年(清咸豐九年),原為供奉「福德正神」石碑的小廟;光復初年,重建廟宇,供奉土地公與土地婆;民國六十四年再次擴大廟宇規模,於六十六年完工,供奉更大尊的土地公及興建美輪美奐的戲台;目前神殿下方仍保有「福德正神」的石碑供信眾敬拜。

進興宮   

     位於景美街、緊鄰集應廟,建於1934年(昭和九年)。建廟當時景尾街的下街仍少有人居,外地人沿著進興宮的周邊聚集,逐漸形成熱鬧的市集。2007年9月11日(農曆八月初一),新建的進興宮安座落成,原是景美保存最久的土地公廟,現在搖身一變成為景美最新的土地公廟。進興宮一直以來香火鼎盛,據說許多生意人得到庇祐而飛黃騰達,此次新建工程就是由聯山開發公司捐獻。

三、文山興安宮

位於仙岩路16巷64號,建於1917年(大正6年),當時在仙跡岩山麓下開採煤礦(名為永豐煤礦)時,因應採礦工人入礦坑前須祭拜土地公祈求平安而設立。設廟之初,為容不下一人的小廟,曾於民國40年重建。煤礦曾停採一段時間,留有賴琳松為首等12戶未遷居。民國63年再次採礦,並於民國68年由賴氏發起新建廟宇,且於73年擴建。附近麥田山莊興建時,為使基地完整,經協調廟宇往外遷建,並由建設公司出資建設二層樓粗胚,再由信眾集資修飾外貌,於民國83年完工,呈現目前的廟貌。因廟宇外移,目前廟地所在位置,為當時永豐煤礦的礦坑口。興安宮地處馬英九市長所屬里居於建廟九十週年慶(2006年2月)時,馬市長特贈仁愛為懷匾額一式2016年建廟一百年時,是否會邀請馬總統再贈匾額誌慶,讓我們拭目以待。

四、頂公館福德宮

      公館街由羅斯福路五段入口設有頂公館福德宮的牌坊,沿公館街進入為於右邊的福德宮,已被兩棟公寓包夾,為都市發展過程中特殊景象。公館街所處區域,為景美開發初期即已發展的街道,舊稱頂公館,在福德宮對面巷仔內,仍保有一整排磚造紅瓦的老舊建築,為早期聚落留下見證。頂公館福德宮建廟於民國五十三年,供奉福德正神土地公,此地早期居民以許姓居多,廟內建廟捐款紀念碑的人士中皆以許氏為主,足以說明。

五、公館福德宮

      位於台師大分部左前方的汀州路四段上,原廟於百餘年前建於羅斯福路四段底,再於民國六十一年遷建於此。民國八十一年大幅翻修,並特地自中國大陸訂製石雕龍柱及壁雕裝飾,頗費心思。公館福德宮左前方的小巷(汀州路四段23巷)為日治時期萬新鐵路的舊道(1921-1965),鐵路由萬華火車站沿汀州路一、二、三段,過基隆路後接路口小巷至此,往前直通羅斯福路五段150巷口,再由羅斯福路通往新店(2010年7月遷移至羅斯福路五段42號)。

海巡屬後方福德宮

在新益煤礦礦坑口附近(興隆路三段304巷121號對面巷子底),有一座約一公尺見方的廟堂,名為福德宮,奉祀福德正神土地公,為礦工入礦坑祈求平安所需,為景美最小的土地公廟

福安宮

廟址在懷恩隧道上的溪仔口山山腰上,根據廟史記載清末陳氏渡海來台定居於仙跡岩山腰供奉土地公於此地;後由其子孫與附近居民組織福盟籌資興建小廟安奉自登山步道開闢登山者漸增經由此登山客經常參拜香火鼎盛但因廟小且破舊,於是陳氏親族陳萬得先生發起重建承蒙各界諸善信踴躍捐款建廟,遂於民國七十四年完工安座呈現今貌廟門入口廟名福安宮的匾額為當時監察院長黃尊秋先生的題贈門聯由當時景美地區的監察委員許炳南先生所題贈此廟雖位處偏僻山腰但卻有院長級的名流題字相贈蓬璧增輝相當特別造訪此宮可由興隆路二段22065(興隆公園南側)上仙跡岩步道大約100公尺處依指示牌左轉往三段304巷方向步行10公尺的右方亦可由興隆路三段304巷巷底,在興光市場後方上仙跡岩步道約在200公尺處

八、文山溪洲福德宮

    位於師大分部右後方,即溪洲街與環河快速道路交口的位置,廟址是溪洲街臨16號,所處位置為公共路地,故非永久的戶籍建制。目前所見福德宮,已是第四次重建,根據廟史的記載,內奉土地公係於1741年(清乾隆6年),由陳仲惠與邱煥兩位先民,由福建省同安縣渡海來台時恭請隨行,為景美地區最老的土地公神像。最早的小廟建於堤防外的新店溪畔,不幸於1927年(昭和2年)遭洪水沖毀,土地公乃由陳江湖先生暫奉家中,嗣與高旺興先生奔走籌資,原址重建。1960年(民國49年),政府因防災因素,增建堤防,福德宮又遷建至溪洲街103巷30號前;又因1990年(民國79年歲次庚午)環河快速道路興築,而落腳於現址。現在外部牌坊雖稱廟名為福德宮,但廟門上方石碑的原始廟名,乃根據廟況的小空間,謙稱為福德祠。福德祠雖小,但因奉祀的土地公年代久遠(超過260年) ,為萬盛地區最被敬重的土地公廟,萬隆集應廟保儀尊王出巡時,即以此廟為停留的首站,可見其在信徒心目中的地位。

九、文山福興宮

      景美有兩所福興宮,皆奉嗣福德正神土地公,各自在宮名前冠上區域名稱,以玆分辨,分別是福興路的景美福興宮及興隆路三段185巷底的文山福興宮。

文山福興宮由「興隆社區」牌坊往山坡上走,即沿著興隆路三段185巷走到底,就可找到。該廟安座於民國74年(歲次乙丑) ,每年農曆七月舉辦普渡法會,敦請道士做法祈求平安,法會後讚普者可得領豬公肉一塊及白米一包,作為讚普的答謝禮,2007年普渡法會計有236戶登記參加,規模不小,這也是該廟的傳統特色。

十、東福宮

      廟址位於辛亥路166巷底的興泰公園旁,對面為文山駕訓班,也就是在捷運辛亥站後方山丘的另一面山坡下。根據耆老的說法,原廟在目前廟宇前方農田旁的大樹下,以石塊砌成的小廟,內奉石雕的土地公神祇,在1970年代初期,信眾受土地公指示,因當地風水已遭破壞,土地公不擬再居舊所,於是募資興建新廟於大樹上方的山坡上,目前仍在大樹下的原小廟處,以石塊堆砌模型以紀念該廟之發跡地。

十一、河濱福德宮

       廟址位於汀州路4段臨10-1號,在基隆路與丁州路交口的景美污水抽水站往河堤走十公尺的路旁,廟宇在一棵大樹下。

十二、興隆宮   

       興隆宮位於興隆路三段229巷臨5之2號,建於1970年代。興隆宮原僅奉祀土地公,在台灣傳統廟宇多為多神奉祀,在信眾的需求下,現在也奉祀大多數的民間信仰的神祇。每年農曆八月初八,興隆宮會舉辦演戲謝神的戲碼,以慶祝該廟的開宮日。以前是聘請歌仔戲團表演,近年來考慮經費太高及觀眾零落,改請布袋戲單人演出三天,之後再放映電影。這都是信眾還願,感謝神明保佑的心意。

十三、萬友福德宮   

       在興隆路一段202巷7弄的萬有公園內,廟宇就在一顆老榕樹的下方,這棵榕樹是編號1417的被保護老樹。

閱讀 7812 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