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07日

十五分庄舊地名

十五分庄舊地名 

(文山學學員蒯宜生整理 何文賢老師指導)

   在未有道路名稱前,庄內的聚落名稱皆以地理位置、地形、景物或居住者姓氏來稱呼。以地理位置稱呼之地名如十五分口、十五分、十五分內、湖仔內等,以地形稱呼者如耙形、獅形、虎形、猴形、蜈蚣牙、貢生坳等,以景物稱呼者如橋頭、土地公坡、七十二砌、中瓦厝、炭窯坑等,以居住者姓氏稱呼者如楊厝、翁厝、頂(上)厝許、下厝許等。

  茲將在十五分庄內小聚落之舊地名來由及現今位置說明如下:

1.挖仔內:

在今萬盛街一帶,因位居塯公圳轉彎的內側,故名。老住戶大都是林口庄(公館、水源地一帶)移入開墾的周氏家族,日治時期地此設有「挖仔內保」。

2.耙形:

位於今興隆市場後方,因其山勢如耕田用的耙,故名。昔日為許氏家族所有,因此有許氏宗祠建於今興隆市場左後方的山腳下。

3.獅形:

位於今興隆公園靠王者鄉大廈的後方,與華園山莊之間,因其山勢如獅之形貌,故名。昔日此地為劉厝所在地。

4.虎形:

位於今興隆國小後方,因其山勢如虎之形貌,故名。昔日當地居民以蘇、高兩姓為多。

5.猴形:

位於今公訓中心下方的興德路旁,因其山勢如猴之形貌,故名。昔日此地最初為高姓人家所居。

6.土地公坡:

在今福興路興隆國小對面一帶,因有一土地公廟(今名福興宮)及其後方有一小山坡,故名。

7.七十二砌:

在今興福國中對面福興路九十五巷底的山坡上,是昔日由十五分庄通往萬盛庄與公館的捷徑,因兩庄交界處舖有七十二級台階,故名。

8.湖仔內:

在今福興路興福國中一帶,因位於盆地內側而名(閩南語稱盆地為「湖」)。

9.翁厝:

位於今福興路九十五巷內山坡上,居民以翁姓為主,故名。

本文取材自:何文賢 文山十五分庄(興福庄)地景環境變遷研究 

閱讀 5281 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