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興福庄的電塔談台北電力發展
(文山學學員高怡仁整理 何文賢老師指導)
位於興隆路二段興德國小旁的「深美- 台北山線030」電塔,因應電塔地下化工程,於2010年底拆除。深美- 台北山線030,代表深美變電所與台北變電所間高壓電輸電線路,030代表是第30號電塔。
深美變電所完工於1987年(民國76年),深美變電所完工才能有深美- 台北海線。台北變電所位於台北市景隆街,完工於1934年,是日月潭水力發電計畫工程的一環。
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也把原來分散在台灣西部各地的區域小電力系統,利用南北輸電系統連接在一起,讓台灣西部電力可以相互融通,促進島內工商業發達,是讓台灣脫胎換骨由「農業台灣」進入「工業台灣」的關鍵原動力。
日月潭水庫為一無河流流入的離槽水庫,依賴武界壩攔截濁水溪上游的溪水,利用引水水路引入日月潭水庫儲存,然後再引到門牌潭水力發電所發電,流入水里溪,再回流濁水溪。
1888年由清朝台灣巡撫劉銘傳於台北市創立「興市公司」,裝置小型蒸氣燃煤發電機,在丹麥電氣技師的監督協助下,於台北城內首次裝設電燈照明,點燃「台灣第一盞電燈」。
1905年第一座水力發電所-龜山發電所完工,並完成至古亭庄配電所之輸送電線,供電台北市區、艋舺及大稻埕地區。
後因電力需求甚殷,於1909年完成小粗坑發電所。
因1911及1912年夏季台灣遭受颱風嚴重侵襲,龜山及小粗坑水力發電所受害嚴重,台北與基隆市街停電,最久長達月餘,民怨高漲。
總督府於1913年在目前台北市公館圓環旁的台電綜合研究所所在地興建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在1934年日月潭第一發電所竣工後隨即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