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錫瑠於1760年(乾隆25年)開通青潭石硿隧道,瑠公圳主體工程初步完工,1761年建造ㄩ型橋面的木梘橋,將水源引渡物裡薛溪(今景美溪) ; 其子郭元芬於1767年(乾隆32年)改採V型菜刀木梘,防止行人通行,以47根木摏架設在溪床為支柱,由新店今中興路接梘尾頂街(今景美街),木梘一直使用至1909年,直到瑠公圳改道建造瑠公橋為止,為一單純輸水功能的水利設施。
二、第二代橫跨景尾溪的瑠公橋
瑠公橋完工於1908年(明治41年) ,拆於1963年,一共使用55年,為全台灣第一座鋼筋水泥橋,由新店快樂旅社旁接景文街,橋面供人車通行,橋下有涵洞輸送水源,用以灌溉大台北農田,為紀念郭錫瑠開鑿瑠公圳的豐功偉績取名「瑠公橋」,為一交通與水利雙用途的橋樑。
三、第三代橫跨景美溪的景美橋
景美舊橋於1963年完工通車,預計2009年四月底拆除,一共使用45年,全長80公尺,橋面淨寬7.4公尺,在橋身兩旁加設人行步道,為一傳統的鋼筋水泥橋,由新店順安街接景美景文街,當時瑠公圳改採虹吸式水管送水,景美橋為一單純的交通橋樑。
四、第四代橫跨景美溪的景美橋
景美新橋預計2009年五月動工,2010年九完工,新橋設計採與麥帥二橋相同的「單跨上承式鋼拱橋」(亦稱斜吊索拱橋),由新店順安街接景美景文街,橋面淨寬15公尺,採人車分道,並有直接連接景美溪自行車道的規劃,造型頗具現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