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8日

驀然回首—文山社大十二年(李玉梅學員)

作者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年少時因家境的窘困,遂把升學的機會讓給弟妹們,於是國小畢業後進入工廠,與具是孤兒且不識字的雙親共同承擔家計。多年後,我常對兒女自我調侃,當年的台灣經濟奇蹟有我的血淚在裡面〈食指曾因受傷導致指甲連根拔起〉。雖然失學,但想再讀書成了我畢生最大的志向。三十七歲那年懸著一刻忐忑的心進了國中補校,不惑之年考入當年的「國立台北商專補校」,與我如孩兒輩的同學上課。因自覺考試壓力不適合我,所以去耕莘、社教館上了一些和文學相關的課程。

八十七年得知文山區要創辦全台第一所社區大學,當下便「漫卷詩書喜欲狂」收拾書包上學去。第一學期上的課是廖咸皓領軍和他的博士學生李鴻瓊的「當代小說選讀」,接連讀了四期,真真讓我見識到什麼叫「讀書」的學問,李老師的教法是正統科班處理,他在講述小說裡的深層意識,我尚停在表層中瞠目結舌。「蛻變」「黑暗的心」「戰地春夢」「百年孤寂」,有卡夫卡荒謬情境的父子衝突、康拉德的文化批判、海明威筆下戰爭與愛情的虛無、馬奎斯魔幻寫實的時序交迭。第二期「短篇小說」:阿拉伯商展、殺人者、命運的跡線、冬夜、兒子的大玩偶、夜行車、走路人、匈牙利之水等,作者所呈現的有人性的絕望、失根、我是誰、記憶的危機。第三期「台灣小說」作家都是一時之選:白先勇、李昂、李喬、王禎和、鄭清文、宋澤萊、張系國、平路、張大春、朱天心、駱以軍、陳若曦,這些小說都各有特色、各領風騷。第四期的「文學與文化理論」讓我陷入一堆自然主義、寫實主義、現代主義、象徵主義、後設小說,問號愈來愈大,總結是:不是作者要表達什麼?而是你認為作者是什麼你沒有想到的,結尾無論如何總會產生殘餘,而殘餘是最能迴盪的,不要被作者的規範限制住,要破壞作者的規範,才能挖掘內心深層的東西。好深奧喔!李老師!

而上林谷芳老師的課是另一個情境,從八十七年第二期「禪與生命」「中國音樂賞析」「禪與藝術」「本土音樂的傳唱與欣賞」四期的上課狀態頗有禪風自由。生命存在與自由相關,活動空間愈大生命擴展更大。不要把水變成波,就無煩惱〈至今尚無能了悟所以煩惱〉。也讓我們知道瞭解中國音樂一定要瞭解民間音樂。禪的境界要有:不是從分別到無分明,而是不分明就無分別〈難哦〉。還曾經請過:台灣第一苦旦廖瓊枝,來教我們唱一闕「我身騎白馬走三關……」更在期末茶會請師母彈古箏,一曲「粧台秋思」真是福氣!我最羨慕的莫過於志空庵主的詩「千峰頂上一間屋,老僧半間雲半間,昨夜雲隨風雨去,回頭方羨老僧閒。」

從來不曾想過聰明是可依循的,更何況要如何探索,朱甘幹老師的可拓學「探索聰明的規律」,我肯定是要一窺究竟的。用物元分析理論解決物元變換,通過變換原有的條件,使不可能辦到的事情變為可以辦到。例如:小秤秤大象,五千斤重的大象以同等重量的石頭分開秤時,就是把不相容變為相容。另一個案子「講真話殺頭,說假話絞死」哲學家利用兩個條件中的內在矛盾救了自己。一些故事的有趣性常常讓我把問題帶回家與家人分享,上了兩期,也不知有否變聰明,倒是那陣子時常腦力激盪。八十九年還陸續上了寫作當紙遇見筆,是聯合報記者廖和敏老師。當年「從電影看民族」是三個老師:陳清純、王雅萍、黃季平。這些不同民族的苦難悲愴、即便是世界已然或將崩壞,他們依然等待黎明的那道曙光〈美麗人生〉,看了十一部電影〈族繁不及備載〉寫了十一篇心得報告,其中「宮本武藏」被老師當堂唸出來。〈有禪意?〉

九十年「台灣史講座」講述台灣移民社會轉型、日治時期、左派運動史,講課其一的詹素娟老師令我印象深刻,身材高挑、肢體語言豐富、口條清晰、聲調抑揚頓挫。還有被同學相招去上曾垂孝老師「口語傳播與溝通表達」。也上了林從一老師的「批判性思考」「哲學家及其思想」「哲學、人生與說理」自此開啟我反向思考的另一途徑----遇到問題要懷疑、批判、改寫、不可毫無疑問的接受。讀:蘇菲的世界:才接觸到理性主義、經驗主義,老師還設定幾個議題要我們正、反辯論,如:你贊成死刑嗎?贊成墮胎嗎?複製人可行嗎?動物有動物權嗎?在唇槍舌戰中老師指出雙方盲點、不合理之處,但好的論證何嘗容易,要站在對方立場想,替對方找理由,這樣才能認清問題。最重要的是:太習以為常的事,要去思考。久違了,不知林老師是否仍蓄絡腮鬍?

在九十一年至九十三年間,真可謂眾聲喧嘩,有杜文仁老師「玻璃珠遊戲導讀」和之後的「威廉‧邁斯特的學習」,因為老師的海闊天空、議題之廣讓我應接不暇,舉凡音樂、宗教、戰爭、進化論、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演戲、教育〈多得不知所措〉。李福鐘老師「電影藝術的八個元素」有意思:場面調度有如造句、剪接是段落、好的劇本要有層次感不能抄襲,記得李老師當時剛通過博士論文,請同學喝紅酒。王靈康老師「中國古典哲學選讀」談到:聖人是見不到,君子是可見的。也上過「生態台灣」還去戶外教學看紅樹林、水筆仔、參觀十三行址。「多元文化與生活」就精彩熱鬧了,苑舉正老師的風趣幽默,常博得滿堂歡笑,所講述的:多元文化=自由平等=普世價值=理想的、規範的、啟蒙的、科學的。苑老師是留學比利時(酷吧)。理性的特質就是會計算,李亞南老師的「比喻故事理性‧想像之旅」探討巴別塔的建造與毀壞、知識回憶說、迷宮(隱喻、曲折)廢墟(荒涼、神秘、不完整、靜止的)有趣的是何謂廢墟之美?(這是可以探索的故事)。「心理學看人性」是很深廣的學科,莊慧秋老師概括提到:人格心理學、生死心理學、心理分析(欲望)行為學派(由環境決定)人本主義(此時此刻),只能點到而已。擅長神經醫學的王道還老師講課風格很不一樣,「生物學科普讀物導讀」讀的書有:聽疼痛說話、野獸派醫院、發明疾病的人、X染色體、愛在暴力公園。楊美芬老師「中國歷史人物」從九十三接連上了四期。

「為學譬如心痛,一心在痛上,那有工夫說閒話管閒事」這就是美芬老師,求其放心,茲養本性--存心養性盡本心。中國歷史人物的篇章思想縱橫古今,從禪讓到沈從文,風起雲湧,驚濤駭浪,這千古風流人物,又豈是只捲起千堆雪而已。我們可也背了幾篇文章:鴟鴞、桃夭、式微、黍離、孟子告子篇、荀子性惡篇、詠荊軻、岳陽樓記、桃花源記,在默書的過程當中其實是一種享受(早起沿山路健行,腦海裡浮現畫面,好不悠然),讓我們師生熱淚盈眶的是那齣袁崇煥舞台劇。與楊老師的益師益友情誼至今仍不輟,不定期相聚,曰:「暮春者……冠者五六人……詠而歸。」幸福吧!

為了上王道還老師的「人體生理學導讀」又有同學“相招“一起上王文竹老師的「化學入門」(有相關)。「蘇格拉底與唐璜」的標題是英雄傳(迷惑吧),吳坤庸老師講述蘇格拉底的審判和唐璜的愛與死。九十四年到九十六年也算豐富,繼之還有楊雅慧老師「養生瑜珈」上兩期、吳肅琦老師「太極導引」兩期,想來這把老骨頭是該動動。唐光華老師上課的書,一本比一本厚,「健全的社會」「神的歷史」「理想國」。此外,蔡明田老師「老子的智慧」、周勳男老師「易經通覽」「佛法與現代生活」。王剴鏘老師「傳統醫學概論」。只要活得夠久,失智可能找上門,林忠尉老師「學習與記憶心理學」看了一部令我心痛的電影「記得你愛我」男主角因車禍短暫失憶(可回復),卻得眼睜睜的陷入女主角失智(遺傳性)不認他的折磨(問世間情為何物)。謝宗宜老師「存在主義的貢獻與反思」價值判斷的依據為何?「傅柯倫理思想引介」這個人只問問題,不給答案。「中國古典小說選讀」高桂惠老師講課真是精彩絕倫,那些人物如杜十娘、賣油郎、鶯鶯、蔣興哥、白娘子等,一一從書裡跳出來,從文本、小說、詩詞到電影,不只我們驚豔簡直是拍案驚奇,還請她的學生秀一段說書「快嘴李翠蓮」一個字「好」!每個人背後都有未知,沒有說的、說不出口的才是重要的,悲劇把有價值撕裂(痛過後沉澱),喜劇把無價值攤開給你看(有現象。再想想)。高老師是一個虔誠的教徒,對我們的愛心讓我們如沐春風。

哲學一直是我困惑的學科,滿腹經論的杜文仁老師開了「實存哲學入門」講述當代的精神狀況:理智、感覺、欲望這三樣統一時直覺才會出來,而直覺是----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因我沒有解惑,遂再入「當代精神危機探索----塔可夫斯基電影探討」,想探索導演內在的生命情境,無奈只看到時空的浮光掠影,慚愧!同時修「閱讀康德」林永崇老師怕「三大批判」太為難同學,只講:世界公民觀點之下的普遍歷史理念、邁向永久和平這兩部分。九十八年的「西藏生死書導讀」曾瑤瓊老師帶我們去石碇拜訪達香寺。當心情低落時,喜歡翻看畫冊,黃璿恩老師「藝術鑑賞」解釋了筆觸、色調、量感、透視點。楊衍畇老師「從旅行愛上藝術史」我參與了蘇聯、世界博物館巡禮兩期,欣賞一些偉大的建築、名畫、各地民情風俗,真是愜意,兩位藝術老師都很甜美、笑容可掬。因不能忘情於文學,遂參加陳家帶老師「超越的美----詩文影音專題」,浪漫的陳老師不但對寫詩對音樂的專注讓人佩服,耐心講解我依然不解(歹勢),這一學期我居然朗誦兩次台語詩(公民週、期末成果展)好害羞!

那年,小學五年級遲繳學費(當時叫代辦費,四十幾元由老師負責收)被老師斥責限時回家拿,讓全班的眼光盯看,幼小的心靈很受傷,一路哭跑著到家,此時我才知道除了貧窮,還能失去的上有可憐的自尊。長大後,那陰影仍逗留在心底暗處不肯離去,這些年來多虧文山社大鼎力相助,打通任督二脈,心境才豁然開朗,一路走來,驚覺已十二個年頭,文山社大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於今耳順之年,但願有個境界「少年聽雨歌樓上,壯年聽雨客舟中,而今聽雨僧廬下。」

閱讀 12694 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