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學
未來萬和公園將把舊有的景美溪打開,營造親水環境,本次活動文山社區大學與萬和里希望孩子們從生態環境的角度,一起當小小空間魔法師,透過黏土模型,發想未來的親水萬和公園。  
青年學子以直接的行動倡導景美商圈垃圾不落地的訴求,呼籲商家、遊客民眾重視夜市環境,為社區注入能量。  
透過靜態的展覽呈現及動態的親⼦互動,重塑⼤家對景美傳統市場的想像,並賦予它置於現代⽣活的新定位。讓原本不會出現的⼈出現,交換新的故事;讓疊合的⽣活體驗成為創造⼈情連帶的催化劑,對抗都市裡的冷漠疏離。
n時間:2017年5月4日(週四)晚上7:00至9:30 n地點:景美國中/多功能教室 n主持人:鄭秀娟/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校長 n引言人:張博鈞/文山社大微笑單車講師、台灣城市單車聯盟常務理事 n與談人:葉志宏/臺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科長 張朝雄/文山安全社區促進會道路交通安全組副組長、興邦里里長 夏明達/匈牙利布達佩斯單車人、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研究生 一、主題報告 n文山區友善慢行環境 (替代廊道及指標) 踏查/張博鈞 踏查時間:2017/04/27 踏查路線:起點-捷運動物園站,終點-捷運景美站(距離:約公里) 觀察重點:單車事故熱點及週邊道路環境;是否有通勤替代路線,以建構單車安全交通路網;單車道標線與各項指標設置是否清楚與友善 參考資料:(年度文山區交通事故分析報告;(年度台北市單車事故地圖http://)…
n時間:2017年5月3日(週三)晚上7:00至9:30 n地點:景美國中/多功能教室 n主持人:鄭秀娟/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校長 n引言人:劉柏宏/中華民國景觀協會榮譽理事長 胡如君/臺北市都市更新處經營科科長 一、主題規劃 文山區有景美溪、萬盛溪、瑠公圳及霧裡薛圳水道系統,水利優勢帶動了地區的發展,形成渡口商業文化,進而發展成今日的地景美商圈,快速都市化之下,昔日依山依水的生活方式不復見,本場論壇將引導民眾重新思考環境與人的生活關係,想像未來的生活場域,採用工作坊形式分組討論,就文史、環境、交通及產業面向分析,提出問題點及可解決方案參考,培力社區民眾社區營造的基本概念。 二、分組討論 n文史/桌長:邱螢輝、施佩吟   討論課題: 需彰顯水圳、溪圳的歷史文化。 萬盛溪水道已加蓋,需討論有無開蓋的意義。 地方歷史、鄉土教育與國教應該並行接軌。 發展景美老街、集應廟至仙跡岩一帶的巷弄文化。…
跟隨文山社大的文史專家周祥傳老師、生態專家黃世仁老師,一起按圖索驥,在景美尋找歷史和地理的遺跡,認識仙跡岩與景美溪交織出的豐富人文與生態!一起來說景美的故事!
跟隨文山社大的文史專家周祥傳老師、生態專家黃世仁老師,一起按圖索驥,在景美尋找歷史和地理的遺跡,認識仙跡岩與景美溪交織出的豐富人文與生態!一起來說景美的故事!
文山社區大學與明興社區發展協會於2012年春季班開始合辦濕地生態探索工作坊,邀請荒野保護協會的陳德鴻老師帶領志工與學員改善木柵公園萃湖的生態環境,擬訂階段性的保育策略。第一階段為建置生態浮島(artificial floating islands),於102年初及103年5月以竹筏為基底建置二座生態浮島,築起適宜野生動、植物棲息的環境,達到淨化水質的功用,並持續進行監測的工作。 運用竹竿搭建浮島的基底 依序鋪上椰纖毯與龜殼網 在基座上覆蓋泥土、泥炭苔並種植水生植物 將四片浮島基座組合成十字型、井字型 井字型的人工浮島全貌 社大學員於浮島上調查植物生長情形
木柵公園萃湖生態復育的第二階段是以人工的方式清除外來種動植物。自102年起由陳德鴻老師帶領社大師生與志工著涉水衣下水捕撈,或運用多種魚網捕捉狡猾的外來魚種(如泰國線鱧、吳郭魚等)。 學員們一齊固定漁網 下網 圍捕 統計捕捉到的魚種數量並分類 運用蜈蚣網圍捕外來魚種 收網
第 8 頁,共 3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