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

景美山的三角點

 

景美山的三角點

    在景美山木棧步道稜線上最高點附近(路燈編號41正後方),有一座編號1043的二等三角點基石,這是用來地籍測量的基準點,以便繪製地形圖。在此石柱前向刻有「二等三角點」字樣後向刻上NO1043」字樣上方刻著「十」字標示,指著東南西北方位。在此三角點對面木棧道下方,有一解說牌對此二等三角點之說明,內容如下:

「三角點(三角測量基點)  仙跡岩山頂海拔144公尺,視野甚佳,上有一顆石柱狀的二等三角點,是用來測量方位,以便繪製地形圖。測量人員以展望良好的山峰作為測量的基點,將各基點連成三角形網,求出各點之方位角和兩點距離。三角點的等級是依照三角網的邊長來定,平均邊長在45公里以上者為一等,8公里以上者為二等,4公里以上者為三等,2公里是四等,四等三角點又稱圖根點,是用來測量海拔(標高)的基點。」

  在台北盆地四周,僅有四座一等三角點,分別是東方的土庫岳(位於深坑與南港的界稜上,又稱大坪山,標高389公尺),西方的大棟山(樹林與龜山交界,標高405公尺),南方的獅子頭山(位於新店,標高857公尺),以及北方的七星山(位於陽明山,標高1120公尺),此四座並列為台北四大郊山。北部另有一座一等三角點,在瑞芳的燦光寮山,標高738公尺。北部除以上五座一等三角點外,接下來就是二等三角點了,而等級較高的三角點,大多坐落於人跡罕至的荒山野地,像景美山如此容易親近的二等三角點相當少見(另一座在圓山後方的劍潭山),因此由仙跡岩向四週眺望,視野非常遼闊,可以看見8至45公里的周遭景觀。

    三角點的設置始於日治時期,1898年(明治31)日本政府在台灣成立「臨時土地調查局」,作為土地測量的臨時機構,於1900年至1904年完成全台的三角測量,並完成兩萬分之一的台灣堡圖(地形圖)466幅。1909年(明治42),為繪製全島地圖,日本參謀部陸地測量部大規模進行三角點的大地測量作業,共完成各等級三角點共1945座;另外,因不同需求,財產局設置4189座三角點,礦工局設置2574座三角點,農業局設置1045座三角點,總計日本總督府在台灣設置9753座各等級三角點。(此段內容資料來源: http://cygnet.5u.com GPSfun網站的”三角點淺談”一文)

    有關三角點的介紹,可參閱「台灣國家山岳協會」張志揚先生的文章---三角點簡介,網址是www.taiwanalpine.org.tw/tech/base_point.htm ,為方便讀者閱讀將全文附錄於下:

三角點簡介(作者:張志揚)

(一)三角點是什麼

三角點就是繪製地形地圖的三角測量基點,首先測量人員分別選取單一的測量點(以選擇較突出的山峰為原則),點與點之間必須互相清楚可見,打樁聯成三角網測量各點方位角,再測定點與點之間之直線距離,依邊長計算座標,決定多點平面位置,再測量各點海拔高度,這就是三角測量。依測量點埋設固定的基石,就是三角點。三角點關係到測量的精確性,不能隨便移動或毀損,所以多以質堅石樁(如花崗石)加座基深埋地下提供為永久之測量基準。

(二)三角點如何分等級

本島山岳三角點依其三角網的邊長分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一等三角點平均邊長為四十五公里,二等三角點平均邊長為八公里,三等三角點邊長為四公里,四等三角點邊長平均二公里(四等又稱為圖根點),所以山頂展望一等最遼闊良好,二等次之,三等又次,四等最差。

(三)三角點等級的辨識

三角點截面,一等最大,寬十七公分,高七十九公分;二、三等寬十四公分,高六十公分;四等(圖根點)寬十二公分,高四十五公分,以上頂面皆正方形,中央刻有「十」字形記號,側面刻有x等三角點,除一等和四等未編列號碼外,二等三角點號碼阿拉伯數字橫刻,三等三角點以漢字直刻。

(四)台灣地區三角點類別

台灣地區三角點計有五類,分別為陸地、地籍、森林、礦山、河川,五類地形圖根據陸地三角點測製,台灣地區現存陸地基石有一等三角點83點,二等三角點228點,三等三角點1055點,總計約1366點(不含圖根點)。

(五)結語

為了觀測方便起見,三角點大多埋於展望良好之山頂上,因而變成為登山者追逐的目標,但須知只要便於觀測的地方,就可做三角測量的基點,所以三角點不一定為該山之最高點,由上述的說明,三角點一詞原是測量學上的專有名詞,而非登山之術語,也非為登山目的而設。


 

(二等三角點附近環境)

閱讀 6903 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