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

市定古蹟--「興福庄建塚紀念碑」

 


市定古蹟--「興福庄建塚紀念碑」

台北市市政會議於2008年8月19日通過台北市文化局提案,指定國畫大師張大千故居--摩耶精舍(張大千園邸)、「興福庄建塚紀念碑」為市定古蹟,累計台北市古蹟數量已達一四四處。    位於文山區興隆路二段文山19號公園(景美運動公園)附近山丘的「興福庄建塚紀念碑」,約建於1929年,為紀念當時有心人士集資購興福庄與大直庄兩地之三十餘甲地,供萬華、古亭地區窮苦人家安葬之用而建。此日治昭和期間所闢之民眾墓塚地,在公墓拆遷後做為公園使用。建塚建念碑現址保存,不僅見證臺北市空間更迭變遷,亦為日治時期集資募款闢建喪葬用地之見證。    建塚建念碑為典型日式建碑形式,其位置位於山丘陵線上,遠觀之地景相當突出。方形的紀念碑造型完整優美,碑頂為一塊自然石,下方曲面向外凸出,結構良好,碑身四面崁入觀音山石碑,碑文雕刻頗深,具有時代性及藝術價值。    清晰的碑文,詳細記載社會各界捐款購地建置興福、大直二庄公墓之經過及捐款人、商號之姓名,其中不乏著名社會賢達,如辜顯榮、陳天來、林柏壽、許丙等。從碑文及捐提者姓名中可以看出募建過程與當時社會具有熱心公益者群像,極具歷史意義與價值。(文章取材至台北市文化局網站)

 

 

尋找「興福庄建塚紀念碑」

 

 


(上圖中間突出物為坐落在芳煙蔓草中的興福庄建塚紀念碑)

(穿越雜草叢生的小徑抵達建塚紀念碑)

尋找「興福庄建塚紀念碑」

        台北市文化局提案文山區「福庄建塚紀念碑」為第143處市定古蹟已於2008年8月19日市政會議中通過,並於9月15日正式指定入冊。這是文山區除景美街的景美集應廟為三級古蹟外新增的直轄市定古蹟是一則令文山居民雀躍的消息。

        文化局發出的新聞稿中說明此一古蹟的地點是在文山19號公園也就是在景豐街底的景美運動公園內但無論在公園的任何角落皆遍尋不著紀念碑的身影。筆者詢問台北市文化局第二科的官員得到紀念碑位置的訊息是在地號興隆段二小段235號部分面積為44平方公尺,但無法給予紀念碑的確定地址在筆者鍥而不捨的查訪下終於找到了這塊日治時期約昭和四年(1929)所建置的紀念碑。

建塚紀念碑位於面對景美運動公園右後方的山丘公墓的稜線上但無法由公園直接抵達必須沿著興順街往東走在興順街197號附近有一間叫萬善堂的民間廟宇,在廟宇對面的山路往稜線走約莫50公尺處即是紀念碑所在地。但目前小路被雜草覆蓋無明顯小徑可供步行故不易發現而紀念碑四周也被野草雜木包圍目前只能遠觀無法接近觀看。既已列為市定古蹟市政府應積極闢建抵達紀念碑的通路並於道路入口明顯處牌說明並指引方向否則紀念碑矗立在芳煙蔓草中一般民眾無法接近了解恐怕也是失去市定古蹟的意義。

        根據台北市文化局網站對興福庄建塚紀念碑的說明如下:

建塚建念碑為典型日式建碑形式,其位置位於山稜線上,遠觀之地景相當突出。方形的紀念碑造型完整優美,碑頂為一塊自然石,下方曲面向外凸出,結構良好,碑身四面崁入觀音山石碑,碑文雕刻頗深,具有時代性及藝術價值。
         清晰的碑文,詳細記載社會各界捐款購地建置興福、大直二庄公墓之經過及捐款人、商號之姓名,其中不乏著名社會賢達,如辜顯榮、陳天來、林柏壽、許丙等。從碑文及捐款者姓名中可以看出募建過程與當時社會具有熱心公益者群像,極具歷史意義與價值。建塚建念碑現址保存,不僅見證臺北市空間更迭變遷,亦為日治時期集資募款闢建喪葬用地之見證。」

最近興福庄(十五分庄)運勢很旺,首先於2007年9月7日,在面對景美運動公園的左側2500年前石器出土的十五份遺址所在地被台北市政府暫定為疑似遺址﹔不到一年內的2008年8月19日,在芳煙蔓草中的「福庄建塚紀念碑」又被列為市定古蹟讓原本早期屬於農業區的興福庄(十五分庄)的文化資產瞬間豐富起來真是可喜可賀。

 

閱讀 6935 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