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和里踏查活動紀錄(一)
(何文賢老師導覽 邱螢輝整理)
一、查路線如次:
古亭地政事務所→萬隆橋→萬和1、2、3號公園→刺桐樹→市
圖景美分館、游泳池→台大御花園/全聯→萬福國小、台灣欒
樹→公館街、頂公館福德宮→萬新鐵路舊道(羅斯福路四段
150巷)→天主教聖方濟沙勿略教堂→半路店→萬盛溪明渠
(溪洲街口)→武壇→萬年公園、溪洲橋、台灣朴樹→汀州路
四段→溪洲街林務局宿舍→溪洲福德宮→陳家古厝→潤華大廈
→汀州路溪洲街交叉口停車場、萬和里歡迎牌→台大緣→隆
德天下(參閱下圖)
二、下溪洲位置與今昔變遷:
從1905年、2005年兩張地圖可看出新店、景美兩溪流河道及溪洲仔之變遷概況。事實上,早期從景尾溪仔口到師大分部之間的新店、景美兩溪匯流處主、支河道經常改變,河道間沖積兩塊沙洲,其中近蟾蜍山、師大分部這塊即是所謂下溪州仔。在清朝及日治時期下溪洲仔位於河道間仍未與萬盛庄連接、亦無人居,日治時期日人在下溪洲仔種植桑樹,設一蠶業研究中心。其後新店、景美溪漸淤積,東側支河道逐漸乾涸成沼澤,下溪洲仔漸與萬盛庄萬隆連成一片,但因地勢較低,颱風季節水災不斷。
今日萬和里光復初期原轄屬萬盛村,至民國62年5月才獨立設里,轄區成長條狀,從師大分部以南,景福街水源快速道路入口匝道以北,萬和1、2、3號公園以西至水源快速高架道(即堤防),大致為昔日下溪洲仔大部分區域。下溪洲仔台灣光復初期仍少有人居,民國48年以後才有國防部、陸軍、聯勤總部、少康辦公室等單位及其人員、眷屬先後來此落戶,形成崇德、隆盛、建新等眷村。民國69年起溪洲仔河道闢建公園,舊河道埋下箱涵整建成萬康公園(後改萬和1、2、3號公園),75年增建萬年公園、繼設圖書館、游泳池,成為宜居的住宅區,而今更將眷區全部平房,改建為現代化住宅大樓,共13棟,大大改善居民生活品質。
二、踏查點簡要說明:
1.古亭地政事務所:
原在汀州路三段時的古亭地政事務所,最早為台北市唯一一所
地政事務所,後台北市人口逐漸增加、改制,地政事務所遂漸
分為建成、中山、松山、士林、大安,以及古亭等六所。
古亭地政事務所於民國80年間由古亭區汀州路三段遷至現
址(位於萬和1、2公園旁),負責愛國西路以南的中正區及文
山區全區地政業務。現在所在地的地目有部份為市場用地,故
成立之初,一樓樓層設立萬和市場,但現已成為台北市農會的
物流中心。萬和市場為何結束經營?因眷村未改建前在眷村內
有攤商聚集的隆盛市場,為附近村民日常購物之處,買賣雙方
熟悉互動密切、可賒帳,充滿人情味;而新建的萬和市場,是
為安置遷建及標租的攤位,入駐許多外來攤商,故不敵隆盛市
場的競爭,致生意清淡,最後仍由政府收回管理。
古亭地政事務所西側為少康退舍、南面為建新新村,兩處
未與隆盛、崇德兩村同步改建,但目前已搬遷完成,正準備改
建。
2. 景尾溪舊河道的整建與利用:
從古亭地政事務所東面的萬和1、2、3號公園,北延到市
圖景美分館、游泳池到萬年公園,連貫呈長條狀,地勢低漥。
此處原本為景尾溪河道,河道斷流乾涸後,埋下箱涵,地面整
建成公園、機關用地等。萬和1、2、3號公園經多次整修,綠
化、增建兒童遊樂及休閒設施、鋪設球場、電塔地下化等工
作,已相當完善,但吳里長認為仍有許多改善空間。
市圖景美分館、游泳池,也是在舊河道上興建的公共設
施,曾是附近區民經常使用的文教設施,但現已稍老舊、游泳
池亦非標準池,使用區民漸少。市立圖書館景美分館及游泳池
北面為台大御花園、全聯社超市,也是舊河道整建成的市場用
地。早期有台北市農產品運銷公司所經營之萬年超市,後轉全
聯社經營。因此塊土地有市場用地,也含部分私有地,故合併
改建後之建物有超市、有台大御花園住宅大樓。
3.景尾溪舊河道上的兩座橋,萬隆橋與溪洲橋:
萬隆橋在萬和1、2號公園之間,為早期萬隆越過景美溪到下溪州之通道,目前仍可看出橋面明顯高於公園;另在汀州路四段105巷橫過萬年公園,原本有座溪洲橋,是早期頂公館到下溪洲的通道。
4.莿桐樹、台灣欒樹、台灣朴樹:
萬和2號公園內,有五棵受台北市政府編號保護的刺桐樹;萬年公園有2棵列入編號保護的台灣朴樹。在萬福國小東側外人行道上有一棵台灣欒樹。台北市區內樹木若符合「台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保護標準,均依法編號受保護。若樹名冠上台灣表示係台灣原生樹種。台灣欒樹是台灣本土的原生特有樹種,一年四季變裝不斷,又「四色樹 」。春天複葉新綠滿樹、盛夏時 葉色轉為濃綠、秋季黃色小花佈滿樹冠,頂生的圓錐花序,結成覆有嫩紅苞片的蒴果、冬時蒴果轉為暗紅色,膨脹成氣囊狀,像千萬個小燈籠掛在樹梢,因而又有「燈籠樹 」之稱。
5.萬福國小:
位於羅斯福路五段170巷內,緊鄰公館街與萬年公園,民國80年代本地人口增加而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