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有關鐵路新店線的說明如下:
新店線最初於日治中期,此私設軌道為營造業者澤井市造經營,由民間集資成立的台北鐵道株式會社興建(萬華~公館段於1921年1月22日通車;公館~新店段則於同年3月25日通車)、營運。最初的興建目的,原本是為了便於接駁運送自木柵、深坑、石碇等地開採的煤礦(運煤台車線與新店線於當時的景尾驛、十五分乘降場交會)。後來則略為兼具觀光及通勤鐵路的性質—在過去公路運輸尚不發達的情形下,假日經常有不少遊客搭乘列車,前往離新店站不遠處的碧潭風景區,或換搭台車前往烏來遊覽。又,臺北帝國大學(今國立臺灣大學)1924年設校後,校門口亦有水源地車站服務附近居民。
戰後,新店線由台鐵買收,成為轄下的傳統鐵路支線。由於台北~新店公路於1950年代中後期完工,並開行公路局客運路線,使得新店線的載客量逐年下滑,虧損也日漸嚴重;加上路線並非以作為最大轉運站的台北車站為端點站,更註定了新店線沒落的命運。全線最終於1965年3月24日停止營運。
新店線廢止後,大部分路基改建為公路。萬華~公館間路段大部分修建為今天的汀州路,路幅窄小;萬隆~新店間路段則配合既有道路(台北~新店公路)拓寬,成為今天的羅斯福路五、六段和北新路(編號為台九線)。當時原本有意以汀州路作為台北~新店間替代道路。但根據當時擔任台北市長的高玉樹於回憶錄中的敘述:景美附近有居民透過陳情取得原鐵路用地作為己用,造成汀州路末端無法連接羅斯福路五段,因而作罷。
原路線自萬華車站後站起沿現今汀州路一、二、三段、四段前段、汀州路四段23巷、羅斯福路150巷、羅斯福路五、六段、北新路三、二、一段,抵達新店站(站址於現今光明街47、49號)。新店站場站軌道最遠延伸至碧潭堤防邊(現今捷運新店站旁之新店路)
30多年後完工通車的台北捷運新店線,路線正是沿台九線地下而行。而且萬隆站~新店站段大致與台鐵新店線路線相同,站名亦多重覆,但部分車站位址與現今同名捷運站不相同。
車站一覽
(包括1965年停駛前已廢站者)
車站名稱 |
停駛時英譯 |
營業里程 |
備考 |
所在地 |
|
Wanhua |
0.0 |
可轉乘縱貫線 |
|||
Chuehchiang |
0.5 |
貨運站,未辦理客運 |
|||
Hoping |
1.1 |
啟用時稱為「馬場町」;汽油車招呼站 |
|||
Yingchiao |
1.9 |
啟用時稱為「螢橋驛」;三等站 |
|||
Kuting |
2.6 |
啟用時稱為「古亭町」 |
|||
(仙公廟) |
--- |
3.4 |
戰後廢止 |
||
Shuiyuan Ti |
3.9 |
三等站 |
|||
Kungkuan |
4.5 |
||||
Wanlung |
5.8 |
啟用時稱為「十五分」;簡易站 |
|||
製罈會社前 |
--- |
6.5 |
戰後廢止 |
||
Chingmei |
6.8 |
啟用時稱為「景尾驛」;三等站 |
|||
(二十張) |
待考 |
7.6 |
戰後廢止 |
||
--- |
8.0 |
戰後廢止 |
|||
Ta Pinglin |
8.5 |
簡易站 |
|||
Chichang |
9.0 |
啟用時稱為「七張犁」 |
|||
Hsintien |
10.4 |
啟用時稱為「新店驛」 |
|||
郡役所前 |
--- |
10.7 |
戰後廢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