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9

霧裡薛圳

(文山學學員蔡雅文、蒯宜生整理  何文賢老師指導)

 

    台北最早的灌溉水圳是霧裡薛圳,因引用霧裡薛溪的溪水而名,霧裡薛溪就是現在的景美溪。相傳「霧裡薛」係平埔族語"美麗的河流"之意,是當時居住於景美溪旁的霧裡薛社(秀朗社的一支)的稱呼,因此景美溪最早稱為霧裡薛溪。1865年英國探險家航行淡水河流,於由景美溪經楓子林欲往基隆,見溪水清澈讚嘆此溪為"掬水可飲"之美稱。

    霧裡薛圳在《淡水廳志》稱內湖陂,是第一條大規模引自霧裡薛溪(景美溪)進入臺北盆地的水圳,比瑠公圳更早開發。根據《臺北市誌》,清雍正乾隆年間有周姓等七人合資興建此圳,又叫周七股圳,此圳是從木柵鯉魚山麓的霧裡薛溪築石壩截流引水,通過埤腹,沿景美山腰開闢圳道,鑿穿石門,沿今日景後街到十五分迴繞蟾蜍山麓至昔日大安庄,圳道在今溫州街、辛亥路與新生南路交會處再分為九條中圳,灌溉大台北區水田七百餘甲,其圳道之寬度自上游最寬一丈二尺(4公尺)至下游最窄六尺(1.5公尺)不等。「霧裡薛圳」主要灌溉臺北西南區域,此圳引水灌溉木柵、景美至公館,並銜接到昔日古亭、大安庄、陂仔腳(仁愛路二段與忠孝東路二段間)、三板橋(南京東路一段與林森北路一帶)、下陂頭(中崙一帶)以及艋舺(萬華)一帶農田,是當時重要的水利設施。

閱讀 1281 次數

內部討論

留下評論

請登入後再發表評論

民眾意見

請填寫您對文章的觀點或是提出修改內容意見,我們會同老師討修正觀點及内容補遗

Drag and drop files here or Browse
蔡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