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文史

近年來,由於累積了「文山學」多學期的專題式課程經驗、環境與社區學程多年的做中學公民參與成果,加上核災、震災、石油與糧食自主危機、食物安全危機、高齡社會等等課題接踵而來,文山社大與社區共學社群組織意識到該是建構文山學、累積地方知識力量與擴大公民參與力量的時候了。
「影像文山 留住記憶」邱螢輝 --由公民新聞社與文山推廣解說社共同合作
「影像文山 留住記憶」范明華 --由公民新聞社與文山推廣解說社共同合作
「影像文山 留住記憶」曾慧敏 --由公民新聞社與文山推廣解說社共同合作
「影像文山 留住記憶」序言篇 --由公民新聞社與文山推廣解說社共同合作
楊昌鵬、方元綺〈2015/9/20—10/8〉 一 一、實地踏查動機 住在台北市文山區30多年,對家鄉人文歷史認知有限。木柵一帶的老房子,狹小的街道、密集的民宅,隨處感受到人情味,確實存留著歷史遺跡:木柵老街。木柵老街以前是貓空與木柵地區的農產品交易中心,有麵線、茶油、綠竹筍、糕餅店、金紙店等多樣傳統產業,人潮經常絡繹不絕,到深坑、石碇的登山客或是到指南宮的香客都會經過老街。當時人們可以沿景美溪而下,到老街的開元街等進行農產品交換,景美溪不但能行船運送貨物,而且景美溪畔景色宜人,可是經過歲月的演化,原有景美溪的行船運送功能已不復現,而景美溪畔轉變成河濱公園、休憩步道與自行車道。景美溪以前既然能夠行船,其渡船前後一定有條人們必經的熱鬧街道及商家,所以我想找出這條過去人聲鼎沸、人來人往的路─渡船巷與生意興隆的三芳製油廠、劉協昌麵線廠。同時實地踏查木柵公學校與木柵國民小學的現在與過去。 二、實地踏查內容 (一)渡船巷的位置與歷史 渡船巷現在位於指南路一段五十九及九十六巷,就在道南橋頭,別以為是因為道南橋而繁榮,其實是在道南橋未興建時就熱鬧的小巷子,許多旅人、商人都必須會經過這裡,因為在以前走過這條巷子就可以到渡船頭搭船出去,所以以前渡船巷是許多開店者最想要開店地方,可是因為道南橋的新建,使得渡船頭開始沒落,因為少了旅人和商人,所以變得很冷清,最後就成了現在在道南橋頭的一條不起眼的小路,沒有人想過以前這條巷子是多麼熱鬧。以前渡船巷是一條長長的巷子,可是因為道南橋的新建而形成南、北二段,中間夾著指南路,和道南橋連通。 指南路一段59巷 指南路一段96巷 渡船巷中間夾著指南路一段 (二)三芳製油廠與劉協昌麵線廠的位置與歷史 三芳製油廠位於木柵指南路一段,是台北市裡僅存的幾家傳統製油廠之一,也是不少懂門道的木柵人最愛光顧的油行。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裡,傳統製油廠一間間歇業關門,三芳製油廠繼續堅持著高品質、高純度的油品。三芳製油廠所使用的製油方法可分為兩種,分別為餅式壓榨法以及螺旋壓榨法;螺旋式壓榨法較常用於烘焙時間較短的冷壓油,壓出來的油質比較清澈,可以直接裝瓶,像是近幾年店裡賣得最好、適合高溫熱炒的苦茶油;餅式壓榨法屬於最傳統的製油方法,顧名思義也就是壓出來就是油粕像是大餅一般,大多是用在如芝麻油、花生油等油品製作上。茶籽因為一年只能採收一次,且得在入冬前後採收完畢,才能製作出芳香四溢的茶油。類似每年11月第三、四周才能上市的法國薄酒菜的採收期十分相似,因此有油界的薄酒萊之稱。 (三)木柵公學校與木柵國民小學的位置與歷史 木柵國民小學為超過百年歷史之老校,位於臺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三段191號,依山傍水,鄰近指南山、景美溪,景色優美秀麗。學區內交通便捷,公車路線多,鄰近木柵捷運站,動線便捷,由興隆路北行可達景美、公館、臺灣大學;經莊敬隧道可接鄰大安區;捷運木柵線可通達臺北東區、西區及北區等商圈;經由信義快速道路聯絡信義區﹔由木柵交流道上北二高支線可抵汐止與基隆或南下中永和、鶯歌,南來北往交通十分流暢。它的前身就是景尾公學校、木柵公學校,其演變與發展歷史如下: ◎西元1906年創立為景尾公學校內湖分校。◎1909年河野猛擔任第1任校長。◎1910年加設農業科,並正式上課及實習。◎1911年更名為木柵公學校。◎1913年增設高級部,由四年制升格為六年制。◎1914年舉行皇室大典慶賀式,種榕樹紀念。◎1928年由南景行接任第2任校長。◎1932年由安坑公學校校長中川丹次接任。◎1938年由羅東公學校校長高橋重吉接任。◎1941年改稱木柵國民小學。◎1943年由大坪國民學校校長波田野甚市接任。◎1945年台灣光復由簡錫棋代理第1任校長。◎1946年更改校名為指南國民學校,由黃肇邦接任本校第2任校長。◎1946年由劉山銘任第3任校長。◎1949年更名為木柵國民學校。◎1951年改為文山區示範國校。◎1955年推行民眾補習教育。◎1957年辦理社會中心教育。◎1959年奉令推行營養教育。◎1962年辦理國民義務勞動。◎1966年建校60週年校慶,改建升旗台。◎1968年木柵改隸臺北市,校名變更為臺北市木柵國民學校,同年再變更為臺北市木柵區木柵國民小學。◎1969年劉山銘校長奉准退休,由楊德全奉令接任本校第4任校長。◎1971年辦理特殊兒童(智能不足)教育。◎1972年籌辦博嘉國小建校事宜。◎1973年由陳瑞郎奉令接任本校第5任校長,新建廚房、水塔及水池。◎1974年籌設指南分校事宜。◎1978年由楊月陽奉令接任本校第6任校長,設立夜間補習學校。◎1980年游泳池完全啟用。◎1984年8月李克雄接任本校第7任校長。◎1985年網球場及運動場落成。◎1986年慶祝建校80週年校慶。◎1987年廚房改建完工啟用,辦理學童午餐﹔成立附設幼稚園。◎1988年開始供應學童午餐。◎1989年8月李克雄校長調任日新國小,由王天福校長接任本校第8任校長。◎1991年8月成立網球體育班。◎1993年8月王天福校長調任松山國小,由陳勝雄校長接任本校第9任校長。◎1997年8月陳勝雄校長調任大直國小,由郭春淋校長接任本校第10任校長。◎2001年8月郭春淋校長調任指南國小,由李春滿校長接任本校第11任校長。◎2002年改建溫水游泳池。◎2003年擔任深耕閱讀種子學校、臺北市性別平等教育幼稚園重點學校﹔參與”E-school”三校合作資訊教材建置專案計畫。◎2004年參與”E-school”三校合作資訊教材建置專案計畫﹔慶祝創校99週年校慶﹔臺北市幼稚園評鑑優等、臺北市政府頒發”幼稚園健康學園獎”。◎2005年辦理百年校慶系列活動,成立校史室,百年校慶校園景觀雕像「心願」完工﹔特教個案輔導評量獲“特優”。◎2007年活動中心音樂廳整建完成啟用。◎2009年8月李春滿校長榮退,由黃金印校長接任本校第12任校長。◎2011年榮獲臺北市教育局「深耕閱讀訪視績優」。◎2013年8月黃金印校長調任大佳國小,由楊進成校長接任本校第13任校長。◎2014年4月榮獲臺北市教育局頒發課後照顧及攜手激勵「全市績優獎」、8月榮獲臺北市教育局頒發「教育行銷獎」。…
文山學-文山區木柵「光明戲院」之美麗與哀愁 報告人:時嫘璜 2015.10.29 指導老師:何文賢.張秋蜜 -目次- 一、前言/動機 二、光明戲院之美麗與哀愁 三、是否風華再現? 四、結論 五、參考資料 一、前言/動機 2015年夏天回到童年的故鄉尋找兒時舊回憶,於是我循模糊的記憶找到台南市新營區延平路上的「康樂大戲院」,斑駁的外牆與電影看板,破碎的窗戶及休業的公告... 我魂縈夢繫中,那造成萬人空巷【藝霞歌舞團】是當時標榜媲美日本寶塚,清一色由女扮男裝的華麗扮相演出而著稱。那梁山伯與祝英台淒美的愛情故事藉由現在看來粗糙的乾冰技術及濃濃的明星花露水香氣伴著一對很假很假的蝴蝶飛進我幼小心靈的記憶寶盒中。 但今這一切已成追憶...。 「我的少女時代」-五專時在同學口耳相傳「花少少的錢就能看二部片子的好康」,在當時只有鮮少零用錢的我可真是心靈饗宴呢。在窮極無聊的下午時光,和三五同學搭車過懷恩隧道、溝子口轉個彎,在同學熟門熟路的引領下找到了【巷內好物】,買了票就可以吹著很冷的冷氣度過漫漫的夏季青澀歲月。…
開道碑與鯉魚山踏查 楊昌鵬、方元綺〈2015/10/18—10/29〉 一、實地踏查動機 現在,我們就住在世新大學的對面-新店上河圖社區,社區前面〈北邊〉有景美溪、世新大學與景美河濱步道,東邊跨過景美溪橋〈也稱萬善橋〉是木柵路一段,有木柵河濱公園、考試院與國家考場;西邊跨過景美橋〈也稱景美舊橋,取代古早的瑠公橋〉是景文街,有著名的景美河濱公園、景美商圈市場、仙跡岩步道與歷史超過一世紀的景美國小〈古早的景尾公學校也是文山區最古老的學校〉。 我們經常跨過景美橋來到景美商圈市場買菜、景美河濱公園運動、仙跡岩步道遊山;也經常跨過景美溪橋來到木柵河濱公園堤岸散步、世新大學商圈消費等。因為我們生活圈常常看到景美橋頭的開道碑與國家考場後方的鯉魚山,所以很想進一步認識開道碑與鯉魚山。 二、實地踏查內容 (一)開道碑的位置與歷史   「開道碑」位於景美國民小學校園外東南方角落,即在景美橋的景美橋頭,現今景文街底,該碑在記敘1909年秋日本政府在景美溪上建設全台第一座鋼筋水泥橋的竣工和地方公共衛生設施改善的事蹟。       日本統治台灣時期,連接景美新店兩地於1909年10月25日完成興建的第一座鋼筋水泥橋,取代古早的『瑠公橋』,橫跨在景美溪上,橋上人和車通行,橋下則可行船,當年也填平景美街的舊圳道,改善排水溝等公共衛生的設施,讓景美到新店之間的交通更為方便。然而,這些改善地方交通與環境的工程費用之中,部分是由地方士紳捐助,因此為了紀念這些事件和懿行,所以日本政府在景美溪畔立了這個『開道碑』。   光復後,此『開道碑』曾經遺失,後來經過社區人士〈重視社區文史的景慶社區發展協會〉努力尋找,結果在228紀念公園〈原名台北新公園〉找到,於1996年9月28日再將它重新立於景文街底景美橋的橋頭。     從『開道碑』向西北邊望,是文山區最古老的學校,成立於1897年的景尾公學校,目前改為景美國民小學;校內有一對金龜樹,是從熱帶南美洲引進來的樹種,被校友們比喻為夫妻樹,譽為『鶼鰈情深』,深情不渝。…
從霧裡薛圳初探台北盆地南區的水圳發展 報告人:劉芊薰、甘家忠 壹、 開圳背景 ─ 台灣土地初墾略述 台灣土地的開發在荷蘭時期由官方資助開墾,明鄭時期是官方規畫以屯田方式拓墾,而清朝時期是由民間自力開發形成的。開發的順序是「由南而北,先西後東」。 清朝時期土地開墾由有力家族擔任墾首〈墾戶〉,向官方申請開發地區,取得開發執照後,自行招募佃農來開墾土地。此種開墾除了資金勞力,還可能遭遇原住民阻擾,風險極大。為湊足資金就發展出以合股的方式募集資金〈類似現代企業股份制〉,不僅墾首以合股方式進行,佃農也以合股方式向墾首承租土地,而且這些股份是可以轉讓的。先民就以此方式開墾出台灣西部平原。18世紀初西部平原就呈飽和狀態,這些土地開墾移民不斷增多以倍數成長,台北盆地已大規模拓墾〈泉州人的『陳賴章墾號』是最早獲得台北盆地墾照的,之後漳泉移民開墾大佳臘堡〈今台北市的大部分,包括萬華、大同、士林、中山、中正、大安、松山、信義、南港〉。吸引福建移民來台的物產主要是「米」和「糖」,因走私米回銷福建很有賺頭,糖甚至還銷到長江三角洲〈1684台灣漢人不過十二萬人左右,1811年已達一百九十四萬,一百餘年增加近二十倍〉。 台灣先民開墾初期沒有水利灌溉時只能行粗放旱作,收成好壞全然看天〈看天田〉。於是墾地都聚集在近溪澗處利用天然池沼或鑿坑儲水〈稱為埤〉。「埤」,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而成的池沼,為簡易的灌溉方式,水源多來自雨水非從河流引水,因水源不穩定又容易淤積浮覆,導致居民占墾,蓄水面積縮小。可發揮灌溉的面積有限,於是開始有人興築水圳已尋求穩定水源。在稻米種植區需在水圳興建完成取得固定水源成為「田」後,才算完成土地的開墾,水圳開鑿完成後,稻米一年二熟,每單位面積產量提高才使台灣農業經營由粗放進入精細耕作。 所以土地開墾伴隨著水利開發。水圳與聚落就互為因果。聚落興起有開圳之必要,水圳開成水田增加,土地利用需更多勞力,吸引更多人口形成聚落甚至成為市街。 水圳興築的方式有獨資、合股、割地換水、業者和佃戶合作等。水圳開鑿完成後墾首利潤提高〈稻產量提高又可抽取水租〉只是投資的資本龐大,開鑿的技術困難,原住民的破壞等問題須有極強的冒險與謀利精神才能完成。如就我們所知:「霧裡薛圳」興築之初因漢番衝突資金不足失敗後由周姓族人合股投資成為「周七股圳」。「瑠公圳」因興建過程中常遭泰雅族人破壞,於是郭錫瑠取泰雅族女子為妾大量雇用該族人為護衛或佃戶以示友善才獲解決;又因資金不足大坪林蕭妙興等五庄合作出資捐地才有「大坪林圳」的併存。 貳、 台北盆地﹝南區﹞瑠公圳系統 ﹝北區有七星水圳系統非本文論述範圍﹞ 一、…
道南橋的今生前世前前世 林玉斌 現在的道南橋是木柵最早的橋,跨越景美溪兩岸的河堤,下方有景美溪兩岸河灘的自行車與運動步道。在1984年8月改建成為直通通的水泥橋,並在橋旁增設木造行人及自行車專用道, 從政大大仁樓與大勇樓之間,看道南橋 它坐東朝西,東連指南路二段,西接指南路一段,是連接政大、萬興里、指南里、貓空到木柵市區的主要橋樑。 道南橋周邊地圖 道南橋是3跨2墩的預鑄PC梁橋,主橋長約 120 m,寬 12.5 m。其上游側挑建出人行道,飾以木欄營造出木柵的意涵頗具地方特色 這個時期,道南橋相當平淡,除了2010年6月11日〈道南橋之死〉事件,道南抽水站蕭姓管理員於蓄水池中發現一浮屍; 2009年8月16日道南橋下遇變態,變態男笑抓女手摸鳥;2012年9月30日,「道南橋」驚傳出現變態男子,對落單的女子熊抱、掐乳。似乎沒甚麼特別讓人記憶深刻的事情。 道南橋在它的前世卻相當精彩,優美的造型仍然令老一輩難以忘懷,而橋下的橋孔亦曾是孩童們嬉戲躲迷藏的好去處,更有說不完的故事。道南橋頭原為渡口,為方便香客上山朝拜指南宮,而在 1935…
木柵國小楓香樹 李素真 在木柵國小東側門的小徑上,一棵楓香識相的長在廚房的牆角,沒有妨礙到學校教職員的進出,真是貼心啊! 楓香是台灣原生樹種,屬金縷梅科,分佈在全島中低海拔。她的樹姿挺直高雅,因此普遍被栽植為行道樹及景觀樹。她的名字好聽,常是詩人吟詠的對象。例如唐朝詩人張繼的七言絕句「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是多麼淒美的詩句啊!時序一入秋天,台灣中海拔地區和中緯度國家,楓香的葉片由綠逐漸轉為淺黃,繼而金黃、微紅、橙紅、殷紅,色彩繽紛亮麗,甚為迷人,故有不少國人,為了追逐楓紅,不惜上山甚或遠出國門。 楓香是落葉大喬木,樹幹暗灰色,有縱裂溝紋。單葉互生,葉柄長,掌狀三裂(幼時或為五裂),成三角形,鋸齒緣,葉片搓揉後有蕃石榴的香味。花單性,雄花為穗狀花序,雌花為球形頭狀花序,雌雄同株。其木材可供建築,亦是栽種香菇的優良段木。蒴果可作為乾燥花素材,落葉壓乾後,可做成書籤。 一般民眾常分不清楓香與青楓(又名槭樹),因為葉形極為相似。要區別她們, 得先從葉序著手,楓香的葉是互生,青楓葉是對生。如在結果期,就容易辨識了,楓香是球狀蒴果,而青楓結的是翅果。此外,楓香樹型較高聳,青楓枝葉橫展,樹高較楓香矮。至於三楓五槭的說法(指葉的裂數)則不足採信! 一棵樹要被認定為老樹,須具備三個條件: 1.樹齡要50年以上 2.數高要超過15公尺 3.離地80公分處的樹圍須達2.5公尺 木柵國小的這棵楓香,雖然不是明定的老樹,但她也有三、四樓的高度,樹高大約有12公尺。她因與百年學校同處一地,時時刻刻陪伴莘莘學子,值得被保護留下,故被認定為”台北市受保護樹木”,編號1384。相信暇與時日,她定能與時俱進,晉身老樹的行列。可惜的是,近日看她,卻是一樹光禿,身上連一片葉子都沒有,好可憐喔!這可能是八月”蘇迪勒”颱風,和九月”杜鵑”颱風,兩次強風連續摧殘所致。但她仍然屹立不搖,相信以她堅強的生命力,必能度過生命的寒冬,來年再展風華!
      渡船頭福德宮    文山社大 蒯宜生     走在木柵老街,從指南路ㄧ段往道南橋方向前行,左前方,靠進木新路口,有座高高在上的小廟,拾級而上,就是渡船頭福德宮。   壹  渡船頭福德宮  玉帶環腰  守住景美溪     福德宮俗稱土地公廟。土地公又稱社神、伯公、福德正神。在神界行政系統中,屬於單一行政區。意即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圡地神。土地公,是神界基層的行政官,城隍爺是其直屬上司。層級最低,影響卻最為深遠。    …
御大禮植樹記念碑之簡介 楊國光 一、 九月廿日戶外課時張秋蜜老師帶我們在木柵國小內一個優美的小山頭上看了一座小小的紀念碑-「御大禮植樹記念碑」現在就這個命題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二、 所謂御大禮在日本人來說就是天皇的登基大典,與即天皇位略有不同,即位是在前一位天皇逝世後立即就天皇位,但正式的登基大典要在遵古禮守喪期滿後再擇日舉行,一般是三年後但也有例外若容後再述。 三、 明治天皇於明治45年即西元1912年7月30日逝世,大正隨即繼位並即改元大正元年,但到了大正四年即服喪三年期滿後於11月10日正式登基,當天舉行御大禮也叫御大典;某些地方的學校就有了植樹記念的活動,並勒石以記其事,目前在台北地區所知尚存的有四座,即木柵國小(當時稱為木柵公學校),東園國小(當時稱為加蚋公學校),國立台北教大附小(當時稱為大安公學校),還有一座在金山國小(當時稱為三界壇分校);至於其他地方官署及民間是否尚有設置或留存待考。(士林國小應有,但在何處待查。) 四、 大正天皇於大正15年12月25日逝世,昭和即位即改元為昭和元年,因此昭和元年只有6天,但在服喪二年期滿後的昭和三年11月10日即舉行登基大典,目前所知台灣尚存之御大禮記念碑只有八里國小,而且因為年代久遠已被樹根包覆圍起來,也從而証明這顆樹就是當年植的那顆,因其他方所有原植的是那顆樹都已無可考。 五、 昭和天皇於昭和64年1月7日逝世,明仁太子即位改元平成元年,因此昭和天皇雖然名義上當了64年天皇,其實第一年只有6天,最後一年只有7天,算來只能說是62年零13天,也是趣談。 六、 平成天皇於平成二年(1990年)十一月九日行登基大禮。 七、…
第 18 頁,共 26 頁